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是怎样研究、反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跟我学易经 一德)

 一德老师 2022-09-28 发布于广东

在三画卦中,:

初爻为“地”;

二爻为“人”(生物、生命体);

上爻为“天”。

三个爻的卦,同样可以对应表述天、地、生“三才”及其对应关系。

一个由六个爻组成的卦体中,则:

由初爻到上爻,表示一个事物由初生、萌芽(开始)、发展、成长、壮大,直至衰老、消亡(终止),并向自己的反面转化的全部状态与发展变化的全部过程(含有“发展阶段论”的思想)。

《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

它说明了通行本《周易》这部书,是考察了事物的开始,探求了事物的最终结果,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之后,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思想方法,全面、整体、统一、完整地掌握了事物的经验性和部分普适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汇集编写而成的。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在研究“象数易学”“易学象数学”及其相应的易学思想与规律中,首先要抓住所研究事物的开始产生的本质基础和最终消亡时的实质结果。

这也就是说,《易》这部书的本质特性(研究事物的最根本的思想方法)是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初终”这“两头”(事物发展变化的缘由及其结果所对应存在的区间与环境界限,以保证研究系统及其对应内涵的针对性、全面性与完整性)。

我们平时经常会听到:“任何事物都是有前兆”的说法。

也就是说,一个事物产生的同时,预示了这个或另外事物的变化与消亡;

而一个事物消亡的同时,也预示了另一或另外事物的产生。“物质不灭”嘛。

由其对应的卦象与爻象的变化和结果来看,它们只是改变了自己原来的存在状态

及形式(卦形与爻形变了)——并没有绝对性的消亡(仍有相对应的卦、爻及其象形的存在)。

这也就是“象数易学”及易学中所说的“'剥’极必'复’”、“'复’极必'剥’”、“'否’极'泰’来”、“无平不陂”、“无陂不平”这些思想的哲理内涵。

答疑

解惑

生活中的苦恼,无人倾诉;
工作中的烦躁,无人理解;
感情上的困惑,无人能解?
压力、焦虑让人无法喘息,
却又不知如何排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