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家人看家庭影院时,对正在拿着PAD间歇划拉玩游戏的张同学说,明晚我有视频课,你要把PAD还给我。张同学头也没抬,说好。然后我说,想象一下,你将来挣钱是啥样。张同学抬起头,想了想说,我知道有个学长,就是重点大学毕业了,然后没工作,他妈妈养活他,最后托熟人在殡仪馆找了个入殓师的工作。
哦,我听他这么一说,想起之前那个很火的一篇文章《儿子名校毕业了,我和老公的灾难开始了》,很多人说那个妈妈写的好,我从里面却品味到个中味道,不是写的好,是现实真的很真实,事情太真实的,以至于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内心去感同身受,却很难从里面去提炼作为父母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惭愧,这个“引导”有时候很像个书面词只是出现在文章或我们表达的言语里,真正去实施时,对于家长来讲,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就被打败的一塌糊涂,引导,真说不上。引导,不是说说,是因为这个词内涵要求很高,是说一句你如何做就好了,而是要求家长自身有前瞻性,自己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这也恰恰是很多家长缺乏的,或者说不敢面对的。
老妈,你说,学物理学的很好,将来能做什么?张同学某一天曾问我,不假思索,我说,如果不能进研究所去搞研究,那就当物理老师。他侧过来脸,脸上带着一些戏谑的表情说,你看,大家都这么认为。 小时候,我是一个没有理想的孩子。不过,我很喜欢画画,家里冬天窗户上都是哈气时,我会趴在窗户旁,画各种想画的图案,尽管那时候信息闭塞,没有啥想象力,唯一有一次拿着手电筒往天上照想看看天空有多高,也被我妈一句,你别浪费电照那么高也看不到。如此让人不明白道理但是觉得浪费电这个要求给打破了。然后就是喜欢写东西,看的书也不多,无非是家里定的《故事会》、《童话大王》《少年文艺》,然后开始写文字,仿写,想着写,我曾在学校组织活动和同学们爬上大土坡时,站在最高顶看着落日的余晖,发出感叹,太阳慢慢地落下去,一层层金色的纹路镶嵌在小镇上,好看极了。旁边的同学说,我怎么就说不出这样的句子。我想当作家,于是,开始疯狂的投稿,挺感激我妈的,换成现代,可能很少有家长会认同并支持作家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我妈给我买了很多很多稿纸。我不停地写,终于收到一个杂志社发来的退稿信,很激动,毕竟石沉大海的多,能理我回复我,说明我还行,我这么鼓励自己。 长大后的理想吗?其实我常给我们托管的孩子聊,问他们想做什么,但是发现很多无法对应到具体的职业时就很苍白,比如打篮球,说的时候眼睛发亮,再说就觉得职业篮球那那么容易,就往后退,发现什么都不会。我看到他们的眼神从神采奕奕到暗淡无光,我的天呀,一个人的内心意志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很多人说,大人都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何况孩子呢?是呀。我小时候别看个头大,但是人很胆小,我甚至不敢一个人上学,小时候姐姐们出去上学,我一个人在家里和鸡鸭在家,有时候天快黑了,还是我一个人,家里长辈常说,城市的那一头有个红鼻子老头,会突然出来抓小孩,还有那些总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潜伏在某处捉弄你,那时候好像没有校园霸凌这个词,似乎是在平凡普通的一些事情。有一天,同行的伙伴生病了,我鼓起所有的勇气一个人背好书包,做了各种猜想,一步一步穿过街道,走向林间,最后到了学校。那一次,真的觉得好了不起。这个看似什么都不是的事情,在那时6、7岁的我的内心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所以,对这样一个孩子谈理想,又能谈出什么?
所以,等二十多岁,所谓过了十八岁,成人了,又怎样?可能生理各方面是成年人了,但是心理呢?一个在十八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不断铺下长成怎样的人,如何面对自己过程中的挫折的人,成年人的心理是否具备?前几天朋友的孩子过生日,17岁,孩子说,哎呀,我要好好珍惜未成年的日子。怎么说,是不是18岁,不管你想不想,你就是成年人了,任何人都会说,别幼稚了,你长大了!真的吗?有人给了我们长大前去独自面对风雨如何做的最好的引导吗?大部分没有。但是现实把你推出去。
再说之前那个名校毕业的妈妈,那种痛可能只有自己懂。2000多的鞋子,自己老公乘着孩子不在偷偷试试。我们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却卑微地悄悄地试试在我们的消费能力里根本不可能花钱买的鞋子。一地鸡毛,很多人都这么说生活是一地鸡毛,大部分人在内心是承认并接纳的,很少有人会想到把鸡毛捋一下,把那块收拾出来。成年人,可能需要的是接纳现实,但也要有勇气面对和整理自己现实中的生活。
张同学昨晚说,我理想的生活是游手好闲。我说,那可不,如果可以的话,全国14亿人民都想呀。不过你得有个波吉(日本动漫《国王排名》)这样的伙伴才行。 未来是怎样?很多有了理想,并为理想不断努力的人,其实也很痛苦,在痛苦中品尝的是成长的味道吧。罗翔老师讲曾经遇到一个司法考试生,因为高考失败,花钱上了一个学校,毕业后通过几年的努力考过了司法考试,但是毕业证书是假的,所以没有拿到律师执业资格证,这个学生没有放弃,重新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参加自学考试,重新拿到本科学历,再次参加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书,从事了律师职业。孩子的未来也是会有很多不确定,尽管志气满满,却也有点胆战心惊。
我们,我们父母能做什么?可能刚一开始,物质上的扶持是要有的,那必须,很多家长孩子上小学都把房子给孩子买了,甚至几套,车那更不必说,也就是孩子其实只要有个事情做就好。我说的物质上,就是孩子很可能刚毕业没有那么顺利就业,但是心境上要有,有自己的目标,就像上面说的这个司法考试生,其实里面最重要的是他的母亲,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支撑。不管在黑暗中有多久,只有有人投射光,哪怕微弱的一点,那些内心有力量的孩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见到灿烂的阳光的。
很多人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终将过成碌碌无为的普通人。普通人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碌碌无为,做一个有精神,有光的普通人,这很重要,也很了不起。因为你要从寻常的日子里去找到自己可以发光的点,并且持续不断地给自己赋能。
理想照进现实,稀碎。孩子们这么调侃,但是,谁又能知道,他们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内心深处其实埋着他们坚定不移的理想,是需要一个时机,也需要经历很多痛苦才能慢慢在他们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慢慢清晰出来。
问孩子之前,还是先看看自己过的每一天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