分享

1929年上海落魄青年,被女商人资助,20年后重逢,已是兵团的司令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9-28 发布于辽宁

1949年5月,上海战役全面爆发,霎时间,上海局势动荡不安,但在如此混乱的时刻,上海一个女商人却收到一份特殊的“邀请函”。

邀请她出席宴会的人,是彼时的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对方告诉她,有一个人想要借此机会见见她,只不过,听言辞间的意思,对方似乎是兵团的人。

“现在战争局势这么乱,怎么会有军队的人找我?该不会有什么企图吧?”

虽然这个女商人心存疑惑,但毕竟是公安局的人发出的邀请,想来应该不会出什么事,于是女商人决定赴约。

正是这次见面,牵出了一段时隔二十年的缘分:聚会时,女商人才意外得知,真正邀请自己的人,是二十年前自己资助过的一个落魄青年——而他如今已经是兵团司令员了,此次对方来上海找她见面,是想报答当年的恩情。

时隔二十年,落魄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司令?这故事似乎有些落入俗套,而女商人却疑惑不解,自己什么时候资助过这个人?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了解这个故事的真相,就得从这个女商人,那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讲起。

【迫于生计入苦海,为爱挣脱枷锁】

这个女商人名叫董竹君,1900年在上海出生,由于生在贫民窟,她家中的条件并不是很好。

不过,虽然生活条件落后贫瘠,但她的父母还是把最好的都给了她,还供她去读私塾——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只是世事难料,后来她的父亲患病,家中的收入来源一下子就断了,一时间,父母也供不起她继续读书了,迫不得已,董竹君只能辍学。

但即便如此,家里还是入不敷出,加之父亲看病也需要花钱,生活的压力和担子压到了董竹君和母亲的肩上。

最终,全家经过商议,决定让董竹君去当“清倌人”,为期三年。

所谓的“清倌人”,就是俗话讲得“卖艺不卖身”的歌姬艺伎,董竹君唱戏唱歌,倒也能赚钱贴补家用。

这样一来,最起码父亲可以安心看病,母亲也不会再有太大的负担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董竹君想多赚钱送回家去,于是对待表演十分认真严谨,又因为她长相出众,还是这里的新人儿,其他女子在她面前相形见绌,客人自然也就都“流”到董竹君那边去了。

此后,她成了“头牌儿”,每天邀请她出场演唱的帖子,最起码二三十张保底,一时间,董竹君风头无二,客人们天天围着她转,都点名要听她唱歌。

在经常光顾的客人中,有几位穿着中山装的人,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其中有一个叫夏之时的人,对董竹君这个“花魁”青睐有加,更是时常捧场。

当时,董竹君还不知道,他们这一伙儿都是革命党的人,也不知道夏之时是其中一员。

夏之时见到董竹君,觉得她清冷又聪慧,那副遗世独立的模样,立马打动了他。

为求熄灭心中的渴望之火,夏之时找到一次机会,跟董竹君单独相处闲聊,并向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还告诉她自己愿意为她赎身。

此前,董竹君见到夏之时,每每觉得他英俊体贴,心中难免悸动,得知了他的身份后,更是对他多认定了几分,如今听他说要给自己赎身,难免有些感动。

只不过,因为董竹君在私塾读过书,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她不愿意就这样被赎走:她担心就算被赎走了,碍于出身低微,自己也不能为人正室。

他告诉夏之时,自己不愿意做小老婆,而且自己要去日本留学,夏之时当即答应了她。

后来老板得知此事,觉得董竹君奇货可居,便要价3万块赎身费,而当时夏之时浑身上下只有1万多块,没办法立刻带走董竹君。

董竹君知道了老板的态度后,又生气又焦虑,她气不过老板坐地起价,又烦“如果夏之时真的花高价赎走自己,那自己不就成了一件商品?那以后自己的日子估摸着也不会好过。”

因为不情愿被人“买”回家,所以她在朋友的帮助下,设计逃离了这片苦海。

她的思想在当时看来很先进,只不过,这种超越时代的思想高度,也为她以后的生活,埋下了不幸的伏笔。

1914年,出逃成功的董竹君和夏之时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两人又立马搬到了日本,那一年,她才15岁。

如夏之时此前所承诺的,他给董竹君找了教课老师,让她学习知识。

或许,是因为童年没能读书的遗憾扎根太深,董竹君对学习知识有着莫大的执念,日语、数学、地理、物理、化学、中文,这些课程,董竹君无一不在涉猎。

学习使人进步,董竹君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她的思想越来越超前,而这也成为了日后,她与丈夫思想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5年,夏之时听从组织命令,需要回四川,临行前,夏之时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告诉她:如果有坏人,你就用它防身;如果你背叛了我,你就用它自尽。

其实,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来,夏之时对于董竹君出身的偏见和不信任。

可此时的董竹君哪里明白这些?她以为只要自己一心忠于丈夫,打理好生活,往后的人生就能一帆风顺、和和美美。

世事无常,又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呢?很快,董竹君的生活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婚姻两不幸,决意重整旗鼓】

1917年,董竹君决定回到四川,去找丈夫夏之时,可当他见到了丈夫后才发现,此时的夏之时,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体贴文雅,又充满革命热情的人了——因为董竹君发现,不知何时,夏之时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

现在很多人都清楚,仅仅是抽烟喝酒,都有可能废掉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更何况是当时的“不良嗜好”?夏之时沾染恶习,精神衰退,日渐颓靡是必然的事。

果不其然,此后的夏之时整日不务正业,事业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上进心了。

即便如此,董竹君也没有放弃夏之时,而是选择跟他继续过日子,因为正是这个男人的出现,让她萌生了追寻平淡生活的勇气。

1919年,由于革命帮派间的斗争,夏之时受到牵连,被解除公职,此后他的性情越发古怪,时常抱怨董竹君言行不当,惹他生气。

此前,董竹君为了让夏之时振作起来,专门找到他的好友戴季陶,希望他能够劝谏丈夫,但见面后才发现,戴季陶也沉浸在莫名的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董竹君越来越无奈了,没有人能够规劝丈夫,当下的生活似乎也越来越糟糕了,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因为她还要照顾她的孩子们。

“五四”运动过后,受过思想熏陶的董竹君,接受了更多新鲜的思想,她一直在学习,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跟她一样,学习到全新的思想和知识。

所以,她亲自教育她的四个女儿和儿子,教他们西方礼仪和现代礼仪。

只不过,这也让夏之时感到不满——因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董竹君和夏之时的思想矛盾冲突似乎更多。

夏之时思想保守、陈旧,“重男轻女”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他的骨血里,他认为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所以教不教知识都无所谓,反正迟早都要变成别家人。

这个想法,跟现在很多思想传统的老一辈人的想法如出一辙,在那个时候,或许有这种陈旧的想法很正常,但董竹君不一样,她是接受了新兴思想的人,她崇尚男女平等。

所以,面对丈夫如此言论,她无法接受,她认为儿子和女儿都是一样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女儿们的未来,董竹君和丈夫的矛盾日渐升级,吵架次数自然也越来越多。

在与丈夫思想对峙的过程中,她逐渐明白,妇女想要得到行为和思想上的解放,最重要的是要经济独立。

所以,她决定自己操办实业,这样不仅可以挣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庭和孩子。

于是,在1924年到1926年这两年间,董竹君就靠着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开办了一家“富祥女子织袜厂”和一家“飞鹰”黄包车公司。

由于董竹君眼光独到,加之做生意诚信待人,公司很快就名利双收,在当时的《重庆日报》和《国民公报》上,经常能看到董竹君这个大老板的名字。

妻子的事业蒸蒸日上,夏之时也逐渐被社会舆论扣上了“吃软饭”的帽子,这让他又羞又恼,于是经常和董竹君争吵。

由于思想的距离逐渐被拉大,夫妻俩三观越来越不合,关系也越发紧张。

直到1929年,董竹君和夏之时夫妻二人的感情几乎破裂,两人彼时的关系和状态,如同火苗和火药,一碰面就会爆炸。

恰逢此时,社会动荡,局势混乱不堪,经商数年的董竹君察觉到,现在很多行业已经到了下滑期,工厂和公司已经不能盈利了。

于是她迅速转手卖掉公司,并准备带着孩子们离开夏之时,打算自己讨生活。

董竹君的朋友知道了这事,连忙劝说她和夏之时不要冲动,在朋友的调解下,夏之时和董竹君最终决定暂时分居:儿子被丈夫带回了成都,董竹君则独自带着四个女儿留在上海。

说实话,在当时那个年代,女性敢于和男人分居,是要面对社会舆论的,董竹君丝毫不畏惧舆论压力,为了追求渴望的生活,跟男人分居还要独自抚养孩子,实在是了不起。

【二十年前施恩惠,多年后得报答】

为了养育女儿们,董竹君开了家小茶馆,独自经营着,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不少朋友和人脉,而在董竹君的这些朋友中,有一个叫郑德音的共产党人,特别受董竹君的关注和重视。

人嘛,总要为自己找个出路,此时的董竹君有入党的打算,想托人帮忙,于是便结交了郑德音。

可此时上海党支部遭逢了意外变故,郑德音不得已连忙离开,在走之前,他留下了一个消息——找李同志联系。

这个李同志是谁?董竹君想破了脑子也琢磨不清楚,但又联系不上郑德音,就算她想问清楚,也不知道能问谁。

正当董竹君以为入党无望时,1929年的秋天,有一个年轻人找到了董竹君,他告诉董竹君,李棠萼的哥哥是他的好友,这一次前来是有要事找董老板。

李棠萼是董竹君的故交,她顿时想到之前郑德音说过的李先生,难不成他就是李先生?或是他哥哥就是李先生?

董竹君将这个人请到包厢里,随后请离了所有人,正当她准备问个究竟时,那人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件。

董竹君接过文件查看,里面有一封李棠萼的书信,李棠萼告诉董竹君,让她尽力帮助眼前这个年轻人。

虽然不明所以,但对于故交的请求,董竹君也不好推辞,于是决定帮助这个男人解决困难,在得知了对方急需用钱后,董竹君从办公室取出一笔现金,送给了那个男人。

此后,董竹君又开始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而她此后的生活,可谓一波三折,崎岖坎坷。

1930年,董竹君办了个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生意蒸蒸日上,但1932年1月27日,日军进攻上海,厂子遭受炮击,被迫停工。

董竹君不信邪,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么不幸,于是她决心跟过去好好告别,再好好闯一次。

1934年,董竹君与丈夫正式离婚,算是跟过去的彻底告别,次年3月15日,在朋友的资助下,董竹君开了一家锦江川菜馆,这一次,她打算迎接新生活,而新生活也正等着她。

锦江川菜馆生意火爆,名气也越来越大,上海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像杜月笙、张啸林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1936年,董竹君又开了一家锦江茶室,生意同样红红火火。

虽然在此之后,她的生活还是有不少起伏波折,但现在的她,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女儿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了。

直到1949年,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找到董竹君,告诉她有人想要见她,她答应了,也出席了宴会。

正是在这次宴会上,董竹君才意外得知,原来自己二十年前资助过一个青年,而对方如今已经成了兵团司令。

那个受到董竹君资助过的落魄青年,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宋时轮。

宋时轮端着酒杯,看着眼前的恩人,心中感慨良多,他告诉董竹君,如果当年没有她送他的那笔钱,自己根本无法摆脱困境、离开上海,也就没机会混到现在的位置。

说罢,宋时轮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宴席间,众人把酒言欢,畅谈心事,董竹君和宋时轮两人,也因此建立了一段特殊的革命友谊。

此后,宋时轮又专门去锦江川菜馆,送了董竹君一把日本指挥刀以作感谢。

后来,1951年,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以及自己全部的资产捐给国家,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不幸病逝,享年97岁。

虽然董竹君的故事,在历史上已经翻篇,但直到现在,锦江饭店仍然还存在,而且生意向来火爆,经常会有挤破头都订不到位置的情况。

而这家锦江饭店,和董竹君的传奇人生,也算是她留给国家的宝贵财富了。

结语:

董竹君这个女人的一生,用“传奇”两个字形容,一点不为过。

虽然自己家庭出身不好,但她在那个封建时代,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知识,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得居高位,安享晚年,实在是不容易。

试问那时候,有几个女人能获得如此成就?

当然,坚定的意志,和先进的思想,也是她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传奇”二字,概括了她一辈子的精彩和潦倒,而她和宋时轮这段美妙的缘分,也着实让人感慨。

董竹君是上海传奇人物,也是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更是中国旧时代的独立女性代表,她的一生,值得所有人敬仰,更值得所有人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