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数学教育原理47:数学变式教学理论

 新青年数学教师 2022-09-28 发布于上海

阅读提示


“图说”数学教育原理,希望可以借助图形帮助青年数学教师直观了解、理解许多复杂、深奥的数学教育原理。

我们将大致按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心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分类分期连载,大约50期,敬请关注。

本期图说顾泠沅教授、鲍建生教授等总结的数学变式教学理论。



“变式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变式教学”的起源无从可考。
1970年代,顾泠沅先生主持的上海青浦实验研究团队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将“组织变式训练”作为他们总结的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经过持续多年的研究之后,顾泠沅、鲍建生等学者于2003年正式总结了中国“变式教学理论”,被张奠宙先生誉为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平的数学学习与教学理论。
“变式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概念标准变式(即标准正例)引入数学概念,且通过概念非标准变式(即非标准正例)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并通过非概念变式(即非标准反例)明确数学概念的外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有层次的数学活动(即过程变式),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3].可将其概括为下面的图示[4]: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1):11–12.
[2] 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续)[J].数学教学,2003(2):6–10,23.
[3] 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再续)[J].数学教学,2003(3):6–12.
‍[4] 刘祖希.图说数学教育理论的融通[J].中学数学杂志,2022(2):6–10.(此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