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介祺:被金石贡献掩盖的学者型书法家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9-2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陈介祺(1813~1884), 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匋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其收藏中包括大量重要文物。收藏的汉代纪年铜镜、淮阳玉玺等大批古代玺印,都是同类文物中的精品。他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其《簠斋金石文考释》一书对较重要的青铜器均进行了精审的考据和释读。在《陈簠斎写东武刘氏款识》一书中,他指出遂启諆鼎铭文中仅有9字是原鼎铭文,其余为后人伪刻,均为确凿之论。著有《簠斋传古别录》,专门介绍拓片技法。一生著述极丰,主要有《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

图片

陈介祺的书法被他在金石搜集、研究、整理方面的贡献所掩盖。时下书法界流行着一种被称之为“流行书 风”的现象,它的一个很显著特征就是各个书体杂糅,特别是篆隶与行草书杂糅。这种情形可以追溯到各种书体形成的汉代,当时出现了篆隶杂糅;也出现在魏晋时期,出现了隶书草书杂糅;清代著名的“六分半体”,就是将篆隶楷草等书体进行杂糅。本文所谈到的陈介祺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几十年广泛庋藏金石资料,逐一考订、鉴定,并融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形成独具自家面貌的书法风格。图片

【市场行情】

199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其金笺【篆书七言联】,各127.2x26.8cm,成交价为1.38万港元。

严重被低估的学者型书法家

  或许在很多收藏家的印象中,陈介祺这个名字会与金石收藏家、考证学者等相关字眼相联系,而对于他的独立书法作品却鲜有关注。其实,他的书法作品在“沉浸过浓厚的三代金石营养”后呈现出的儒雅之风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他的书法也相应地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上,陈介祺的一册《簠斋致 吴平斋书札》以218.5万元成交。

2013年12月3日,北京 保利在“古籍文献、名家翰 墨专场”中曾以253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陈介祺题跋并拓的《二百竟斋古镜拓本》;2013年山东恒昌秋拍上,由陈介祺题跋并藏的《矢朐盘图 拓片》以105.8万元成交。

2014年12月14日西泠秋拍上,陈介祺创作于1852年 的行书《颜氏家训》立轴以46万元的佳绩成交;在2013年山东恒昌秋季拍卖的同一专场上,一件行书《旧学新知》七言联与一件行书《才子诗家》七言联分别以34.5万元、31 万元成交。这几件作品无一例 外都融入了篆书的某些结体和隶书的某些用笔,获得了凝练而笔势开张的效果。

图片

陈介祺的金石学修养极深,收藏品如此广泛竟然无一 赝品,已经成为千古佳话。正如商承祚等专业领域的名家在分析他对金石搜集与研究方面的贡献时所谈到的,他“目光 如炬”,甚至在收藏方面是“火眼金睛”。他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他所书写的对联很少拼凑古代先贤的诗 句,几乎都是自家联对。因此,对于市场上那种虽以陈介祺创作之名出现,却套用古人现成句子或截取古人律绝的对联,投资者当格外注意。

  总体而言,藏家朋友对于他的篆书对联宜严格选择,品相不佳或文辞不甚精良者应慎购。

需要藏家朋友注意的是,目前所见的陈介祺作品 以立轴和对联为主体,价位也从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陈介祺的书法由于加入了金文和石 刻铭文的结体与用笔特点,很多作品因用墨过浓而产生枯、 燥、瘦、硬的问题,特别是加入了很多颤笔和破笔,显得苍劲有余而蕴藉不足,特别是行笔和收笔速度过快,使得线条的气力不能一以贯之,更容易产生枯槁凋零之感。这样的作品,收藏价值不大。

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介祺故居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