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辛到底该用多少?治寒痹、寒疝、头痛、咳喘的有效剂量(附案例)

 经方人生 2022-09-28 发布于四川

导读田老运用细辛,治疗寒痹、寒疝、头痛、咳喘等病症,均有卓效。细辛入肾经,启肾阳而散寒,达足太阳而至巅上,疗头面诸风百疾;辛温走窜,通行十二经脉,搜风剔寒,宣通阳气,可除沉寒痼冷;通关窍,散阴浊,为鼻渊要药。

图片


临床应用细辛的体会



作者/田淑霄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以全草入药,其气味辛温,芳香走窜,外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疏必风,下通肾气,临床应用屡获卓效。兹仅就一隅之得,简述于下。
 图片
一、散寒通经疗寒痹

 
金某某,男,40岁,朝鲜族,工人。1966年10月初诊,病人双膝及踝关节冷痛难忍,恙已五载,屡治未效。脉沉紧,舌正常,苔薄白。
 
证属寒痹。治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处方: 附子10g,细辛9g,鸡血藤15g,炙川乌8g,姜黄10g,独活10g,牛膝10g,连服月余,疼痛大减。
 
继于原方加当归12g,川续断15g,黄芪10g,养肝肾,补气血。历3个月而痊。
 
按:寒痹5年,屡治未效,前方多为乌附、二活之类。余予前方稍事变通,重用细辛而效。盖细辛辛温走窜,善疏通关节,搜剔经络筋骨间风寒湿邪,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对沉寒痼冷之顽痹,非细辛不能建此殊功。
 
细辛重用,疗效方著,余常用至9g未见不适。若囿于细辛不过钱之戒,杯水车薪,恐难祛此沉寒痼冷。
 
图片
图片
二、除风祛寒治头痛

 
张某某,女,38岁,家属。1966年7月初诊,病人3年前产褥期,不慎感受风寒而后致头痛,每遇风寒则头痛剧作,故平时常用头巾裹头,以防风寒。舌苔薄白,脉沉弦,体格健壮。
 
证属风寒头痛,治以搜风散寒止痛。
 
处方:川芎6g,荆芥穗6g,白芷6g,羌活10g,甘草6g,细辛6g,防风10g,薄荷5g。3剂而愈。

 
按:病人头痛三载,以往曾服羌、防、芎、芷等散风之品而未效。究其原委,于法固无不妥,然药物配伍尚未尽善。
 
盖风寒久客,痹阻脉络。细辛具有升浮之性,其搜剔经络风寒之力,非其他风药可比。后头又属足太阳膀胱经所过,膀胱与肾相表里。
 
细辛入肾经,善启肾阳而散寒,外达足太阳膀胱经,直至巅之上,可治头面部诸风百疾。故于前服之方中,增细辛一味而效彰。诚如《本草衍义》所云:“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
 图片
三、温肺化饮止咳喘

 
霍某某,男,56岁,职工。哮喘十余年,每于冬季咳喘加剧,刻下发热恶寒,咳嗽喘息,不得平卧,咳吐大量泡沫样痰,质稀色白,夜间尤甚,背部有掌大一片发凉,大便干燥,五日未解,舌正常,苔白厚,脉紧有力。
 
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曾用抗生素、氨茶碱、肾上腺素等药无效。证属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治宜温肺化饮兼以通下降气,以小青龙汤加味。
 
处方:麻黄6g,细辛5g,五味子10g,半夏10g,大黄6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5g。一剂,水煎服,另芒硝6g分2次冲服。
 
翌日复诊,大便已解。寒热亦退,咳喘减轻。上方去大黄芒硝,连服10余剂,咳喘渐平。遵缓则治其本之旨,改用补肾纳气法治疗。
 
按:宿饮留伏窠隧,阻遏阳气,故而背寒如掌大,此等痼疾,非细辛不足以宣通阳气,故临床亦当重用。细辛配麻黄宣肺散寒,配干姜蠲其寒饮,配五味子,一开一阖,一散一收,使散中有敛,相得益彰。
 
个人体会,小青龙汤重用细辛,对内有寒饮的咳喘,不论有无风寒表证,皆可用之。
 图片
四、温肾散寒定寒疝

 
王某某,男,38岁,干部。1978年夏,冒雨涉水回家后,又用自来水冲洗腿脚,旋即感腹部发凉,隐痛,继而少腹疼痛加剧难忍,两侧睾丸向上抽痛,敷以热水袋,围以厚被而不解,急请诊治,脉弦有力,舌正常,苔薄白。
 
证属寒邪直犯少阴厥阴。治拟温肝肾,散寒邪。
 
处方:细辛4g,吴茱萸7g,附子7g,麻黄6g。1剂而愈。

 
按:肾开窍于二阴,肝经环阴器,抵小腹,故寒犯肝肾二经,则少腹及睾丸疼痛。细辛温通,专走少阴而扶阳。《本草求真》说细辛“味辛而厚,气温而烈,为足少阴肾经主药。”
 
麻黄本为发散在表之寒邪,然配以细辛,可领用麻黄达于肾,散肾经里陷之寒邪,吴茱萸散厥阴之寒,附子温里扶阳,补散兼施,散寒而不伤阳,此乃麻黄细辛汤变通之用。由散表寒,一变而为散少阴、厥阴直中之寒,竟1剂而廖。
 
根据细辛此功效,余常用于男子寒疝、睾丸结核及女子附件炎、盆腔炎等证,均有卓效。即使属热者,也可应用。以其引药入肾经,多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效果满意。
 图片
五、通窍蠲寒医鼻渊

 
何某某,女,20岁,工人。经常鼻塞不通,不闻香臭,时流清涕,已数载,脉弦,舌正常,苔薄白。此属鼻渊。缘于风寒所客。治以散风寒,通利鼻窍。
 
用苍耳子散加辛夷治疗:苍耳子10g,细辛6g,白芷6g,薄荷6g,辛夷10g。6剂而愈。

按:《医学心悟》云:“若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者,名曰鼻渊。”
 
此脑中受寒,久而不散,以致浊涕常流。脑属肾,寒客脑中,必以善散肾经寒邪之细辛佐之,启肾阳而直上于巅,通关窍,散阴浊,乃治鼻渊之要药。有热者,以石膏、栀子佐之,疗效甚著。
 图片
六、讨论

 
细辛辛窜之性甚烈,能通行十二经脉,搜风剔寒,入肾经,启肾阳,散肾经之寒,沉寒痛冷闭伏者,非此不能开散。
 
细辛临床广为应用,疗效确切。然细辛是否有毒?用量多大为宜?尚须讨论。
 
《本草纲目》说细辛“辛温无毒”,又“若单用末不可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南方有细辛不过五分,北方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
 
细辛含有大量挥发油,实验表明,大量使用可使动物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临床也有因牙痛服3钱细辛约有15g即发生中毒的报道,说明细辛确有毒性。
 
有些临床文献中,也有用量破格的记载,如有细辛用量15~80g而无毒性反应的报道。这是经过临床反复实践而来的。《本草纲目》明确指出:“单用末不可过钱”。言外之意,入煎剂量是可以大些的。
 
因此个人管见,入煎剂以3~6g为宜。确属沉寒痼冷者,以不超过15g 为妥,久煎可减少或消除细辛的毒性反应,为了用药安全,大量使用时可久煎。

本文出自《中医药研究杂志》1986(4);作者/田淑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