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败将胡琏一生不提粟裕,去世前慨叹一句:土木不及一粟

 sdhenry 2022-09-28 发布于广东

胡琏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是国民党第一强军土木军系中出来的强将,他对国军绝对忠诚,即便跟着败野的蒋介石去了台湾,自始至终也没有改变他的党籍。

国共两党对峙时期,胡琏带着军队打了很多胜仗,在国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在解放战争中,面临势头凶猛的解放军,他的土木军还是败下阵来,最后土崩瓦解。在金门炮战中,胡琏侥幸逃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也由衷地感叹:土木不如一粟。

一、胡琏的一生

1907年,胡琏出生于陕西省一家贫寒农户中,胡琏从小学毕业之后就在发妻的帮助之下去报考了黄埔军校,并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成员,紧接着他就加入了国民党。

1926年,也就是在胡琏19岁的时候,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他成为了陈诚的兵,也进入了土木军系中。胡琏跟着陈诚打了很多仗,包括对共军的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活动。

民族战争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胡琏也加入到了对外抗日的大军之中。他曾带领军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并死守了上海北面的罗店地区,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之后,他成功地守住了阵地,也升任了旅长的职位。

在与日军对抗的石碑要塞之战中,眼看着就要失守,他心急如焚,却有了视死如归的勇气,最后他突出重围,也赢得了蒋介石和陈诚的赏识。

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陷入困境,可奇怪的是,每次他能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或者运气逃出去。胡琏到晚年是在台湾度过的,后来进入台湾大学学习,最终因病离世。

二、陈诚土木军

国民党的军队是有很多派系之分的,派系之间的相互争斗也成为了限制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中央军之外,还有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西北军系、杨森和刘文辉的川系,以及李白的新桂系等。

虽然蒋介石的中央军看起来比地方军强劲一点,但事实上内部还是出现了分化问题,陈诚的土木系就包括在这个中央军中。除此之外,还有胡宗南系、汤恩伯系等等。

陈诚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全程带领的土木系是中央系统里面最为强盛的军队。土木系强盛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内部人员团结,加入土木系的大多数都是希望效忠国军的人,所以是自己人,就这一点与其他中央军区别开来。

再者,土木军里大多数都是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领,这些将领有非常强硬的指导和训练本领,这些将领带出来的兵能打硬仗,所以土木系还掌握着大量的精锐部队。

蒋介石非常欣赏陈诚的这支土木军队,所以把大量的先进武器都给他用,土木系的军队自然而然地也就拿到了首批美国军械设备,这在整个国军里面是首屈一指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传承的土木系也是国军里面最强大的第一派系。

三、土木不如一粟

土木君作为陈诚的嫡出部队,在国军里面的名号是响当当的,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强硬的队伍,却败在了粟裕的手中。胡琏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土木不如一粟”地长叹,就可以证明这支国军引以为傲的队伍,在粟裕的面前还是不值一提。

粟裕的作战策略是出了名的灵活,他能迅速摸清敌军局势,并迅速布下策略,是势不可挡的“常胜将军”。胡琏在与粟裕交锋之前,也是国军的“常胜将军”,只不过从质量上看,胡琏的这个名号是蒋介石为了振奋军心强给他加上的,远没有粟裕的那个有气势。

两个常胜将军碰到一起,难免要一决高低,事实上,胡琏对于粟裕是有一点畏惧的,因为他的同乡好友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就被粟裕取了首级。

张灵甫与胡琏一样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高材生,他从军打仗多年,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可以算得上是胡琏的前辈。可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却倒在了粟裕脚下,这让胡琏不得不对粟裕心生敬畏。

粟裕与胡琏两个人的斗争,在消磨军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军队在某些方面得到提升,就拿国军来讲,胡琏的整编11师在与粟裕的军队交手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张凤集战役到后面的羊山集战役,粟裕灵活的作战方法,使得胡琏的军队在防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在淮海战役中,胡琏真正见识到了粟裕的厉害。先是华野军团剿灭了国军中实力强劲的黄维兵团,再是中野第六纵队和华野第七纵队炮火打击了胡琏的第18军,其中就包括国军视若珍宝的“老虎团”就被歼灭。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开始,之所以称之为炮战,是因为国共两军采用了炮战的方式作为主要战术行动。解放军先是锁定了金门岛上的军事目标,后来又逐步封锁了航运线,最后围困住金门。

解放军农民的炮弹攻击下,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而指挥员胡琏也趁乱侥幸逃跑。在与粟裕的巅峰对决中,胡琏才意识到他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自己只不过是个冒牌货。

粟裕是可谓可敬的敌人,以至于胡琏在临终之前还在感慨当年与粟裕的那一战,说出了“土木不如一粟”这句话,由此可见这件事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总结

胡琏拥有先进武器的土木军队,可是在粟裕面前还是不堪一击,金门炮战的失败是他一生的遗憾。虽然在金门炮战中他苟且逃生,可是逃出生天的他下半辈子滞留台湾何尝不是一种痛苦。

胡琏在他晚年时经常挂念自己的家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跑到了水土不服的台湾度过了下半生,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即便遗憾存在,胡琏也不敢回家。

到了生命的末期,胡琏也从战争中看明白了很多事,再强大的军队,如果失去了民心,终究是不会胜利的。国民党心中没有人民,人民也就不会支持这个党派,所以金门炮战的失败是必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