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里的秋天

 知识宝库以致用 2022-09-29 发布于湖南

□蔡小平

过惯了燥热的日子,竟敌不过半夜的凉风。惺忪醒来,定神一想,哦,已经入秋了。屋外,月光皎洁,夜阑人静,突然觉得心里没有了尘埃。走着走着,竟然走进了唐诗里的秋天。

有人说,没有一个季节比秋天更容易让人忧伤!其实,秋天就像一个新娘,浓妆淡抹,打扮得如何,全凭诗人的心情和境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诗人王维隐居山中,流连山水,远离世态炎凉,自然喜悦潇洒、心旷神怡。仔细听听,叮咚的泉水声,银铃般的喧笑声,荷叶摇曳的沙沙声,行船划桨的哗哗声。所以,在王维的眼里,秋天是宁静淳美的。

在唐诗的长廊里,秋天似乎不怎么被待见。“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李贺《秋来》);“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杜牧《秋日偶题》);“孤烟愁落日,高木病西风”(黄滔《秋晚山居》)……凄清肃杀,悲凉感伤,秋天被渲染成欧阳修所说的行刑官。

杜甫可以说把秋天写到了极致。《秋兴八首》开篇便这样倾诉:“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全诗无一秋字,可处处是秋,读来仿佛秋气扑面,冷森彻骨。组诗以爱国忧民、苍凉悲壮为基调,展现了安史之乱后遍地疮痍的残破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这首《登高》创作于秋天。当时诗人身患重疾,卧床不起。是年重九,他强撑病体,登临高处,以沉抑悲凉的心情绘秋色,抒发天涯倦客衰年迟暮的痛苦感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用血泪写就的。

然而,秋天有金黄的稻浪,有收获的喜悦。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日词二首》其一)。每逢秋天,草木凋零,多少人看到的只是萧条肃杀的景色,而在我看来,秋日的光景却胜过欣欣向荣的春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一只白鹤振翅飞翔,排云直上,矫健凌厉,把我的灵感也引上碧空之上。诗人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让人感觉不到秋天的寂寥,而是对未来充满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