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英雄被捕后,在日本军官的折扇上写了14个大字,誓死不屈|邓部|邓铁梅

 历史探奇 2022-09-29 发布于河南

在辽宁省凤城郊区的南山山脚下,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邓铁梅、苗可秀永永垂不朽”的文字。原来,他们是凤城著名的抗日英雄,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就立了这样的石碑。

1935年8月初,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上面列举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捐躯的民族英雄,这里面也有邓铁梅的名字。

家破人亡,屡被排挤

邓铁梅,1892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磨石峪邓家村。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正好赶上了腐败的清政府,那时的辽东地区是日俄战争的战场。因此家乡战火连绵,土匪借机蜂起,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饱受劫掠。

他的祖父邓荣昌是辽宁著名的士绅,祖父无法忍受对村庄遭受破坏,就组织了一个民团,抓土匪头子黄义山,并把他送到官府。这一举动,引来了土匪的仇恨,1906年6月,200多名土匪寻衅滋事,袭击了磨石峪村。

他的父亲邓继新带领群众抗击土匪,结果家人、亲属皆死于土匪的刀枪之下,他家的房子也全部被烧毁。15岁的他目睹了家人的惨死,发誓要为家人报仇雪恨。在那之后,他拜师习武,苦练各种枪械。

1917年,他考入本溪湖警察教练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本溪县警察大队担任巡警和班长职务。1921年调到凤城县警察大队,先后任班长、队长、县公安局长等职。刚强正直的他在担任公安局长期间,却遭到了当地势力的怀疑和排挤。1929年,他被免去公安局长职务,调到省警务厅任督察员,但仍然遭到排斥,他愤然辞职。1931年,他被调到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一职,但很快又被撤职,不得不到沈阳、锦州等地寻找工作。

宁被打倒,不能吓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一穷二白的他那时正在锦州,目睹了老蒋腐败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被打败的难民蜂拥而入,一大群东北士兵含泪撤退到关内,硝烟弥漫。这一切唤起了他的民族气节,他愤怒地说:“政府无能,军队有地不守,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们宁愿被打败,也不能被吓倒,不能当亡国奴。”于是,他会见了省警务处长黄显声,阐述了自己想回辽东组织武装力量抗日的意见,这得到了黄显声的赞同和支持。于是,他和朋友云海清离开锦州,回到凤城县。

10月中旬,他和云海清来到距县城130里的凤城4区小汤沟顾家堡子。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们分头到各村联系,宣传保家卫国的原则,动员人们参加抗日战争,号召年轻农民加入抗日队伍。

由于他在这一带很有名望,再加上农民抗日情绪高涨,响应的人民也络绎不绝。10月下旬,他在顾家堡子召开了东北民众自卫队成立大会,并自任东北民众自卫队司令。由于民心所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到1931年12月,其人员已达1500余人。

夜袭凤城,痛击日军

趁队伍气势旺盛,他抓住机会乘机出动,查明凤城县有日本武装部队和警察人力及其部队部署情况后,对该地进行了夜袭。

1931年12月26日午夜,他率兵分两路攻打凤城。一路人马袭击车站,包围警察署;另一路人马进攻城内。自卫队将日军围困在一个大院内,切断了城中和车站之间的联络,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自卫队一举粉碎伪县衙和警察署;捣毁监狱,释放被捕的爱国;'日本间谍情报机构被捣毁并烧毁了里面的鸦片、吗啡等毒品。战役中日军伤亡严重,死伤50多名日军,缴获步枪300多支,轻型机枪3支,迫击炮2支和大量子弹,日本受到沉重打击。

很快,夜袭凤城的好消息便到处流传,得到了东北各界群众的赞扬,也引起了北平抗日救国协会的关注。1932年2月底,抗日救国协会就派人到邓部视察,此后,邓部统编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任命他为司令。

从1932年春到8月期间,邓部同日伪进行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严重打击了敌军,其队伍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流。随着队伍的发展,敌军受到了惊吓,秘密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讨伐。

敌军反扑,我军浴血奋战

1932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重兵,对三角抵抗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讨伐。日伪军1万余人参加了这次大讨伐。因为敌军的力量强大,再加上邓部又缺乏对付大规模讨伐的战斗经验,结果许多据点相继失守。

他带兵北移,在马道沟附近与苗可秀率领的学生大队会合。重新整编了队伍,制定了从敌军那里撤退的计划。黄昏时分,自卫队首先占领了制高点,用轻重机枪压制敌军的火力,大刀队和另一支自卫队进攻村庄。

在激烈战斗中,自卫部队多次发动攻击,冲进村庄,日军丢弃了50多具尸体和大量军需物资后,逃亡了。12月底,他亲自到阵地督战,自卫军战士英勇奋战,激战到次日黎明。敌军弹药难以补充,就放弃了尖山窑,撤走了。尖山窑又回到了民众自卫队手中。尖山窑战争结束后,日伪军开始撤退,他们粉碎了第一次大讨伐。

1933年4月5日,敌军开始了第二次大讨伐。军队更加集中,他们兵分多路突袭自卫队。自卫部队不断遭受伤亡。最后,只能撤退到白旗堡以北的老平顶山上固守,部队损失惨重,只剩下一千多名战斗人员。

很快,敌军又开始了第三、第四次大讨伐。这次敌军切断了民众和队伍之间的一切联系。邓部冒着冰天雪地的严寒,终日在深山密林中,衣食匮乏,武器越来越少,这使得队伍的整个活动越来越受到限制。于是,1934年1月下旬,决定将自卫军改组为几个分队,进行小部队的游击活动,时不时进攻。日军见摧毁不了这支顽强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于是,敌军又进一步计划从队伍内部打破缺口,秘密逮捕邓铁梅。

不屈不降,惨遭杀害

1934年5月,由于长期作战劳累,他身患重病,不能参与战斗。27日,他秘密来到凤城县养病,便被卧底发现。30日,他就被逮捕了。敌军软磨硬泡,他愣是不屈不降。一日,有一个日本军官来到狱中,伪装说了一些敬仰的话,然后请他在其折扇上题字,他挥笔写下了十四个字:“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以表宁死不屈的决心。敌军见任何手段都不能让他动摇,便对他下了毒手。

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被日寇杀害,享年42岁。

历 史 人 物 简 史

historical-figu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