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公主玛蒂尔达在英国王室历史上,苏格兰公主玛蒂尔达也被认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王后,她是国王亨利一世的第一任王后。1080年,玛蒂尔达出生于苏格兰的邓弗姆林,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城堡。一直到17世纪,这座城镇仍旧是苏格兰的皇家都城,它的历史可以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玛蒂尔达的父亲是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1058——1093年);母亲是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室的公主玛格丽特(国王爱德华和王后阿加莎的女儿),她是在匈牙利王国出生的。因此,玛蒂尔达也是苏格兰和盎格鲁——撒克逊皇室家族的后代。这位苏格兰公主洗礼以后起的名字叫伊迪丝,名字出自古英语,意思就是“幸运的战争”。伊迪丝和她的兄弟姐妹是在温馨和严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据说王后玛格丽特教育孩子非常严厉,她把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大概在6岁那年,伊迪丝和她的妹妹玛丽被送到罗姆西修道院接受教育,它位于英格兰南部,她们的姨母克里斯蒂娜是女修道院长。两位小公主的教育课程明显超过了当时女子的学习标准,因为她们的母亲非常喜爱阅读书籍。公主们学会了英语、法语和拉丁语,这样的水平使得她们能够阅读圣·奥古斯丁的作品和《圣经》。有可能,伊迪丝和妹妹还学会了财务管理和几何。伊迪丝后来生活在威尔顿修道院。后来,她的父母亲给伊迪丝订下了一门婚事,男方是里其蒙领主艾伦·鲁弗斯。但不幸的是,在1093年11月,国王马尔科姆三世和他的儿子爱德华(伊迪丝的哥哥)在阿尼克之战中丧身。 国王马尔科姆向玛格丽特公主问候,由19世纪晚期的画家威廉·霍莱什所作。 不久,马尔科姆的弟弟唐纳德夺取了苏格兰王位。王后玛格丽特听到了丈夫和儿子遇难的消息以后,没几天她也去世了,时年48岁。随后,伊迪丝和她的兄弟姐妹被送到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宫廷中。已经成为孤儿的公主被未婚夫艾伦·鲁弗斯所抛弃。他与冈希尔德·威塞克斯(哈罗德·戈德温森的女儿)私奔。然而,艾伦在与冈希尔德结婚之前就病逝了。大概在这个时候,她的叔父唐纳德三世和她的同父异母哥哥邓肯与同母哥哥埃德加之间发生了王位继承战争,伊迪丝离开了修道院。1093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写信给索尔兹伯里主教,要他把苏格兰国王的女儿送回到修道院。然而,伊迪丝没有回去,直到1100年编年史才给以解释。威廉二世在黑森林意外去世以后,他的弟弟亨利夺得了皇室珍宝和王位。他是一个很有策略和非常精明的男子,他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也是威廉一世的几个儿子中唯一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夺得王位以后,亨利下一步的步骤就是与苏格兰国王的女儿伊迪丝结婚。根据马姆斯伯里的威廉记载,亨利一直深爱着伊迪丝。奥尔德里克·维塔利斯说,亨利一直倾心于她的性格和能力。有些史料还说,伊迪丝的相貌并不差,但她并没有通过化妆来改善她的容貌。很可能,伊迪丝和他的兄弟在威廉二世的宫廷中度过了一些时光,她和亨利就是在那里相遇的。 ![]() 玛蒂尔达的画像,这幅插图是出自1875年一部书中的内容 亨利很想寻找一个与古代威塞克斯王室家族有血缘关系的新娘。这样的妻子可以提升他在英格兰的欢迎程度,还可以调解诺曼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之间的关系。另外的好处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政治上紧密相连,伊迪丝的三个兄弟相继成为了苏格兰的国王,他们对英格兰的态度也是非常友好的。伊迪丝的哥哥亚历山大一世与亨利的一个女儿西比拉结婚。伊迪丝的弟弟大卫一世在继位之前曾在亨利的宫廷中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确,伊迪丝在修道院生活过很长时间,但她还是想走结婚生子的道路。伊迪丝让大主教安塞姆相信,她从来就不是一个修女。实际上,她不仅仅是被迫戴上面纱的,而且还有其它的原因。据说,伊迪丝的父亲看到了她头上戴着面纱,立即扯下她的这些东西,然后把它撕成粉碎。伊迪丝承认,当初是她的父母亲把她送到修道院是为了接受教育。就这样根据主教委员会的建议,安塞姆允许伊迪丝结婚,因为她没有发誓成为修女。1100年11月11日,亨利和伊迪丝在威斯敏斯特举行了婚礼,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主持,她时年20岁。在婚礼结束以后,伊迪丝被正式加冕为王后,改名为“玛蒂尔达”。伊迪丝改名的真正原因不是很清楚。有些历史学者认为,这背后的动机是要取悦诺曼人臣民和她的丈夫。然而,在宫廷中,王后和国王亨利分别起了两个名字,它们都是来源于诺曼征服以前英格兰最为典型的名字。王后玛蒂尔达在丈夫亨利外出的时候,一般会担任摄政的事务,她会到处巡视英格兰和诺曼底。在1103——1107年期间,王后玛蒂尔达还充当国王亨利和大主教安塞姆之间的调解者。这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通过王后的斡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王亨利放弃了自己任用主教的权力,但是罗马教廷同意国王可以接受主教的效忠。玛蒂尔达一共留下了三十多封书信,其中写给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的就有七封,可见她努力调节两方面的矛盾。 国王亨利和玛蒂尔达的婚礼 玛蒂尔达拥有少量的领地(国王在婚前赠送给王后的),但她的确具有领主的权力,这可以允许她可以管理财产。大部分她的领地是以前威塞克斯·伊迪丝所拥有的。此外,国王亨利还赠送给王后大量的领土,基本上位于伦敦。玛蒂尔达对建筑特别感兴趣,她使用自己丰厚的收入赞助修建了许多诺曼风格的建筑物,包括沃尔瑟姆礼拜教堂和阿尔德盖特圣·三一教堂。王后在斯坦福那里修建了第一座拱桥,一条堤道穿过沼泽地。类似她的母亲玛格丽特,玛蒂尔达还做了一些公益事业帮助贫穷的人们,如奎因希德的公共厕所和浴室。她还关注麻风病,王后修建了至少两所麻风病医院,包括一个机构,后来成为了教区的教堂。1108年,或者1109年早期,德国国王亨利五世派遣使者向亨利求婚,允许他娶国王和王后的女儿玛蒂尔达。亨利五世还写信给王后玛蒂尔达,谈到同样的事情。这门婚事也得到了亨利的赞同,因为她的女儿可以嫁给了世界上最有威望的一个国王。这门婚姻还可以提高亨利在英格兰人中的地位和威信。作为交换,亨利五世获得了1万马克的嫁妆,这笔钱可以用作神圣罗马皇帝的加冕费用。最后商谈的细节在1109年6月被确定下来了。1110年2月,不到八岁的玛蒂尔达离开了英格兰,去了德国,她在那里生活了15年。国王亨利和王后玛蒂尔达共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活到了成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尤菲米娅,出生于1101年,但几个月就夭折了。第二个孩子是次女玛蒂尔达,出生于1102年2月,她就是后来的国王亨利二世的母亲。第三个孩子是王子阿德林,出生于1103年7月5日,他是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由于王后玛蒂尔达为人比较圣洁,对待宗教非常虔诚,她被她的臣民称呼为“好王后玛蒂尔达”。1118年5月1日,王后玛蒂尔达在威斯敏斯特皇宫病逝,时年37(38岁)。临终前,王后想安葬在圣·三一教堂内。但是国王亨利请求她还是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这个地方接近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在王后的墓碑上刻下了非常简短的文字,回顾了她短暂且虔诚的一生。 ![]() 玛蒂尔达的画像,源于中世纪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