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主沉浮——漫论地缘战略下的亚欧大陆

 若悟369 2022-09-28 发布于安徽

在近代地缘政治的视野下,亚欧大陆无疑是其整个理论的核心与焦点,而亚欧非三大洲合起来又被称作“世界岛”。人类主要文明在这里诞生,全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也都生活在这片区域,无怪乎麦金德认为“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麦金德的世界岛包含了亚欧非三大洲,而斯塔夫里在《全球通史》里却重新界定了亚欧大陆的范围,即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与整个欧洲和亚洲。也许还包含红海西岸的非洲部分,但却不包括绝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代,由于撒哈拉沙漠难以支持人类大规模的穿越,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以北就此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对于地中海文明圈来说不可或缺,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却从来都不是亚欧大陆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于在近代西方殖民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分割这片大陆之前,来自亚欧世界的人类从未对这片大陆的腹地进行过真正的探索,更不要说有什么全面的了解。

这一时间甚至晚于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一块大航海之前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的大陆。当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诸国开始独立的时候,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殖民高潮甚至还没开始。这一方面是由于其高原地形,导致殖民者难以驾船由沿海直接进入内陆,另一方面则是当地的热带气候,对于殖民者来说难以适应。所以就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言,开发更早开发程度也更高的却是距离欧洲最远的南非,这里的地中海气候对于来自欧洲的殖民者简直就是上天的福音,当然也是土著居民的噩梦。

基于以上探讨,我们此次讨论的范围也将限定于斯塔夫里所界定的亚欧大陆,而非麦金德的世界岛。

文章图片1

世界岛

首先根据麦金德的地缘战略理论,亚欧大陆被分为了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两个部分。

而由于我们要探讨的是在历史与文明情景下的亚欧大陆,因而我们要把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的界限调整一下。

在这里我们重新定义一下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心脏地带指的是居于亚欧大陆中心位置,人口稀疏,并非传统文明核心区域的部分。而相对应的,边缘地带则是指居于亚欧大陆边缘,人口稠密的传统文明核心地带。

从东向西来看,在东亚大陆,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最明显的界线就是长城与横断山脉。长城以内,横断山脉以东的部分,包括朝鲜半岛,就是边缘地带,而长城以外,横断山脉以西的中国东北,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北面的西伯利亚与西面的中亚沙漠草原地带皆属于心脏地带。

而在青藏高原的南缘,南亚次大陆作为边缘地带的延续,与心脏地带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而位于东亚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中南半岛则是边缘地带的一个次级组成部分,具有成为边缘地带的条件却没有产生什么原生文明,反而深受两个邻居的文化影响。

继续向西,则是大名鼎鼎的兴都库什山脉,并与科佩特山脉相连,一路向西进入里海。其南面的阿富汗与伊朗如果划入边缘地带可能会有争议,毕竟阿富汗6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只有3000余万人口,数量还不如只有40余万平方公里的心脏地带国家乌兹别克斯坦,而伊朗的东部也多是人口稀疏的荒漠。不过这些地区毕竟都是传统文明地区,并且都占据着核心位置,所以环境只是一方面,位置也很关键。

而在里海和黑海之间则是另一著名山脉高加索山,传说中宙斯囚禁普罗米修斯的地方。在黑海-里海-高加索一线北面的东欧平原自然属于心脏地带,而其南面,包括西亚北非在内则都属于边缘地带。不过东欧平原与属于边缘地带的西欧地区分界线则较为模糊,波德平原与东欧平原直接相接,并无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而这一模糊地带也是西欧与东欧争夺的前沿,也是麦金德认为由边缘地带进入心脏地带的一大突破口。

很多人认为麦金德的这一理论正是一战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也许当初德国也曾寄希望于控制东欧,进而控制整个心脏地带,从而独占世界岛,称霸地球,所以才会苦心孤诣的两次进攻俄罗斯和苏联,虽然两次都失败了。

不过麦金德也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单纯的控制心脏地带或者边缘地带都无法达成控制世界岛的战略目标。因为很明显,单独控制心脏地带的核心位置,而不具备边缘地区的生产能力,从心脏地带发起的扩张将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经济支持而不可持续,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一次次四面八方的进攻,一次次崩溃收缩,其主要原因就是核心地区,即东欧平原的经济产出有限,不能支持这种没有边界的扩张。

而单纯控制一部分边缘地带,与亚欧大陆的其他板块距离过远,影响力又难以覆盖整片世界岛。

同时控制一个完整的边缘板块和一部分心脏地带也许才是最完美的选择,这可能也是德国最理想的结局,可惜西欧的传统是四分五裂,以四分五裂的西欧去整合统一的东欧,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而麦金德提出的经典三段论,“控制东欧平原,就可以控制心脏地带;控制心脏地带,就可以控制世界岛;控制世界岛,就能控制整个世界”,就面临着一个主语的问题,即谁来控制。

海洋势力吗?如果是海洋势力,那么三段论就要变成四段论,因为首先还要控制边缘地带。而如果是来自心脏地带的势力,则又面临着前面所提到的经济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而这一主语只能来自边缘地带。

而如果他们的眼光能向东挪一挪,那他们就会发现有一个国家在前现代就已经完成了他们在后现代还完不成的伟业,没错,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长城以内的400万平方公里国土保证了强大的经济供应,论生产全世界应该没有能与之抗衡的第二个地理单元了。而长城以外的560万平方公里国土则保证了我们在心脏地带的话语权,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完美,但是毕竟还有很多不错的牌可打。

另外麦金德过分强调了东欧的重要性,亚欧大陆上第一个以一己之力席卷整个心脏地带,并且整合了相当一部分边缘地带的地理单元明明是蒙古高原。而与之相邻的青藏高原,曾经也是睥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鞭笞四方的存在。虽然它的生产能力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的地缘位置优势却是一直存在的。

记得之前曾有人在头条问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如果世界统一了首都会放在哪里,当时开玩笑的回了一个喀布尔,因为那里是东方与西方,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交会的地方。不过个人真正认可的其实并不是喀布尔,而是北京。原因也很简单,未来世界的首都肯定要放在世界岛上,也肯定要放在边缘地带与心脏地带交界的地方,而北京则处于心脏地带对东亚大陆半包围的顶点。

同时北京又处于中国的东部,经济发达,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作为一座处于北纬40度线上的城市,北京可以说是大陆东海岸特大城市中距离西海岸最近的城市了。

北京的经度如果按照东经120度计算,则其与大致穿过伦敦与巴黎的本初子午线相差120度,占比整条纬线长度的三分之一。而西欧诸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其首都多沿北纬50度上下分布。

照此计算,北纬50度线全长约25600公里,其三分之一则为约8533公里,北纬40度线全长约30641公里,其三分之一约为10200公里,10个纬线距离约为1110公里。也就是形成了一个上面宽8533公里,下面宽10200公里,高1110公里的梯形,那么由北纬40度东经120度的点到北纬50度东经0度的点距离约为9400公里左右,与北纬40度线的10200公里相差约800公里,与北纬30度线的11500公里则相差约2100公里左右,与之相比北京到伦敦的飞行距离则为8000多公里。

而距离最近的大西洋沿岸城市圣彼得堡与北京的陆上距离约为7300公里,飞行距离则仅为6000余公里。由此可以看出,定都于纬度更高的北京,可以大大拉近大陆东西海岸的距离。

未来亚欧大陆的深度整合势在必行,而借之对抗海洋势力从外线的包围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届时鹿死谁手,且看历史走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