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行 · 宁儿 ‖ 北京地坛公园游记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2-09-28 发布于河北

文/宁儿

众所周知,北京有个天坛公园非常非常的有名。那天周末休息的时候,我在地图上搜附近好玩的地方,搜出了一个叫地坛公园的地方。
嘿嘿,北京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公园儿也要有一个呼应,好奇心被招惹了,还说什么呢?我跟着导航,你们跟着我,咱们去看一看,走着。
不得不称赞一下,北京的交通真的是快捷又方便。不管你是上班还是上学,是游玩还是购物,地铁真的是四通八达,送你想去的任何地方,重要的是快,而且省银子。
我坐五号线直达,出了地铁站500米就到了地坛公园的门口,稍等一下,我先去买票,大家猜一猜门票是多少钱?大家想到北京都会说物价高,什么什么都贵,但是北京的旅游景点真的是太人性化了。门票低到超乎你的想象,我今天来的地坛公园才两块钱一张票。之前去过很多5a景区,门票几乎都是十块五块,对于这一点,嗯,北京首都果然够大方。
进入公园,肚子有点饿,我坐在一个长椅上边吃东西边观察四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静。我就很奇怪,公园儿里也是人来人往,人挺多的,但是却感觉不到那种喧哗。我仔细寻找这份安静出自哪儿,看到有遛弯的,有跑步的,有打太极的,有追逐的小孩,和别的公园相比并没有不同之处啊!怎么就那么安静呢?不知道区别在哪儿,但是这份安静我喜欢。
老北京人曾有句民间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地坛就是五坛之一,它在紫禁城的北边,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地坛公园位于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为37.4公顷,与天坛遥遥相望,护城河对岸就是雍和宫、孔庙、国子监。
地坛又称方泽坛,最早建于1530年的明代嘉靖九年,主要是明朝和清朝的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它在北京五坛中属于第二大坛,也是国内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在2015年的3月,地坛公园入选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
每个公园都会有古树,作为一景,地坛公园的古树数量之多,可以称为一奇。林间有一位给草地浇水的园林工人,我特意前去闲聊了几句。园林工人说:这里有176棵古树,多为侧柏,有89棵,已经成为一级古树,都在百年以上。看着这些古树,感觉他们就像一位百岁老者,充满着岁月的故事。
地坛公园是一个历史感特别厚重的地方。我很仔细地看了园内的介绍,对于历史要尊重,可不能像我写别的游记,那么随性,这里有最有名的是方泽坛、皇祇室、牌楼、宰牲亭、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通过修整和重建,已向世人开放。
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因坛台周边有方形泽渠,所以称为方泽坛。它的周围有两重低矮的围墙,称为“壝”。也属于祭坛的一部分,古时也称祭坛规制为坛壝之制。坛的四面各有8级台阶。下层东西两侧有4个石座,南面两座雕山形花纹,北面两座雕水形花纹。现存的建筑,是在1981年的时候,按照清朝乾隆时的形制来进行恢复的。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坛的平面呈方形,象征“天圆地方”的传说。
一说历史,是不是感觉挺沉闷的挺无趣的?我也是,略过这些,跟我去找一些好玩儿的。我在城墙下发现了鸽子,蓝天白云下是城墙,城墙下面是溜达的鸽子,这幅景象是那么的和谐。
我从包里拿出一些吃的给它,我喜欢去公园喂鸽子小鸟,所以包里经常带一些谷物。我不敢太靠近它,怕惊了它。小时候养过鸽子,还记得那时候有个男生去偷我家的鸽子蛋,被我发现还不服,我直接从房顶上把他踹下去了。那个时候的房屋不高,地面都是那种松软的土,我经常从房顶往下跳,人掉下去没有一点儿事儿。搁现在的那种水泥地,用那句网红说,我摊上大事儿了。
皇祇室。我给大家说一下,因为里面的彩绘图案很有特色,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这是一座五开间的歇山式大殿。为明清两代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的地方。它的内檐彩画,采用了金凤和玺的做法,这在北京地区类似的建筑中是独有的。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彩绘的图案也都是双凤,这在过去比较罕见。古人对建筑的色调一直有天青、地黄、人绿之说。所以,后来改成的黄琉璃瓦顶取代了原来的绿色,以符合“天青地黄”的说法。
很闲散的在园中漫步,隐约听见有快板儿声入耳,我寻声找去。在一座亭子里,有人在说快板儿,吸引我的是那一口纯正的北京腔调。我在那坐在坐着听了好一会儿,越听越有味儿,趁着有人中场休息,便去闲聊几句。他们都是一些说唱爱好者,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了一个圈子里。周末闲暇相约一起随便找个地方,用说学逗唱打发一日的时光,这种方式真是让人羡慕。
边走边看看风景,也看风景里的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打牌的,有拉手风琴的,还有吹萨克斯的,有三五成群,有一两个结伴,还有独行者。
如果你来地坛公园,一定不要错过悦和苑,这里中医药文化氛围特别的浓厚。园内空地上种了很多的中草药,每一种中草药的旁边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草药的药性以及疗效。长廊的墙上写着很多关于养生的小知识,什么五行对五脏,五脏对五色,在这儿转一圈,真的感觉自己像是半个医生了。
院子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葫芦,我的小葫芦,今天遇见了大师兄了。在养生园里遇见宝葫芦,嘿嘿,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有太上老君炼好的仙丹呢?
一个人坐在异乡的桥头,看秋悠悠,静享美好岁月,赏秋盈盈,慢煮安然时光。
慵懒而清浅的情绪,皆因又一秋的莅临,而变得异常淡定从容,微风中各种令人沉醉的成分似乎已经越发浓郁。
比起“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的时光,我更愿意去山里,爬山树摘取几枚成熟的果实,来打发休闲的岁月。比起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我更愿意走在田园路上,静享妩媚的阳光,看满地的稻穗弯弯,看满地的玉米金黄,以及那些满世界里追逐欢乐的儿童。
嘿嘿,思绪有点飘远了。只要季节生出那么一点点秋意,心就开始曳荡了。毕竟是秋天啊,自古秋意胜春潮。秋天,最适合一个人随意走走,感受秋天独特的况味,远山抑或近水,都足以让人领悟些生活的意义……
你看,草结它的种子,风摇它的叶子,我们只是看着,就很美……
有时候会觉得,季节更替不但是一种味道,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情。是花开花落、是声音的碰撞、是空间的更新、是声音的空灵、动态与景物整体融合。
我不仅停留在尘世与古朴的小物件上,也注重于景色的配合。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古城,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一隅的宁静,慢走、小坐,懂得素朴便懂得了人生诸多令人放空的道理。但是,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坦然面对。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一处风景也会静静接受,默默相守。
朴素的、自然的、平实的也许才是我心里欢喜的。地坛公园一日闲游,乐悠悠。
作者简介:宁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