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快30岁了,到底适合什么工作?” (个人优势分析)

 玲说职场人生 2022-09-29 发布于荷兰

我是Ling,80 后,二宝妈,现居西欧。十五年来在欧美头部金融集团管理层摸爬滚打。 


很多人在30岁上下,面临工资低、压力大;上升通道窄,前途看不清;老板恶心,上班没劲,经常有掀桌子不干了的冲动,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更好的困境。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感受,那你其实并不孤单。有调查数据显示:95%的职场人都对外面的新职位感兴趣,但只有22%的人真正付诸了行动。

也就是说,有七成多的人都停留在「工作不爽想换」的阶段,每天心中纠结、内耗,但是实际一动不动。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部分人缺乏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思考框架。也就是,无法系统地判断一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如何找到自己热爱又擅长,最好还能赚钱(给自己提供一份品质生活)的工作呢?这是我在个人咨询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我2021年为5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华人伙伴们做了职业规划。其中,绝大部分付诸行动的朋友都达到了转岗,跳槽,甚至直接转行转岗(完全不相关的行业)的目标。 

每个人的需求和境遇都千差万别,需要个例分析,但万变不离其宗。

这篇就来分享职业规划的几个重要的思考框架,希望你在新的一年也能够找到一份,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 

photo by Pixaby on pexels


1
你把生命献给谁?

30多岁时,我对自己职业选择最迷茫的时候,mentor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可以去思考,如何找到你职业的甜蜜点(sweet spot)。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体育运动。在网球、棒球或高尔夫等运动中,有一个“甜蜜点”之类的东西——球拍、球棒或球杆上击球会产生最大影响的区域。同时,撞击的冲击很小——因此运动员在击球时甚至不会感觉到振动。

可以获得出色的结果,但运动员并不需要用很大的劲。

那么,我们如何在职业选择中,找到自己的甜蜜点呢?这里介绍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模型,用一张极其简单的图概括了有意义工作的样子。 

面对一份职业,想找到自己的甜蜜点,可以问问自己: 

  • 施展天赋和才能的工作(你擅长做的):能否把这件事情做对、做好?

  • 点燃内心热情的工作(喜欢做的):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情吗?

  • 市场愿意付钱(甚至大价钱)的工作(能赚钱的):可以赚到钱吗?

上图中有三个互相重叠的圆,最理想的是找到最中心的甜蜜点。但生活不可能100%如愿,你可能三个缺一个甚至都没有,那怎么办?

其实每个重叠部分都可以有相应的人生规划策略。

1. 如果你擅长且喜欢做某事,目前却不能以此为生,则应该学会找出能赚钱的方法,将技能变现
If you'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
(如果你很擅长某件事,千万别免费去做。)

比如我认识很多的个人创业者,她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事业,有做心理咨询的,有开了自己的烘培店的,还有开了投资公司的,数不胜数。

从兴趣到事业,大概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兴趣——爱好——热爱和钻研——以此为生(事业的雏形)——更高的追求——事业

喜欢美食所以考虑要不要去当美食博主,
那么你的尝试不是只有美食,
更多是要开始拍照、写作。
喜欢打电玩,所以考虑要不要往游戏业发展,
那么你的尝试就不只是玩,
而是要试著写策划、写程序、画美术设计。

很多人说不能把爱好当事业,通常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

比如说赚不到钱,就后悔了,觉得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或者发现很苦,没有人支持,又遇到难点,自己一个人无法克服,就放弃了。

其实这些不是爱好本身的错,人是需要成就感来激励自己的,如果能被认可、能赚到钱,就会形成良好的机制。通常赚到钱是一种最大的认可。

2. 如果你擅长做某事且可以赚到钱,但不喜欢,就多对照自己的人生目标,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工作为了赚钱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社会,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但大部分人是迷茫的,所以就会有类似以下的对话:

你到底自己想要什么?

对方说:想要赚钱。

- 你想要赚多少钱?

对方:当然是越多越好。

- 你赚到你想要的收入以后呢?

对方:那我就不用再去工作,不用再去看别人脸色,不再让人对我指手画脚,不再听任何人的指挥……

- 然后呢?

没有然后,我就自由了,无拘无束多好。

所以,她其实要真的是赚钱吗?她真正想要的是“自由”。

有的高收入工作,成为golden cage(金牢笼)。我所生活的地区就有不少这种类型的工作,收入特别高,但那些个机构里的人心理生理疾病的人一大堆(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挣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挣钱,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人证明过了,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3. 如果你喜欢做某事且可以赚到钱,但不擅长,则应该精进技术,转变为擅长做的

如果你是处于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找到自己的内心热情是很不容易的,但很多能力是可以被刻意训练出来的。

有的人会说,我试过很久,还是不擅长,是不是该换。 

在换下一个之前,你要仔细想想,目前的这个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么?有多多?是很认真的那种付出么?你真的付出了很久末?尝试了可以尝试的方法了吗?

不要没做多少就随随便便的把它否了。职业发展的前期,比较忌讳浅尝辙的随便尝试,很浪费时间。

如果真的谨慎思考了,也充分尝试过了。结果是确实不适合,就要及时换,别拖延,你拖不起的,一个是时间很宝贵浪费不起,二是沉没成本会一直增加你越来越难离开。


2
如何发掘你的优势

工作面试时,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觉得它是优点?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岗位?

- 你给每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是什么?说出一个理由,让我不能拒绝用你。

你发现这些问题的共同之处了吗?

企业和市场选择我们,是用钱来买我们带来的价值;你可以理解为做投放,谁都会选ROI(投资回报率)高的,于企业而言,优势越明显越容易产生高ROI。

所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优势在职业规划和求职中是至关重要的。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里我总结了一个关于个人优势的公式。



为什么我要加上投入?

因为行动和任何好的想法或者优势之间是乘法关系,擅长某件事本身并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回报,除非你去做!

优势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高甚至你个人的最高收入的途径,它可能是: 

1. 天赋:比如有的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对数字敏感,运动细胞强大;也和性格有关(参见下图,来自于正向心理学);

2. 长年经历积累的技能 比如很多咨询公司出来的人,系统化思维和表达能力就特别强;

3. 独特的知识:比如很多高干子弟的小孩,察言观色的能力就非常厉害。或者对于某个行业/圈子的资源和认知。


如果你无法判断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或是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优势,那不妨尝试去为自己构建优势。

  • 列出所有你认为可能有的优势。

  • 在每个优势后列出具体案例来证明。

  • 选出证明案例次数最多的1个。

  • 找到这个领域的标杆。

  • 制定学习目标,用Smart原则管理目标。

  • 制定练习计划,模仿、练习、实践。

  • 定期review,重新定位优势。

每个优势尽可能同时列出多个案例,如果没有案例能证明,那可能是“伪优势”;如果勉强找到 1 个案例证明,建议你再尝试一下;往往被证明地越多,越能说明你在这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一定要定期review。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主观认知」,优势定位不一定准确,所以需要一段时间回顾,重新定位。

找到个人优势是第一步,下面的4个步骤是重要的关键动作。

第一步,偶尔遇见:在各种场合、经验和尝试中,偶尔发现自己特别有优势的领域。

第二步,逐渐识别:多次重复、主动反思,逐渐识别自己的优势。

第三步,能够利用:围绕这些优势,持续地扩充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固化成能力。

第四步,外界认可:通过向外界展示能力的结果,逐渐获得认可,成为更大的优势。

这样一来,那些“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感受或者行为”就会逐渐变成了“持续取得积极成果的能力”。

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有优势。

还在等什么呢?开始挖掘你的优势和理想职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