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综合化、一体化趋势

 观研天下 2022-09-29 发布于湖南

环境服务业被定义为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新兴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环境服务业主要包括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环境评价、规划、决策、管理等咨询,环境技术研究与开发,环境监测与检测,环境贸易、金融服务,环境信息、教育与培训及其它与环境相关的服务活动。

目前,我国的环境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向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发展。相于环保产业,我国的环境服务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环境服务业开始形成产业雏形,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污染治理技术服务、环保服务和环境服务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与环境产业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是环境服务业主要从业主体,服务业也相应以开发、设计等技术性服务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工程为基础的环境工程

从环境服务业的市场情况角度来说,我国环境服务业所面向的市场范围较广,涉及水、大气、土壤、固废、生态等各环境要素,业态也呈现咨询、规划、环境工程设计、承包、运营等不同业务模式,业务范围涵盖政府规划、市政服务、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工业生产、污染场地调查等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或潜在影响的各个方面,且在环保产业前期咨询规划设计、中期承包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整体链条中均有涉及。

目前的环境服务业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组织开展以2017年为基准年,覆盖环境与生态监测、环境治理业、生态保护三大领域(包含10个细分领域)中独立核算的环境服务从业企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的统计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

http:///resource/images/202103/20210322144222zkwz_m.p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环境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2017年统计范围内从业法人单位6,438家,比上年增长3.2%;期末从业人数41.1万人,比上年增加5.7%;年收入约3,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幅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收入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http:///resource/images/202103/202103221442224awa_m.png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环境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环境服务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继续扩大,收入快速增长,利润水平大幅上扬,空间分布更趋集聚。另一方面,我国从事环境服务业的企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行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大型规模以上的企业。从企业规模分布来看,我国当前的环境服务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盈利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进行行业整合。

从行业市场化程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产业市场容量也迅速扩大,进而带动了我国环境服务业的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健全的环境服务产业队伍。同时,在国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整体背景下,环境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政府审批、企业资质、市场定价等方面的壁垒正在逐渐打破,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因此,具有典型项目经验、行业影响力强以及高水平综合性人才队伍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环境服务业企业具有数量庞大、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的特点。虽然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工程服务等业务领域存在着资质管理,但企业在资质许可范围内自主经营,使得环境服务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从事细分业务的企业数量众多。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强,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制造业的发展,下游客户对环境服务业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各细分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逐步转向技术、资金、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性竞争。

目前,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呈多元化竞争格局。国有企业技术实力雄厚、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在本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在国有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发展,技术实力较为雄厚,品牌优势较为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市场经济特征明显、经营管理体制灵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兴起,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大多服务于本地市场,政府和企业项目兼有。外资企业通常具有经营管理机制、理念较为先进等特点,在行业内亦占据一席之地。行业内外资企业多以合资、股权收购的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等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高的市场。但外资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着中西方管理、文化、技术融合难度较高的问题。

环境服务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未来总体趋势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宏观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环境服务业面临巨大市场

随着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和陆续实施,我国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也使得环境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作为政策驱动型产业,利好政策的实施使环境服务业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环境服务业的业务结构发生改变,轻资产、技术密集型业务将成为未来环境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我国在污水、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咨询、规划与设计等轻资产、技术密集型业务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说明我国环境服务业在这些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必然随之提高,对固体废物、污水的处理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未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业务结构的调整也对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将不再是衡量企业地位的唯一指标,越来越多的轻资产、技术密集型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环境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得到改善,环境服务模式将向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十三五规划和其他纲要性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多渠道建立和筹集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这预示着环境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会得到改善。同时改善环境服务模式,拓宽环境服务市场,提高环境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多方参与竞争和提高,改变传统的单一环境服务模式,向着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将是必然的结果。

3)环境服务行业将涌现一批龙头企业

未来行业将形成一批环境服务龙头企业,以环境保护综合服务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境服务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环境服务业集聚地。充分发挥集聚区在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环境服务业的规模化、集聚化。

4)综合环境服务业将成为环保产业的主流业态

与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分离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综合环境服务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将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综合环境服务商整合了投资、技术咨询、建设以及运营等阶段服务,以一个责任主体对接客户,以服务效果为考核的目标,这也是收益实现的先决条件。如果政府的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综合环境服务业将是未来环保产业发展主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