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成长开凿“三窟”

 木香草堂 2022-09-28 发布于辽宁

战国时,冯谖向孟尝君献了“狡兔三窟”之计:一是把封地“薛”的佃户债券烧光,换来百姓的拥戴;二是用饥饿营销术让齐国急着迎回相位被免的孟尝君;三是请来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齐国宗庙,让他稳居相位几十年却没有“纤介之祸”。

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开凿“三窟”。

物质窟:抚养,但不富养

在独子化的现在,我们往往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关注得比较多,甚至产生“过饱”现象。物质条件的“富营养化”,容易使孩子产生寄生现象、攀比行为和奢靡心理。米饭吃了几口就倒掉,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有学生瞒着父母、花费5000多元压岁钱甚至向同学借钱购买苹果手机,安徽某落后山区的大学生更是贩卖了自己的一个肾以换来苹果电脑与手机。真令人匪夷所思、莫名惊诧。

俗话说,再富不能富孩子。对孩子要抚养,但不能富养,以满足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需要为度。古人说:“知足者富。”要让孩子在知足中学会节俭、珍惜,成为精神的富翁。

伦理窟:陪伴,但不陪读

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心理脐带和亲情纽带。孩子离开母体,就意味着陪伴过程的开始。缺少陪伴的孩子容易成为心理孤儿。

有时间的陪伴、空间的陪伴,更有心灵的陪伴。在校讯通出现前,我太太为在寄宿制初中念书的孩子购买了电话卡,在晚上就寝前与孩子定时分享学习体验、分担成长烦恼,称之为“心灵充电”。

在心灵陪伴中,要注意把握好一定的距离,切忌变成毫无边界的“陪读”。某特级教师高中时化学考出了“惨不忍睹”的86分(总分100分), 就打电话告诉老爸。老爸说:“以后打电话多跟我们说说你们班上的事、同学的事,别老成绩成绩的,你大了,不是什么重要的考试不用跟我们说。”于是他独自奋斗,化学笔记记得最为认真,化学书翻得最烂,成绩有反复也不气馁,终于在高考时考出了最高分——96分。

除了通电话外,发短信、聊QQ和微信等也是一种绝佳的沟通方式;传统的促膝长谈、吃饭、散步等,更是必不可少。

精神窟:放手,但不放任

家应该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安顿之所。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就是说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迷失了精神家园。

尼采说:“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来自于得意的自我肯定。”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自主判断和选择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心理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给孩子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实现孩子的自我成就。

然而放手绝不意味着放任,更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温柔、理性、坚强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家永远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心灵港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