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两位伟人谈了一个绝密计划,37年后才对外公开真相

 天宇春涛 2022-09-29 发布于北京

阿里神灯

 

1965年10月24日,毛主席和周总理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
毛主席讲得很直接——这是个绝密计划,只能你我知道,其他人断不可透露,必得秘密实施。
周总理赞同地点点头,“为了躲避美国和苏联的耳目与眼线,现在只有这个计划最可行。”
“代号816,未来计划若施行,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与世隔绝,哪怕是家属也不能告知。为了国家安全,保密功夫必须做到位!”
两位伟人谈的这个绝密计划,直到2002年才被公之于众。37年过去了,大家才知道,“代号816”原来是建造中国地下核长城的举世大工程!
直到这个秘密被解密公开,世人才知道,原来当年的新中国面临那么艰难危险的处境,不得不把核工程建设偷偷隐藏到地下。
那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中国的60年代

1949年,打赢了解放战争和民族独立战争,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地位。五十年代,抗美援朝这场卫国之战,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国的强大军事实力。
六十年代,苏联和中国关系交恶,美国又对新中国虎视眈眈。有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苏联与美国都对新中国进行核威胁与核讹诈,且不止一次。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就威胁要对解放军使用核武器。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军队眼看打不过人民志愿军,不仅使用生化武器攻击,还运送原子弹到朝鲜半岛,原本是想对人民志愿军使用的。
苏联方面,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屡次对中国进行核威胁、核讹诈。新中国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更坚定了建设核武器的决心。
虽然中国人民不怕,解放军不怕,但是美国和苏联一再仗着核武器威胁新中国,始终不能让人完全放心。尽管毛主席认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但纸老虎却是必须要正视的。
从1955年开始,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咬紧牙关,全心扑在造原子弹上面。陈毅立下誓言:就算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出原子弹!
1960年,苏联撤走了援助新中国造原子弹的专家团队,所有资料都带走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钱伟长等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们在经费极少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1964年成功发射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老百姓看到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没看到的是:美国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新中国研发原子弹的进程,他们甚至摸清了核试验的基地——新疆罗布泊。
美国暗中和苏联联系,想和苏联一起“偷袭”新中国的核试验基地,苏联方面虽然拒绝了,美国却没有罢休。美国国务院居然通过了一份要炸毁新中国核设施的文件,只是不知为何在最后关头没有实施。
毛主席意识到,虽然新中国的原子弹研发成功了,但是要提防美国这类国家袭击中国核设施和基地。否则,贻害无穷,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预防不测,最好的办法是将核工程转移到地下,彻底隐蔽起来。
于是在1965年10月的那天,毛主席和周总理秘密交谈,制定了一个绝密的计划:打造地下核长城——816计划!
毛主席给出指示:“保密,最重要一定要保密!现在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将来肯定瞒不了建设人员。这些人的保密工作,务必做到位。一丝风声都不能透出去!”

代号816

周总理领下这个任务后,就着手让人选址。

首先,不能是一二线城市,那里经济发展快,引人注目,很难不被有心人发现。再有,地形不能是一马平川,不然不适合地下建设。另外,也不能选沿海地区,那里经济发达而且敌特分子多。
应该选个能隐蔽的、不起眼的、人流量不多的地方,这样即使封闭或者让这个地方从地图上“消失”,也不会引起怀疑。
排除了很多选项之后,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白涛镇,位于乌江畔。确定选址之后,周总理让人将这个小镇的所有可疑分子与成分复杂的人全部迁走,从那时候开始,地图上就没有“白涛镇”这个地名的标注了。
1967年开始,派了54师三个团的工程兵到重庆涪陵。但对外声称他们只是普通工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建设一家新的国营建新化工厂。把厂区的地址对外公布为重庆市4513信箱,厂区外面有警卫团驻守。看起来是正规建设。
警卫团是不允许职工家属和其他无关人员进厂的,只有职工在放假的时候可以回去探望家里人。所有工程兵都不能将真实的工作透露给其他人,哪怕是家里人也不可以。他们写信时,都对家人讲,是参加国家三线建设,建设完成了他们就回去了。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是当时的宣传口号。很多职工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不远万里来到了白涛镇,大家都以为是参加三线建设,想为社会出一份力。

许多顶级学府的专家和毕业生都来了,他们到了山里前半年都不知道到底是在做什么,因为上级有要求,不该看的不该问的不该管的统统不要打听,各干各的就行。
职工们干了半年,才终于搞明白他们是在建设核军工事业,他们也不能随意回家乡看望家里人,想回家要先写申请书,通过重重审核再签一份保密协议才可以。
但出去了比在厂区还麻烦,一路上遇到家乡的熟人问这问那,问不了几句话,就有可能露馅儿。久而久之,很多职工学会了“半路失踪”和敷衍。面对家里人更难,家里人事无巨细问得更清楚,有些职工招架不住也得想办法搪塞过去,实在是太难了。
职工们出厂区很不方便,因为那里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如果想出去,需要乘船。参与建设的人仿佛是与世隔绝了。
工程兵们干得热火朝天,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工程兵掏空了一座大山,设计得如图地下迷宫,不是参加建设的工程兵带路,很难不迷路。1970年又派了两个工程兵团来参加建设。工程兵专供地下核基础设施建设。
有些工程兵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有些是从抗美援越战场上下来的,人民解放军就是如此,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里。对祖国对人民一片赤忱之心,不畏艰险。

除此之外,还招了一万名普通民工和一万名专业技术顶端人才。这些人都是被三家国营建筑公司组织起来的,他们的任务是建设住宅区、厂房和铺设路面、架起桥梁。这些人以为他们真的建设工厂和工人的居住地。加起来,所有参与建设的人一共有六万人左右。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外界怀疑,建筑公司特意让工人们建了烟囱。烟囱的存在是为了迷惑敌特分子。工人们思维大开,他们让烟囱排出大量水蒸气。重庆那么本来就很多浓雾,水蒸气飞达上空之后,和那些浓雾产生物理反应,整个厂区都被浓雾笼罩。敌特分子很难辨别。
不仅建设了厂房,他们还建设了学校、各级市场、商店、医院等等,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其实早就搬走了。所有这些建设都是为了模拟出有很多人在这里生活的烟火气,迷惑某些有心人。
工程兵建设地下之时很危险,他们为了尽快完工,总是站在三四十米之高的墙壁上沿着锚杆攀登施工。有一段时间观测到乌江可能会爆发洪水,工程兵们为了赶在洪水来之前完成预备工作,他们夜以继日抓紧建设取水口的泵房,分为早晚班,来回倒班。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终于赶在洪峰侵袭之前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只要是国家需要,军队任命,他们义不容辞哪怕牺牲自己也会按时完成任务。在战士们的共同建设下,山洞快完工了。
山洞里分布着隧道、洞口、竖井等,占地十万多平方米,一共有九层洞厅。汽车可以通行,有排水沟,排风沟,各类仓库等。这个地下工程很庞大。

原本建造这个地下核工程是为了生产核燃料,围绕这个中心目的,建设了很多石墨水冷反应堆,还有处理核废水、废料的设施。工程兵们打造的这个山洞可以扛得住八级地震,也可以预防一千磅炸弹和一百万吨当量的氢弹爆炸冲击。
1975年,54师和酒泉的工程兵们完成了施工任务,收到上级命令撤出白涛镇。撤离前,组织要求所有人都必须终身保密,对谁也不能讲有关816地下核工程的相关秘密。
到了1984年,国际形势突变,即将建设完成的816核地下工程突然被叫停。
历史走到1984年,当时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抗慢慢走向和平与发展。1984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一年,也是时代变迁的一年,国家从战略备战的环境转向了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针对这个发展事实,816核建设工程被叫停,并未启用。而这时候,85%的建筑工程已经完工,65%的安装工程也已经完成。

816地下核工程重见天日

2002年之前,816地下核工程不被人所知。
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外解密了816工程。人们惊讶竟然有这么庞大雄伟的核工程不被人所知,也好奇山洞里面究竟有什么,都很想去看看。
2010年,大家等来了参观的机会,816地下核工程被改造成景区开放。尽量没有破坏原来的建设,采用了声光电特效,试图给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参观这么大的工程最少要耗费一到三个小时,虽然要走很多路,但挡不住充满好奇心的游客。洞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二十五摄氏度上下,舒适宜人。

816地下核工程开放后,最激动的是那些曾经参与过建设的退伍老兵。有些还活着的老兵回来他们曾经建设过的白涛镇,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有记者采访这些老兵,老兵们回忆起当年:

  • “那一年,我和战友们坐闷罐火车到了重庆,一分钟没有停留,又从朝天门码头坐敞篷货船沿着长江下去。到达涪陵之后,又逆着河流到了乌江。一共花了十八个小时才到了白涛镇”……

  • “回家探亲的路上,看到老同学或者家乡的熟人,只能提前下车或者推迟下车。因为我对他们讲我在工业器材厂工作,他们很热情,很想去厂里看看,还说要买我们厂的器材。我没办法,只能撒谎是回家探亲,联系不上厂领导,等回去了再说”……

  • “一起来的战友们多,没有地方住,就寄住在当地大爷大娘家里。可是我们人多,房子不够。一开始,我们还住猪圈。没人挑环境的,当兵的就是这样。行军打仗的路上有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没得挑。经常席地而睡,不讲究的”……

  • “我们不能一直住在大爷大娘家里,自己动手盖了一些简单的工棚,很简陋那一种。能睡觉就行,当时条件不是很好,没得挑”……

  • “警卫团很负责,警惕心特别强。外来车辆是进不来的,想进来必须对口令,不是自己人对不上,而且口令时常变化,外人就没有进来的机会”……

  • “我们作业是分层施工,头顶上传来上一层战友们开凿山洞的爆破声,下面又传来其他战友们敲敲打打的声音,震耳欲聋。为了保密,我们作业时都是依靠炸药、锤子和钢筋,很危险,有战友牺牲了……”

提起战友们牺牲,有些老兵眼圈红了。在这个工程里牺牲的有七十多名战士,有一些是在山洞爆破的时候,战友们不幸遇难。还有的开军车交接班,因为暴雨倾盆,路面泥泞湿滑,车轮打滑,有些开车的战友不幸牺牲。
这些战士们牺牲的消息被瞒了下来,坟墓的真实位置也没有告知家属,为了工程保密。牺牲的战士里,年纪最小才18岁,年纪最大的不超过30岁,他们都是栋梁之才,甚至还未成家。
活着的战友为牺牲的战友写墓碑,这令他们悲痛。望着一起拼搏的兄弟躺进冰冷的泥土里,那种感觉很难体会。
每开凿通一段路,都意味着可能有战士们会牺牲。这些战士拿着锤子、炸药在洞里艰苦作业,他们没有享受大鱼大肉,也不能将功名告诉其他人。他们是一群默默无私奉献的解放军战士。
牺牲战士的家属们,是从中央台的一部纪录片上知晓坟墓的具体位置的。点击查看:毛时代的省委书记什么样?请看1961年华东六省第一书记合影。
这部纪录片叫《铭记》,详细记述了牺牲战士的信息。家属们通过纪录片透露的具体位置,千里迢迢去给那些早已牺牲的孩子们扫墓。

一家人在墓前痛哭流涕,“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几十年过去了……”
有些军人退役后回了家乡,有些回到了816的工厂,有些职工也留在了工厂。他们一起建设工厂,艰难创业,过上普通生活。

老兵重回816
时隔多年,记者采访他们:“后悔吗?”
他们都不约而同回答:“不后悔!为了国家建设,没什么可后悔的,在最青春的年纪大干苦干过,值了!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段经历!”
816精神永垂不朽,谨以此文向816战士们及他们的家属致敬!

编辑于 2022-04-10 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