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火焰铜 2022-09-28 发布于湖南

(一)心与肺(主要表现为气血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的生理关系主要体现为:宗气贯心脉而走息道(为联结心、肺功能的中心环节)

心主血,主行血;肺主气,主呼吸。

气舍于血——心血运载气,布散周身,维持呼吸功能。

气为血帅——促进心行血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功能。

在病理上,肺气虚衰或肺失宣肃,可致心行血功能失常,引起心脉瘀阻的病变;心气亏虚、心血瘀滞,也可引起肺之宣肃失权和肺气上逆的病变。

(二)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方面)

血液生成方面:脾为化血之源,脾气健运,则化血有权,血液充盈,可使心有所主;心火可温润脾土,促进脾的运化水谷和输转水谷精微的功能,使脾化生气血功能健旺。二者相反相成。

若脾虚失运,无以化生水谷精微,进而使化血之源乏竭,引起血虚而使心无所主;心阳不振,或思虑伤心,皆会影响脾之运化,终会导致心脾两虚的病理变化。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脾统血,脾气可统摄血液,使血循脉而行,不致逸于脉外。二者密切配合,是保证血液正常环流的两个重要因素。

若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引起出血疾患,则会造成心血不足;反之,若心气虚衰,运血无力,亦会影响气血对机体的供应,使脾不得荣。

(三)心与肾(主要表现在水和火的协调平衡关系)

心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火必下降于肾,以下助肾阳而温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上济于心,以上助心阴而济心,使心火不亢。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维持心肾阴阳协调平衡的生理状态。

在病理上 ,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于上,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阴凝于下,则会引起不寐、心烦、心悸、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四)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思维、意识方面)

在血液方面;心主血,肝藏血。人体的血液,来源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之搏动运行至全身,并经过肝之调节血量,调整血液对身体各部位供应的比例,才能保证全身各部得到充分而适量的血。

在病理上,心行血失常和肝失藏血往往互相影响,终至血液运行和调节功能失常,或心肝血虚的病变。

在精神、意识和思维方面: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虽然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若因情志所伤,则多化火伤阴,故心肝火旺与心肝阴虚常互有影响或并见。

(五)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输布代谢方面)

在气的生成方面:

为气之物质基础

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之清气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

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肺之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有助于脾之运化水液,使内湿无由以生;脾之转输津液,散精于肺,为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以及肺维持其生理功能之营养。故而肺与脾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互相为用。

肺脾两脏在病理上经常互相影响,主要表现为“土不生金”(指脾病影响到肺)和“上病及中”(指肺病影响到脾),最后导致肺脾俱病,其中虚症多表现在气(气虚)的方面,实证多表现在津液代谢障碍,水液潴留方面。肺脾互相影响的病理变化,亦是“培土生金”治法的临床依据。

另者,肺脾两脏失调所导致的“气”病与“水”病也常常互相影响,即气虚不能行水,水停阻碍气机,终至气水交互为病。

(六)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肺与肝在生理关系上主要表现为:

肺主降;肝主升:为全身气机调畅的重要环节。

在病理上,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可致气火上逆,肝火犯肺,出现咳逆、咯血等病变。

若肺失清肃、肺中燥热,可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出现咳嗽、胸胁通胀、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病变。

(七)肺与肾(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方面)

在水液代谢方面: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与肾的蒸腾气化相互为用、相互促进。

在病理上,若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失职,必影响肾,而致尿少、尿闭和水肿;肾的气化失司,关门不利,则发生水泛而致水肿,进而可影响肺,造成喘咳、倚息不得平卧。

在呼吸运动方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二者相互协助,方能使气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使呼吸有一定的深度。

若肾的精气亏虚,摄纳无力,则会使肺吸气表浅,气浮于上;若肺气久虚,金不生水,亦会累及于肾,终至肺肾两虚,发生气短、动则气喘的症状。

此外,金水不能互生,在临床上会发生肺肾阴虚的病变。

(八)肝与脾(主要表现在饮食的运化、精神及血液等方面)

在饮食的运化和精神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辅助,则饮食物的消化功能才能健旺,精神才能畅和。

若肝失疏泄,会影响脾的运化,导致肝脾失和,出现精神抑郁,食欲不振,脘腹胀痛,泄泻便溏等症。

在血液方面:脾之运化正常,化血之源充健,则肝有所藏。而脾的统血功能正常,肝之藏血有权,则可以保证血不外逸。

若脾不健运,气血化生乏源,均可导致肝失所藏、肝血不足的病理变化。

(九)肝与肾(表现在精与血的关系上以及生殖机能方面)

在精与血的关系方面:肝藏血,肾藏精,肝肾有同源之说,这种同源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又称之为“精血同源”。

在病理上,肾藏精的病变和肝藏血的病变常常互相影响。即肾精亏虚,可引起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亦可导致肾精亏虚。

在生殖机能方面,在生殖机能上,肝主疏泄和肾主封藏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的来潮和男子泄精的机能上。如肝、肾之疏泄、封藏失调,可出现女子月经失常;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精。

(十)脾与肾(表现在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关系方面)

脾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体现为:先天、后天相互促进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用以培育充养肾中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之温煦作用——用以温助脾阳,促进运化功能

其病理关系为:

互为因果。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阳;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终成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水肿等脾肾阳虚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