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胜兵品《伤寒论》88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9-29 发布于黑龙江

第88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13条条文·火邪)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其一

作者:方回 (宋)

含桃豌豆喜尝新,罂粟花边已送春。

岂谓单衣挥扇手,仍为败絮拥炉身。

唾壶甫换痰仍满,药贴多夸料不真。

火热冰寒但绝欲,世间疫疠本无神。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8月8号,现在是晚上的10:28,感谢大家继续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这节课我们接着讲第114条条文,我们先看这条条文的原文: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太阳病,本应该发汗解表来解决,但医者误用了火熏的治疗方法,不仅没有汗解,不得汗,汗都没有出来,反而导致什么?导致阳郁更甚,阳郁在里面,那么火热内攻,心神被扰,其人躁扰不宁。

到经不解,啥意思?到经的经是指这个病已经到了七天,太阳经已经行完了。到经不解,这个病,还没有好。

《伤寒论》第8条条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太阳病七天,他的这一条经就已经走完了。走完的情况之下,如果病人的体质、抵抗力还强,那就自愈了呗。

而本条条文到经不解,为什么到经不解?是因为这个医生误用了火熏的方法,不仅没有发汗,反倒是阳郁而火热内攻。心神被扰,这种情况之下,太阳经一经行尽之时,不仅不解,而且什么?必清血。那么这个清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是一个通假字,三点水的这个清通假字通中间一个青,外面一个框框框起来的圊,是指厕所,厕所在这里名词做动词,就是上厕所。

也就是解大便的意思,或者是入厕,如厕,上厕所,上厕所会什么?清血就是拉血喽。那么这里的清血,应该是指大便便血仲景来说,小便便血的时候,他不是用清血这两个字。

我们看第23条条文,他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那么这个清便欲自可的这个清和我们这个清是一样的,是指上厕所。

好,我们看第84条条: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那么第84条条文里的便血是指小便有血,说白了就是尿血,而本条第114条的必清血,这个清血的意思是大便出血。

所以,他说的意思是什么?到经不解,必清血是指太阳经有七天,七天是太阳经到经之日,行其经尽之期。在这个时候,正气来复,驱邪外出,这个病就应该好。但是,到经不解,这个时候他没有好,而出现了大便便血。

为什么到经不解?是因为用火熏之不得汗,阳郁太盛,热不从汗解,热不从汗解,反而入里,下陷到了阴分,迫血妄行而发生了便血。

因为这个火熏不仅没有解除这个病证,反而引起了疾病的变生他证,因此,仲景把它称之为火邪。

那么这种火邪所引起的狂躁、便血,在后世温病学家创了很多名方来治疗这种由邪热内攻导致的躁扰不宁、便血,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比方说。犀角地黄汤,它里面有犀牛角、生地、芍药和丹皮,当然犀牛角现在是没有了,用大剂量的水牛角来替代,所以,这个治法是不治血而治火,因为它的本质是火邪。

所以我们这个犀角地黄汤里面一个止血的药都没有,但是能够治疗便血,是因为它治疗温热火邪,所以,这一条基本上可以用温病的方子来治疗,但是火邪是不是都可以导致便血呢?那也不一定,那根据情况而定,有的会导致狂躁,有的会导致便血,有的会导致惊悸不宁等等。

比方说我们在这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病证里面的这一个惊悸篇。

那么有原文,他说: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那么这一条讲的是惊悸,如果是由于火邪引起的,那么就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来治疗。

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伤寒论》第112条以火迫劫之引起的惊狂,卧起不安。

但是第112条并没有说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治疗火邪的,而《金匮要略》里面又说一个火邪致惊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来治疗。就因为《金匮要略》里面有原文,非常简单直接的说,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就救逆主之。

导致了有一些医家过分解读,就认为第114条的火邪应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来治疗。这完全是没有理解仲景的背后的深意。

第114条的火邪是指由于用了火法导致邪热,这个邪热丛生伤及了这一个阴分出血,在这里,在114条的火邪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治疗惊悸的,《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牡蛎汤主之,其实是对112条的另外的一种说法,因此,仲景的火邪在《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是指112条的以火迫劫之的意思,而第114条条文里的火邪却不完全等同于《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因此,你千万不要认为114条的火邪是《金匮要略》里面所说治疗火邪致惊的,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那绝对不是,一定要区分开来。

因为这个114条里的火邪更像是火热之邪伤及阴血的类似于温病了。而112条所说的以火迫劫之和《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是不一样的,因为它里面有桂枝,桂枝是不可能运用到火热之邪导致出血的温病,温热病邪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第112条里面它有心阳浮越,是以火迫劫之之后,又有心阳浮越,心阳不足,再加上这个邪火与痰扰神所引起的惊悸,或者是惊狂,卧其不安。

所以同样是火邪两个字,我们一定要区分开来,就跟这个《伤寒论》的里面多次提到伤寒,但是有时候它是指广义的伤寒,有时候,它又是指狭义的伤寒,意思不尽相同。而这个火邪也是这样的,那么仲景在114条里面所说的火邪和《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治疗火邪致惊的,那完全是两回事,我在这里重点强调,是为了让大家区分,它们是有区别的。

那么,既然这里已经出现了便血,那么我们拓展一下知识点。后世医家总结了很多来治疗便血的方子,比方说肠道湿热的,我们可以用地榆散和槐角丸来治疗,说白了就可以治疗痔疮,如果是气虚不摄而引起的便血,还可以用归脾汤来加减。另外脾胃虚寒,我们还可以用这个张仲景的黄土汤来加减治疗。

另外,仲景还有桃花汤,白头翁汤,很多来治疗便血的方子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加减运用。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面还有赤小豆当归散来治疗这个先血后便的,这种湿热便血,说白了也就痔疮吧。我在临床当中长期用赤小豆当归散来治疗痔疮,效果很好。

好,那么由于时间关系,第114条条文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讲第115条条文,那么由于这几条条文都比较简单,所以我也没有特别的拓展, 只是简单的拓展了一些知识点,但是与《伤寒论》或者《金匮要略》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基本上我都已经把它串起来了,跟大家总结一下,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既要串起来学习,既要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经解经的来学习,也要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另外我们也要将经方和时方来进行对比,这样在临床当中,我们就有更多的可选择的方药来供我们使用,那么我们学习医学的目的,无非是来治疗疾病,为病人解除病痛,因此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多连串一些东西,融会贯通一些东西,对于我们临床疗效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希望大家从简单的条文或者几个字,一定要能够触类旁通。

做到左右逢源,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话临床疗效自然提高,那么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就能够发扬光大,将这些我们祖先的智慧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我们不仅要博学,而且,还要灵活的去分析剖析这些知识点背后的关联。

有些医生伤寒、金匮、温病都没有看完,也没有学透,偶尔看好几个病就沾沾自喜,自以为天下无病不治。

正如药王孙思邈所说,读方三年,自以为天下无病不治,即看病三年才发现天下无方可用。你学的越多,掌握的越多,也越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需要学习。

因此,我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一起学习,除了提高自己的医技和知识水平,我们还要不停的要有创新的精神,这是我师古而不泥古,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与时俱进,因为古代的一些比方说用火熏的东西,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但是我们现在有电,我们有冰棍,有冰箱,有空调。那么我们现在有的东西古代也没有,所以,我们还要与时俱进,看古人给我们的方法论,在现代可不可以用到,用到现在的这个生活当中去,来解决更多的病人的疾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没有创新,那是绝对不行的。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