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斯克:人类活在真实世界之中的几率,可能不到十亿分之一

 shawnsun007 2022-09-29 发布于北京
当影片《头号玩家》大热之后,人们纷纷感叹影片所展现的虚拟世界竟显得那么“真实”,有时连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也无法分辨。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却又与虚拟世界大相径庭。在这里我们就来看看,现实世界究竟和虚拟世界有哪些不同吧!现实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可信吗? 在如此精彩的虚拟世界面前,是否真有谁选择了“鸡毛遍地”这一事实?
《头号玩家》实现了现实和虚拟的无缝结合
图片
但是如果让你知道,我们现实的世界也许就像电影里的虚拟世界,许多人的“三观”就坍塌了。 事实上,曾经有很多人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即使是埃隆·马斯克也是如此。 但现在,他真的承认了。他说,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的真实生活到底怎么样呢?”他回答得很干脆。 对于采访时记者关于人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是多少这一疑问,他说也许还不足10亿分之1。
设想虚拟世界
图片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致辞
马斯克是这几年声名鹊起的科技新贵之一,他总有些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思维。 他曾表示,自己是个“天才”,因为他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让电脑像人一样思考,就能创造出更多的智能产品。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未来。 在2016年加州召开的Code Conference会议上,我直接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很有可能是生活在一个计算机模拟下的世界。
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电脑上不过是“一串代码”,认为看到并触摸到真实世界而已,而实际上这些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马斯克,SpaceX创始人
图片
马斯克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 VR已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虚拟世界,在不断地开发下,计算机模拟的世界将达到令所有人“真真假假”的地步。 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未来的世界一定很真实,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它!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呆在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人眼前的这个世界并不“完全真实”。
虚拟世界构想图
图片
另外,不只马斯克是这样想的,很多人也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一话题,即使是一些物理学家也是如此。 那么,在这个时代,人类是否真的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究竟能带来哪些变化和好处?未来的科技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切?我们该怎样对待人工智能? 这些人士甚至在2016年4月份的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宇宙学家阿兰·古斯认为:“我们的整个宇宙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它还是在某一个实验室里进行了试验,他认为我们这个宇宙也许是通过某种超级智慧制造出来的,正如生物学家所饲养的微生物群那样。
我们不过是高等生物小白鼠吗?
图片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人如此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呢?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又是怎么想的?他们在哪里找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呢?他们是怎样行动起来的呢?他们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知识? 有凭有据?
居住于虚拟世界中的“证据”;
这一观点可能来自普特南1981年关于“缸中之脑”的思想试验,即在人的脑被抽出来并把它的神经末梢连接到超级计算机上时,可以使脑主产生一种“真实幻觉”,认为它仍然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大脑会根据自身的意识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并通过各种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刺激,最终还原为现实的景象。但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此时缸中之脑不能区分其究竟是“颅中脑“或“缸中脑”,换言之不能区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我们大脑也许仅仅是个终端
图片
关于证据问题,他们建议如下。 第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自我复制和发展?第二,人类是如何发现并使用宇宙规律的呢?第三,人类又是怎么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的? 一是由地球而人类产生的“意外性”.曾经有人用一个事例表达人类文明产生的可能性。 人类文明产生的偶然过程,好比我们把一块瑞士表彻底拆解后扔到游泳池里,又使游泳池开始放水,此时水面上的漩涡“恰好”使全部部件都拼在以前的瑞士表上。
相信透过这一事例,你会体会到我们认为的“巧合”,在概率学中无异于暴殄天物。 而我们现在遍寻太阳系也没有找到像地球这样条件优越的星球。 这到底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宇宙中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宇宙一直充满了好奇,甚至产生过恐惧之心。 与地球的“人声鼎沸”相比,别的星球则显得死气沉沉,真的仅仅是我们幸运了?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宇宙
图片
第二,宇宙具有自相似性。 这个概念在上世纪末被提出来后,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那么什么是宇宙? 你会忆及,无论是行星绕恒星公转的模式还是电子绕原子核公转的模式,似乎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而从上个世纪兴起的分形理论看来,被人类认为深奥隐晦的宇宙实际上与现实世界中许多事物具有自相似性。
宇宙热衷于“自相似性”;
图片
例如树木与其枝丫之间就存在自相似性。 当它们生长在一起时,就像一个巨大的盒子。每个枝丫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从表面看,它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它却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 而且这些枝丫在形态上也和人体内纵横交错的血管具有自相似性。 若根据分形理论继续往上看,则可以看到这个宇宙确实满足了“道生其一、一生其二、两生其三”。
哲学家张世英说:任何事物都是宇宙联系之网中的交点,宇宙之间的各个人,各个物乃至各个人,物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成了不可分割的纽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点,每个人都对整个宇宙敞开着并包含着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在这个网络中聚集并相互交织。
宇宙或许和人脑有着自相似性
图片
最后是宇宙运行好像总处在一条“数学线”之上,有人也许要说这不正是物理学么? 但其实并不这样简单,因为物理学和天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基础学科——数学的帮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马克思·泰格马克认为,如果将来我们论证一切物理定律的创立都“以算法为基础”,那就可以坐实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就是用计算机模拟出这东西。
计算机宇宙构想图
图片
另外,它们也讲到量子力学研究结果,无论是薛定谔提出的“猫”,或是双缝干涉实验都表示当我们用微观世界来观察宇宙时,宇宙中似乎会存在种种bug,而这显然有悖常理。 这说明我们对于量子现象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后,他们指出,要想解释量子现象的本质,必须首先弄清量子态与经典状态之间是否有差异。 美国马里兰大学基础物理学教授詹姆斯·盖茨就此指出:在原子层次上的分析结果也可以提供佐证。
盖茨在亚原子层次上研究了夸克等物质,夸克在原子核内由质子、中子组成。 “我相信这里面有一些东西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关。”盖茨说。“我们知道,计算机能把所有信息存储到一个文件上。”盖茨解释道。 他表示:“主宰这类粒子行为的法则本来就有与计算机上操纵数据进行纠错相似的性质,然后可能这类法则确实就是计算机代码"。
双缝干涉实验
图片
相信你看到上面的论点就会吓出冷汗来,你就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坚持认为人类并不生存于现实。 其实,人类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这正是人类的天性所在。所以,我们才有了今天这个多姿多彩的文明社会。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难怪人们总要说物理学家是个“疯子”.试想,假如在探索宇宙规律与真理的道路上,遇到那么多怪异的偶然,估计还会对生活产生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与这种观点有某种相似之处的“模拟论”,早在17世纪就已产生。
我们人类是不是又现实了呢?
图片
“模拟论”是存在的
应该有很多人在玩模拟类的游戏吧,就像《模拟人生》。 畅快游戏之余,不知你是否有一种错觉:电脑中的这些人物会不会以为他们真的“活了”? 如果是的话,那肯定是他们在游戏中太投入了!但是,你要是问他们是不是在玩游戏呢?他们一定会说:不会吧!他们根本没有玩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还真的没准呢,她们玩着玩着也许也是好好学习,认真做事,按我们的运作来谈恋爱过日子吧。 这样,有谁会想到他们不过是虚拟世界中的一串密码?
早在17世纪,勒内·笛卡尔便提出他的疑问:你如何知道你并不居住在模型中? 他认为:如果人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话,那么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它不能被复制,也无法通过模仿来实现自我;而人类却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类似于自然界的东西。 而实际上人类自产生之日起所遭遇的种种“天灾人祸”,就如同我们在模拟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模拟人生”游戏人物
图片
当我们感到不妥或没意思时,我们将把人物删除,并选择“重新启动”。 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并没有产生怜悯之心去对待这些人物,我们终究还是知道它们都是虚的。 我们只是想让它们回到原来的状态而已。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美好、舒适、和谐的。但这又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做才能达到。 而且站在宇宙外观察我们的这个“人”对人类同样适用。 如此看来,老子《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者,万物之刍狗也”,实是非常合理。
或者很可能人类本身就在模仿它。 很多未来学家认为人类在技术的发展下获得了成为“后人类”的可能。 他们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大脑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我们会变得更聪明、更强;我们的身体也能成为一个机器。 后人类是指将我们的心智上传至计算机,再用人工智能代替肉身。 事实上,如今炒得沸沸扬扬的“元宇宙”,也有此含义。
AI人工智能
图片
然而,“元宇宙”这类事物的出现,既表示人类科技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峰,也暗藏许多危险。
元宇宙概念图
图片
“元宇宙”面临着危险
也许你会认为元宇宙只是网络的加强版。 但是事实上元宇宙在设计上更加先进,可以使人很快沉浸在里面。 如果没有沉浸式体验,任何信息都不能被接收、理解和传播;即使有了交互手段,也难以真正实现互动交流。所以,沉浸式体验才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长时间全心投入到元宇宙中,则“虚实不分”,终难逃厄运。
实验证明:当小白鼠处于展示障碍墙形象的虚拟环境时,它会将虚拟障碍视为现实的障碍,如同进入现实迷宫般往返找寻出口。
沉浸在元宇宙构想图之中
图片
另外,我也是元宇宙中纵情完毕的人。 人就会变得空虚无聊起来,失去了生活的动力。而在这种状态下。人又无法获得新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因此,人就会变得孤独。最终走向死亡。 回归现实必然会落入“虚无主义”,会逃离并沉迷于那片美丽的天地。 这样我们就完全堕落为感官动物而忘了生命的真谛了。
元宇宙世界构思图
图片
元宇宙中“隐私”泄露自然就更显而易见了。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在人类社会中,隐私的问题其实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而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它越来越重视起来。 届时系统的持有者、将使用人类隐私的任何东西将难以约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