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启廷辨治下肢疑难病证验案三则

 循天园 2022-09-28 发布于广东

临床常见表现为下肢顽固性痛、挛、麻等症状的患者,单纯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需综合全身辨证施药,方能收到良好效果。今总结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辨治下肢疑难病证验案三则。

四妙勇安汤治热性脱疽

李某,男,46岁,1998年6月5日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2年,平时仅有轻微的口干渴,其他症状不明显,间断服药治疗。患者自恃体力旺盛,轻视该病,且每日膏粱厚味、酒水不断,所以血糖居高不下。近半月来出现双下肢肿胀疼痛,夜间痛甚,难以入睡,双足趾出现肿胀溃破,右足为甚,且口干舌燥加重,空腹血糖18.6mmol/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给予胰岛素及抗感染等药物治疗,血糖略有下降,但局部溃破愈加严重,西医告知必要时需手术截趾控制感染。患者惧怕手术,遂求诊于中医。刻诊见患者情绪激动,面颊潮红,口唇干褐,两足背下端暗红肿亮,脚趾可见溃烂及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欠润,脉数。

辨证为火毒蕴结,气血凝滞。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瘀散结。

方用四妙勇安汤:金银花90g,玄参90g,当归60g,甘草30g。另用甘草500g,研细末备用。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药渣再次煎煮后洗浴双足,浴后擦干,然后用香油调甘草粉敷患处,厚约3mm,并依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5天后复诊,足趾红肿减轻,溃破处流液减少,自述口干舌燥亦有改善,仍觉足趾胀痛较重,局部使用外敷药物后可使胀痛暂时缓解。治疗继予上法,并嘱其配合生活调理,合理控制饮食。上方连续服用30余剂,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双脚趾肿胀及溃烂处流水均有明显改善,溃疡面逐渐愈合,口干舌燥消失,但足趾坏疽部位仍有潮红,触之痛甚。停用口服药,单纯外用甘草香油调涂药物,保护局部创口,以利修复。

按四妙勇安汤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痈、肿、毒的常用方剂,尤其适用于溃烂以及热毒壅盛而阴血耗伤的脱疽者。现代医学中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者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栓塞病变属于热毒壅盛者。本例脱疽乃因火毒内蕴,血行不畅,气血凝滞,瘀阻筋脉。血行不畅,筋脉瘀阻,则见患处红肿;凝滞不通则痛;火毒内郁,气血涩滞,经脉不通,趾端失其营养,热郁肉腐,则见趾端溃烂。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方。特别是甘草、香油外敷,使局部清润,濡养筋脉,促进痊愈。

芍药甘草汤治膝关节挛缩疼痛

雷某,男,90岁,2021年11月11日就诊。患者一周来无原因突然出现两下肢尤其是膝关节处酸楚挛缩疼痛,但活动则可缓解,需不停地屈伸或走动,一旦静止则酸挛疼痛症状加重,因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不停地走动则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心悸胸闷,无奈前来求诊。刻诊见患者情绪激动,痛苦面容,面颊潮红,口唇暗淡,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稍弦。

依据舌脉辨证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治宜养血舒筋,柔肝止痉,通络止挛。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

炒白芍30g,甘草10g,桑叶30g,天麻20g,当归30g,丹参30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3剂症状缓解,5剂后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按中医认为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加之耄耋老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衰退,难免精血暗耗,髓枯筋痿,血虚津亏,虚风内扰,静止时血脉闭塞,筋府空虚,筋骨肌肉失去滋养,则出现膝关节处酸楚、疼痛,因燥失濡润而挛缩,故苦不堪言,而活动后血运改善使局部症状得到暂时缓解。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芍药和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益阴和血之功效,尤善柔肝缓急止痛,临床广泛应用于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而导致的筋脉、肌肉拘急、痉挛等病症,以其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筋止痛而见功。

补中益气汤治下肢痛麻

王某,男,65岁,2021年12月5日初诊。患者既往有腰椎病史,近2个月来左下肢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来诊述自大腿根部到足尖部位麻木疼痛,难以忍受,坐卧不宁。腰椎CT示:腰椎3~4、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服用止痛药可暂缓疼痛,但又出现胃痛脘痞、纳谷不馨、神疲乏力、背酸膝软、忽冷忽热、小便频数、大便稀溏等不适。刻诊见患者拘腰跛行,步伐缓慢,精神不振,面色晦暗,情绪低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为气血亏虚,经脉循行迟涩,筋骨肌肉失其濡养,不荣则麻,不通则痛。治宜健脾益气,化生后天以养肝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炙黄芪30g,红参30g,炒白术30g,当归30g,川芎15g,炒白芍30g,木瓜30g,升麻10g,柴胡15g,巴戟天30g,盐杜仲30g,续断15g,狗脊3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周后麻痛症状略有缓解,精神明显改善,胃痛脘痞消失,食欲增加,二便正常。上方加细辛5g、全蝎10g。嘱其将药渣用布包裹趁热敷于腰膝,意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上方服用21剂,下肢痛麻症状基本消失。

按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本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而表现为肢软体倦、神疲乏力、不耐劳累,此乃脾气升举无力之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亏虚均可从脾胃调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今脾虚则肾无以制而横溢,骨之增生起矣。肝主筋,而阳明(胃)乃宗筋之府,阳明病则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以濡筋,筋无所润,带脉不约,则足痿不用,气血凝滞,络脉阻塞,肢节失养,则痛麻愈甚。今宗《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立法,在补中健脾、益气固摄基础上,配以强筋骨、行气血、通经络、止痹痛之品,标本兼顾,促病早愈。(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