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理“霸屏广告”,需要釜底抽薪

 黄齐超 2022-09-29 发布于河南

治理“霸屏广告”,需要釜底抽薪

为了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规定》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9月28日              《法治日报》)

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遭遇过“霸屏广告”:手机中反复弹出的广告,既无法关闭又找不到源头,手机里的杀毒软件、过滤软件对它又无可奈何,搞得用户近乎精神崩溃。这些挥之不去的“霸屏广告”,犹如网络“牛皮癣”,侵扰着手机用户的安宁。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霸屏广告”既加大了整治力度,也拓宽了举报渠道,但它依然没有被赶尽杀绝,依然活跃在我们的手机中。为何会出现如此的“霸屏广告”呢?其中的缘由其实很好理解——每一起“霸屏广告”的背后,都存在一条非法利益链;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出现霸屏的广告,就是不法分子从广告投放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让人“防不胜防”又“烦不胜烦”的弹窗广告,的确到了需要彻底整治的地步。那么,该从哪里入手治理“霸屏广告”?这个问题也不难解答。窃以为,治理“霸屏广告”需要釜底抽薪,顺着利益链条,查找利益的源头,对不法分子进行严惩重罚,让他们得不偿失,既可以清除这块网络“牛皮癣”。

事实上,大多数的手机“霸屏广告”,都是不法分子制作的广告推送软件,既广告播放包。不法分子为了攫取利益,编写暗藏了恶意代码的应用软件,诱惑用户下载。用户一旦下载,应用软件就劫持设备系统,广告播放包就启动,循环推送广告,增加广告数量,牟取不法利益。所以,监管部门有必要揪出躲在背后的网络黑手,对他们严厉惩处。

民法典赋予公民享有生活安宁的权利,显然,“霸屏广告”就侵犯了公民的这一权利。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法分子编写“霸屏广告”的恶意软件,其行为已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因此,“霸屏广告”其实是一种侵权和违法行为,我们不能等闲视之,不法分子也不应心存侥幸。

笔者认为,治理“霸屏广告”,需要釜底抽薪。首先,相关部门对每一起用户的举报都认真对待,件件有落实,查找“霸屏广告”的源头并予以严惩。其次,信息安全部门编写高级别的安全软件,辨别、过滤伪装的广告播放包,为手机用户建造一道绿色、安全的网络屏障,保护用户的安宁权益。

现在,国家几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进行了细化,也展现了职能部门治理“霸屏广告”的决心。我们期待“规定”之剑斩断“霸屏广告”的黑手,让这一网络“牛皮癣”推出历史舞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