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脏局灶性实性结节的超声检查

 神探超人 2022-09-28 发布于江西


局灶性脾脏实性肿块(focal solid splenic masses)

图片

脾脏恶性肿瘤

淋巴瘤(lymphoma)患者常累及脾脏。脾脏淋巴瘤受累的病人常伴有腹部淋巴结病和全身症状。在何杰金氏病中,30% ~40%的患者出现脾肿大,但在这些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组织病理学中没有脾脏淋巴瘤的累及。相反,有三分之一的何杰金氏病患者脾脏大小正常。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40%的患者在病程中脾脏受累。四种超声模式的淋巴瘤的脾脏已被描述,相应的病理表现:

(1)弥漫性受累,典型的是脾肿大,回声纹理正常或斑片状不均匀;

(2)局灶性小(<3cm)低回声结节性病变;

(3)局灶性大(>3cm)结节性病变;

(4)体积巨大的实体肿块。淋巴瘤的局灶性病变是典型的低回声和少血供。偶尔中央坏死伴液化,病变可表现为无回声囊肿或类似脓肿,高回声病变并不常见。

图片

不同淋巴瘤病例:左上图,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脾肿大并多发小结节。右上图,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多发实性结节,左下图非何杰金氏瘤(non-Hodgkin’s lymphoma)大的实性结节。右下图,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引起的边界不清的大肿块,取代脾脏,并超出正常轮廓;淋巴瘤也可弥漫性累及脾脏,但无局灶性异常。

图片

左图脾脏低级别NHL脾脏散在分布低回声结节。中图脾脏NHL大结节。右图大的脾脏NHL浸润胰腺尾部。

图片

恶性淋巴瘤脾脏多发低回声肿块,富血供,CT显示多发低密度病灶

图片

淋巴瘤的脾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肿大引起阻塞性黄疸

图片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上组图弥漫性不均匀脾肿大并细小低回声区富血供;下组图脾肿大回声不均匀并低回声光团。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原发性脾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淋巴瘤、血管肉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孤立的(原发性)脾脏淋巴瘤很少见,不到1%的淋巴瘤患者会发生。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肿瘤,预后很差。超声发现包括异质性的回声纹理、复杂的肿块或多发肿块,以及脾肿大。多普勒血流可在肿瘤实性成分中看到增加。

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它可能发生在脾脏并具有不同的恶性潜能。在超声上,它可能表现为一个低回声的有血供肿块,不同于周围的脾实质。有时血管瘤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很少有弥散性的脾血管瘤病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孤立的发现,也可能是像klippd- trenaunay综合征这样的联合血管瘤病的一部分。

图片

左图血管肉瘤:横断面显示多发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病灶。其他超声表现包括不均匀回声、复杂肿块和脾肿大。中图和右图脾脏血管肉瘤:脾脏等回声肿块并中央坏死成分,CT显示脾脏肿块和肝脏富血供转移。Reproducedfrom Abbott RM, Levy AD, Aguilera NS, Gorospe L, Thompson WM. Primary vascularneoplasms of the spleen: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2004;24:1137-1163, provided courtesy ofthe 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Washington, DC.

脾脏转移性肿瘤(Metastases)

一般是指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包括来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

原发性脾良性肿瘤一般无临床症状。恶性肿瘤最早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左上腹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伴全身乏力、恶心,继而出现脾肿大、脾内肿块。

转移性脾肿瘤早期多无特殊症状或仅表现为原发病灶引起的症状。在脾明显增大时,可产生类似原发性脾肿瘤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胸腔积液、恶病质等。脾功能亢进可能是癌患者贫血原因之一。恶性脾肿瘤偶尔可发生自发性脾破裂。

脾脏囊性肿瘤:原发肿瘤是囊性,继发变化:变性,出血,坏死,感染。囊性转移。

图片

脾转移瘤:左图,转移性黑色素瘤并多发等回声病变(箭标)。中图和右图,结肠癌转移病例,中图,不均质回声肿块、肝脏存在类似病变。右,在同一病人中,CT扫描后,转移性疾病相吻合的情况,表现出低密度的脾和肝病变。

图片

脾脏转移瘤:左图,继发卵巢癌的低回声转移,脾脏的外侧复杂液体是腹膜假瘤。中图,继发乳腺癌等回声转移并低回声晕。右图,继发黑色素瘤的囊性转移。

图片

乳腺癌脾转移:左图,脾脏实质回声不均质,脾表面轮廓异常。右图,超声微泡造影后转移灶更容易识别。

图片

卵巢癌肝、脾、腹壁、腹膜转移呈高回声灶

图片

支气管癌、肝癌、肾细胞癌脾脏转移

良性肿瘤(spleenbenign tumour)

· 脾恶性肿瘤占59.8%,良性肿瘤粘40.2%。

· 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尸检系列中发病率从0.3%到14%不等。血管瘤通常是孤立的现象,但可以是广义条件的一部分,如血管瘤病或Klippel唐氏综合症。病变通常有良好的回声外观,类似于肝脏血管瘤的典型出现,但这种现象在脾脏中比在肝脏中要少得多。混合回声的病变,大小不一的囊性空腔和局部钙化,也有报道。

图片

血管瘤(Hemangioma)不同病例:左图,1.4cm边界清楚圆形高回声病变(箭标)与典型的肝血管瘤表现相似。左中图,冠状切面显示脾中不同大小的多重回声血管瘤,注意静脉附近的钙化脾动脉。右中图和右图脾脏多发和单发血管瘤。

图片

典型脾血管瘤:左图,血管瘤含囊性间隙(courtesy of MrsJ. Bates, St James University Hospital, Leeds,UK)。右图,低回声血管瘤(courtesy of Dr S. Elliot. FreemanHospital, Newcastle, UK)

图片

巨大脾脏血管瘤:A,灰阶超声显示脾脏巨大等回声肿块。B,超声造影延迟相显示

图片

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的脾血管瘤病(haemangiomatosis):在脾脏实质中存在多个小的高回声肿块。

其他良性肿瘤

其他脾脏良性肿瘤很少见,包括错构瘤(Hamartoma)、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错构瘤是典型的界限清楚、均匀、等回声到轻度低回声或高回声病变。可能含有囊区或粗钙化,并在彩色多普勒成像中显示血流增加。窦岸细胞血管瘤可变,包括低回声和高回声局灶性病变,以及无离散病变的弥漫性斑驳表现。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SANT)是近年来公认的脾脏良性血管病变。关于这种情况的超声成像结果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炎性假瘤通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回声肿块。

图片

脾错构瘤:左上图圆形、略高回声病变(箭标)起源于脾脏的内侧边缘。右上图不均匀低回声脾错构瘤。下组图脾脏错构瘤富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

图片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卵圆形、边界清楚、5cm高回声病变,随访期间增大行手术切除。

脾脏局灶性异常回声的鉴别

图片

脾脏其他异常(OtherAbnormalities)

· 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几乎总是影响脾脏。最常见的脾并发症是自体脾切除术、急性脾隔离、脾功能亢进、大面积梗死和脓肿。在纯合子镰状细胞病中,多发梗死通常导致小脾纤维化和功能完全丧失(自体脾切除术),尽管有希望的新疗法正在出现。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脾脏反复多发性脾梗死,并有疤痕形成,使脾实质不断减少,体积极度缩小。许多纯合子型镰状细胞患者在儿童期晚期或成年期早期发生脾性变。结果是脾小,常难以观察,呈弥漫性回声。杂合型镰状细胞病患者常表现为脾肿大,并可能表现为梗死的后遗症。在一些患者中,脾脏组织的区域存在其他小的纤维化脾,这些不应该被误认为是脓肿或肿块。

· 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脾肿大几乎普遍发生,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多发脾结节。这些结节常为界限清楚的低回声病变,但也可为不规则、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理上,这些结节是与纤维化和梗死相关的戈谢细胞的灶状区域。很少情况下,整个脾脏可能受累,超声显示脾脏弥漫性异质性。

· Gamna-Gandy小体(Gamna-Gandy结节)是由有组织的局灶性出血性梗死引起的铁质结节,典型见于充血性脾肿大和镰状细胞病。Gamna-Gandy小体在超声上表现为多个点状高回声病灶,但在磁共振成像上通常更容易看到(MRI)。

· 自体移植脾(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spleen):

· 随着脾切除后风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的不断认识,近年来保留脾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脾切除时,尽可能保留部分脾组织或副脾。

· 自体脾移植是将脾组织块切成薄片、碎粒或脾糊,移植于大网膜内,或脾床、腹膜后、腹直肌内。移植组织经历中心坏死,再生和生长三期,历时3~5个月可恢复脾功能,至12个月时停止生长。对脾功能的评价除周围血象、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检查外,多推荐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最早在移植术后7天可获得清晰的移植脾片的声像图。一般移植后3个月出现脾块,多为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轮廓光整,如移植于大网膜囊袋内,可有完整的“包膜”显示。内部为密集而均匀的细点状回声。8~12个月内部回声接近于正常脾。如果脾的周边轮廓欠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增强粗乱。有条索状回声,则提示移植脾片已纤维化、无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粉丝投稿,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