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1年叶剑英视察湖北,闲聊时何长工说道:那你这两个月得注意点

 冬不拉拉 2022-09-28 发布于安徽
1981年,叶剑英来到湖北考察,当时何长工刚好在武汉,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叶剑英。
两个人同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相交莫逆的老战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了。
在此之前,叶剑英一直以“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为座右铭,全心全意地扑到革命事业上。
在我党数次生死攸关之际挺身而出,做出正确的决策,连毛主席都曾给叶剑英写了两句诗赞扬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而何长工曾担任抗大的副校长,先后培养了20多万革命的军政干部,桃李满天下,同样让人尊敬。
就在这两位革命老前辈交谈之时,何长工却突然对叶剑英说:这两个月你可要注意一点啊!
那么,何长工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叶剑英又有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图片


要回答这些,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叶剑英的从军之路

1897年4月,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自由读书很努力,小小年纪就形成了“达济天下”的宏图,辛亥革命后,叶剑英考进军校,在云南讲武堂上学。
毕业后,他投奔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担任总统孙中山的随员,跟随孙中山前往广西,参与北伐的准备工作。

图片

(叶剑英)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25岁的叶剑英正式登上历史大舞台,成为中国响当当的人物, 1922年粤军原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叛变孙中山,炮轰孙中山所在的总统府。
年轻的叶剑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巧妙地与陈炯明周旋,最终护卫孙中山脱险。
叶剑英一战成名,到达南昌后,蒋介石立即召见叶剑英,劝叶剑英说,现在一师无人指挥,你担任一师的师长吧。
叶剑英一心只想闹革命,对于蒋介石拉帮结派的行为很不屑,于是他借口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担任,直接拒绝了蒋介石的示好。
令蒋介石最想不到的是,自己最想要的人才却最终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不能怪别的,主要是蒋介石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以及爱国人士。

图片

(叶剑英)
当时国民党想解除潜在的共产党部队,于是准备秘密“处理”受共产党思维影响的新20军军长贺龙和24师师长叶挺。
当时贺龙、和叶挺驻扎在庐山附近,国民党准备以进庐山山庄避暑为由,将两人诱骗、扣押到山上,再派重兵将这两支新部队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时叶剑英领兵驻扎在庐山附近的九江,当知道国民党的阴谋后,叶剑英大吃一惊,他怎么都想不到,国民党会做出这样狠毒的事情来。
而且如果国民党的阴谋得逞,那共产党的新部队将会迎来巨大的损失。
于是叶剑英先发制人,以游玩九江中心的甘棠湖为名,把两人接过来、保护起来,并告诉了他们国民党的全盘计划。

图片

(贺龙)
贺龙听完后说,不久前我就接到他们的邀请,当时我很诧异,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去,坚决不能去庐江,我们要去南昌!
叶挺点了点说,现在的局势下,我们一定要去南昌!

图片

(南昌起义)
为什么两人一致想要去南昌,因为那里有周恩来同志。
叶剑英很赞同两人的计划,他给两人打气说,事不宜迟,应该抓紧时间行动,以后你们有什么行动,也要通知我一声,这样也有个照应。
正是叶剑英及时传递信息、揭开国民党的阴谋,叶挺和贺龙才躲过一劫,两支部队也成为了革命火种。
最终两支部队迅速赶往南昌,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一枪。
因为叶剑英行事谨慎,国民党并没有发现他的行为,蒋介石继续拉拢他,并承诺高官厚禄。
当叶剑英一直不为所动,后来直接离开国民党,并全国通电反蒋,全心全意地投进革命的浪潮。

图片

(叶剑英)
换做一般人,可能会答应蒋介石的请求,毕竟那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当对于叶剑英而言,他追求的向来不是安稳和物质享受,而是为民请愿,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这种崇高的历史信仰和理想追求让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叶剑英开辟了一条伟大之路。

二、叶剑英与何长工初步相识

由于之前优异的表现,叶剑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党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加入队伍后不久,叶剑英就奉命前往苏联学习,一直到1930年底回国。
叶剑英首先负责中央军委的参谋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毛主席和朱德作战,在两人的带领下红军多次赢得“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图片

(1930年左右的叶剑英)
叶剑英平时不仅学习军事知识,他还观察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因为当时红军队伍刚建立,没有成熟的制度,叶剑英向组织建议道,要设置统领机关、制度,这样好办事。
于是,毛主席经过研究考虑,增设作战部、情报部和通讯部等部门,给红军作战起了系统性的作用,叶剑英的建议也受到了伟人的表扬,夸他是一位“多面手”。
1932年,组织上考虑叶剑英有能力,而且有文化,于是命令他担任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果然叶剑英不负众望,他充分考虑了党中央的精神和当前的革命形势,创造性地提出来了“以实际出发”的教学方针,要求大家干着学,学着干,经常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培养造全方位的优秀军官。
也就是在担任校长时,叶剑英正式认识了何长工。

图片

(何长工)
为什么叫“正式”呢?因为叶剑英和何长工很相似,都是“全面手”,无论什么任务,让他干啥他都不讲条件,而且结果都做得很好。
革命理念相同,一样的责任心和同样的行事规则,让两人很早就知道对方,当时在革命时他们经常东奔西跑,两人没怎么见过面,一直在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才正式相识。
在任校长的同时,叶剑英还担任着军委参谋,他经常在一线指挥作战,因此何长工经常帮忙分担叶剑英的教育工作。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军事学校源源不断地为革命输送新鲜“血液”,这也让他们结下了毕生的友谊。

三、光辉道路

1935年1月,我党在遵义召开会议,会上叶剑英等人坚定地拥护毛主席,坚决支持毛主席的重大决定,这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篇章。

图片

(遵义会议)
根据中央决定,徐向前担任红军前线总指挥,叶剑英担任参谋长,两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毛儿盖的国民党部队发起反击。
同年8月4日,党中央作出决定,并分两路,一左一右向国民党部队夹击,叶剑英就担任右路军的先锋部队。
经过两周的长途跋涉,同月18日叶剑英带领部队翻过草地,直面国民党部队。
当时叶剑英料定国民党部队安逸已久,设防不够,于是叶剑英发动突袭,把国民党49师团团围住,歼灭了5000多人,而且还重创了国民党的增援部队,打下了南方的门户。
然而就当右路军一路凯歌时,左路的张国焘却在远方观看,按兵不动。当时中央连续致电张国焘,要求他出兵与叶剑英回合。
但张国焘却找各种借口,不肯动兵,而且还密电右路军的陈昌浩,让他率领右路军的先锋部队南下。
张国焘的密令被叶剑英拦截,看完这封密电,他不由地吸了口凉气,先锋部队虽然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当不能南下深入,如果遭到国民党前后夹击,那情况将万分危急。

图片

(叶剑英)
不过张国焘的密令该如何处置呢?
于是叶剑英赶紧向毛主席请求对策,毛主席的想法和叶剑英一致,不能南下。同时为了稳住张国焘,中央直接向右路军下了一条命令,全军北上,既然中央都这样决定了,张国焘只好作罢。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出来叶剑英有两个特点,一是天崩于前而不改色,心理素质很好,二是顾全大局,没有直接和张国焘起冲突。
1940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毛主席对叶剑英评价有当代诸葛亮的风采,当年3月,蒋介石准备在重庆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打算造势“围剿”共产党,再次掀起反革命浪潮。
会议开始,参会人员按照蒋介石规定的发言顺序陆续颠倒黑白,他们混淆是非,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八路军。
面对着排山倒海般的污蔑,叶剑英不动声色,进行了长篇发言,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有力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

图片

(蒋介石)
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在会议上,叶剑英坦然应对,他将八路军近年来缴获的物资,牺牲人数,对敌人造成的伤亡等等成绩,悉数例举,用事实数据将八路军近年抗战的成绩讲了出来,这一下,国民党的造谣之声戛然而止。
这次会议中,叶剑英“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把参会的国民党参谋长驳斥得哑口无言。
从此之后,毛主席称他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当代诸葛亮”的美名不胫而走。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叶剑英也清晰地认识到新中国的蓝图,一个核心是统一,另一个核心就是全面发展。

图片

(左一叶剑英)
在维护统一方面,叶剑英多次会见华侨、港澳同胞甚至是前任的国民党将领,广交海外朋友,为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在会见曾经的国民党高官商震时,叶剑英动情地说道,“欢迎你回祖国,这就是叶落归根嘛。如果谁想要回来,你可以劝劝他们,也当他们的带路人。”
在发展上,叶剑英很看重人才的作用,为他力推的一位重要人物就是邓小平,叶剑英曾经多次说过,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绝对不能没有邓小平。
所以,叶剑英慧眼识英雄,而且谦虚,顾全大局。
1973年,邓小平回北京工作,叶剑英第一时间给毛主席写信,建议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最终获得了毛主席的同意。

图片

(叶剑英与邓小平)
在周总理的病情恶化后,毛主席和叶剑英等人也是支持邓小平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当时叶剑英是国家副主席,他给工作人员定下了“规矩”,说以后凡是我看过的文件,请一定要转交给邓小平同志,让他也看看,表达出对邓小平工作能力的认可。
1976年,中央召开工作会,叶剑英当即表态,力推邓小平,他说邓小平是位难得的人才,拥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经常夸他,现在许多同志都建议早日邀请邓小平出山、主持全面工作,我们也应该这样办啊!
此时邓小平正在生病住院,年过七旬的他已经想好了退休的准备,当听到叶剑英的话时,邓小平微笑着对妻子说,现在退不成了,我还要接着干啊!
1977年,邓小平,徐向前等人前往叶剑英的住处给他庆八十大寿。邓小平亲切地称他是老帅,毕竟凭借着过去的贡献,叶剑英实至名归。

图片

(叶剑英与邓小平互抱孙辈)
然而叶剑英却摆了摆手,笑着说,我是哪门子老帅哦,就算我是老帅,你小平同志就是我们这群老帅的领班人啊!

四、你可要注意点

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年过八旬的叶剑英仍然活跃在新中国建设的第一线,他提倡改革开放,甚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着实令人钦佩。

图片

(叶剑英视察兵工厂)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却透支着叶剑英的身体,1977年叶剑英因急性肺炎住院,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
那个时候不少同志们都劝叶剑英为身体考虑,应该减少工作量,但是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还要继续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图片

(晚年的叶剑英)
1981年,叶剑英来到湖北考察,当时何长工刚好在武汉,于是他就前往拜访叶剑英。
两个人之前已经很久没见面了,这次见面,两人很激动,聊了很多,还聊到了生死的问题,毕竟两人年事已高。
叶剑英豁达地说道,咱们中国有句老话,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啊!我都84岁了,也快了!
何长工知道叶剑英是在开玩笑,于是便幽默地回答道,那你这两个月可要小心啦!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可以看到,两人都有乐观的心态,而且对于生老病死他们看得很豁达。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辩证法的不变规律,所以当病重那天来临时,叶剑英也是坦然面对。

图片

(晚年的叶剑英)
1983年11月,叶剑英突然心肌梗塞,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因为病情严重,叶剑英此后长时间卧床在家。
为了不耽误新中国的各项工作,叶剑英主动向中央请辞了一切工作,并建议中央让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接替他的工作,完成新老交替。
人生末期,叶剑英仍不忘国家的建设,实属令人钦佩!
1986年,叶剑英病情恶化,经常陷入昏迷,10月22日,叶剑英与世长辞,享年89岁,一代伟人告别了他深爱、为之奋斗终生的新中国。
结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每当革命进入大转变、大困难时,叶剑英总能挺身而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他的革命意志毋庸置疑,所以他获得了伟人的高度评价。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叶剑英总是兢兢业业,以国家、百姓的利益为重,他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值得人们所铭记!
猫爷的渔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