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围住老师battle?看了新闻标题,吓得我赶紧买了本英汉词典!

 文字旮旯 2022-09-29 发布于山东

伟大领袖毛泽东被誉为“新华社首席记者”和新华社“级别最高的记者”。

关于新闻,早在1940年2月,毛泽东在为《中国工人》写发刊词时就曾谆谆寄语:“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1948年4月2日,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他又指出,报纸工作应该坚持群众路线,“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页。]

1958年1月15日,毛泽东与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再次指出,“报社的人应该经常到下边去,呼吸新鲜空气。

伟人说了这么多,无非就一个担心——新闻出来群众看不懂,不接地气!

前几天,有感于时下新闻中出现了些新名词,于是写了篇小文《不是吓唬你,新闻你快看不懂了!》,没想到引起共鸣,阅读量很快10万+。

当时只是担心内容大家有些看不懂,结果留心了下,现在真的连标题也看不懂了!

睡前有翻阅新闻的习惯,于是,就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大学生不认可老师观点,课后围住老师battle

此内容出自国内某知名媒体。

battle 是啥意思啊?

说明一下,本人并不是文盲,至少初高中是读了六年英文的,只是现在都扔了。承认,文化水平不高。

于是,赶紧搜答案。

原来是战役、斗争!

不放心啊,于是又百度一下——

没错,而且还用于嘻哈文化。

又有些蒙圈。

看内容,不过就是老师和学生课下发生了激烈辩论,结果,老师赢了

此新闻不但发在了该媒体第二条,还上了热搜。

学生和老师争论一下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怎么就成了新闻?

这热搜也太不值钱了!

娱乐圈流传一句话:

以前演员背台词是本分,现在演员背台词都要被夸奖!

现在学生和老师争辩,也是新闻了!

翻翻看了看,这家媒体好像很喜欢在新闻标题中用英文。

上面这个是9月27日,下面几条也是最近的:

9月26日:乌方首次承认:从美国获得了NASAMS

NASAMS是啥,看内文是一种地对空导弹系统,你直接说地对空导弹系统,不行吗?

NASAMS可能是系统名称,这也不要紧,像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俄罗斯的锆石,不都翻译过来了吗?

你见过肯德基、可口可乐在中国用英文吗?

9月14日:

新国货出海:元气森林进入印尼市场超2万家Indomaret

文中解释,Indomaret是印尼知名的连锁便利店,你说句“元气森林进入印尼市场超2万家知名连锁便利店Indomaret”也行,一看不就知道了?

村里打个篮球赛,也写成这样:

泉州村BA爆火:在这里,有100种打篮球的理由

村BA是啥?你能一下跟NBA挂上钩吗?

令人费解。

文章最后自己也说了:

只不过以往没人喊出“村BA”这个口号,更习惯于用“村赛”或“野球”称呼这里举办的各色篮球赛事。而当“村BA”成为一种符号,当地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既然习惯用“村赛”,这个称呼不好吗?

不过,这一种添加一下时尚元素,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打篮球有100种理由,也让人费解。


不只是国内知名媒体,省市级媒体也喜欢新闻标题用看不懂的半英文。

来看两个例子。

同样是9月27日,山东曲阜举办孔子文化节,某省级媒体发了这样一篇报道:

有朋自远方来,Qufu is ready!

Qufu is ready!,你懂吗?

就是“曲阜准备好了”!


再看一个市级媒体:


VOCs,挥发性有机物!


专业术语,可以理解,但是普通一些岂不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