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在口腔医学上的贡献

 谷山居士 2022-09-29 发布于上海

李时珍是我国伟大医学家、药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所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对临床各科也有一定建树。从《本草纲目》中有关章节内容来看,李氏在口腔医学上的贡献也是比较突出的。

对口腔疾病的

|认识

李氏在《本草纲目》卷四“百病主治药”篇中,把口腔科疾病归纳为“唇”“口舌”“牙齿”三大类,三十余个病症。对于这些病症,他也多有精到的认识。例如他对牙痛一症,主要认为是由于风热、湿热、胃火、肾虚、虫龋五种。这样的认识是非常精要的,而且也是目前临床上牙痛最常见的五种原因。在历代许多医书中,认为牙痛这一常见的病症有着四十余种的病因和病机,但李氏恰如其分地归纳为五种病因,说明他能从临床实际出发,避繁从简地对牙痛进行病因、病机方面的正确分析和归纳。

李时珍对口腔科的某些病症的症状辨证鉴别,十分细致,切合实际,较前人也有一定的进步。如“狐惑”一症,同样是唇有疮,李氏认为其辨证的要点是在上唇或下唇。他说:“狐则上唇有疮,惑则下唇有疮。”又如“舌胀”一症,过去医学著作中有关论述和辨证都不及李氏来得精确。明代朱橚等所编《普济方》中也有关于“舌肿强”的论述,曾载“心脾虚为风热所乘,即,随脉至舌,热气留于心,血气壅滞,故舌肿”。但未作辨证分型和鉴别。李氏对舌胀一症辨证分析较细,提出引起舌胀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症状,分别给予各种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例如他在舌胀的辨证分型中认为“木强”(肝经风痰湿热)所致的舌胀,其症状特点是“肿胀塞口”,预后是“不治杀人”(预后严重)。此外舌胀尚有伤寒、妇人产子、小儿重舌以及中毒等型。他又将中毒分为仙茅毒、蜈蚣毒数种。

再如,李氏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口糜”一症论述、辨证较为粗略。李氏把“口糜”和其各种兼证加以辨证分析,分为小儿口疮、口疮久患者、经络火邪、梦遗口疮、口疮糜烂、口疮塞咽、日久延及胸中、小儿鹅口、满口烂疮、口鼻中肉烂痛、口中生蕈、口中漏疮、虚口疮、口疮膈热等十余种临床类型。不仅分类细,用药亦颇精。

治疗上的

|成就

《本草纲目》收集的药物有1 892种。李氏认为,其中有450味左右的药物可以作为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之用,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是集前人口腔科药物之大成。他还收集了前代和当时治疗口腔科疾病的大量单方、验方、名方,并附有详细的制法、用法,其中不少方药至今仍在沿用。如他对“唇裂”就用麻油、桃仁、橄榄仁、蜂蜜、猪脂等制成“酥”(油脂)来治疗,以目前临床来说,油脂这种剂型再加入润燥和血之药,的确能有效地促使“唇裂”痊愈。

《本草纲目》对“口糜”的药物治疗更为丰富。他仅在一种病症中就列举了一百味药,其中有清热解毒的黄连、黄芩、黄柏等,凉血化瘀的丹皮、红藤、赤芍,养阴清热的玄参、麦冬、石斛,辛凉解表的薄荷,宣肺化痰的桔梗、象贝等,攻下通里的大黄、芒硝等以及酸涩收敛的五倍子、细茶等;更有用附子、细辛、肉桂等大辛大热的药来治疗口疮的记录。李氏还专门为此立说:“口疮,久服凉药不用,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含以官桂。”在临床实践中的确可以看到反复不愈的口疮,除属“热症”的以外,还有一些属肾阳虚衰、虚火上浮所致。这些患有“口糜”症以外,尚有腰酸乏力、面色㿠白、舌质淡胖等肾阳虚损的见症。对这种阳虚的“口糜”症,用附子、肉桂等辛温益肾之品则能取得较好疗效。可见李氏在治疗口疮方面,不但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而且治法灵活,有所创新。

李氏还着重提出银膏能“补牙齿缺落”(《本草纲目》第八卷),银膏是白锡、银箔及水银合成的凝硬如银的物质。如上可见李氏在口腔科学上的药物研究深广之一斑。

李氏对于口腔科疾病的治法,也可以说是集前人的大成。他除了收集和归纳450味左右能够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之外,还收集了极为丰富的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口腔疾病来说,往往口腔局部症状较为显著。李氏除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使用内服汤剂外,还非常重视对口腔局部病症的既方便又有效的若干外治方法。从目前临床上来讲,对口腔局部病灶的外治法有许多独到的好处,如有用药少、见效快,对全身的副作用较少等优点。李氏对口腔疾病外治法共选用20余种,如掺(用药物研成粉末状,直接掺布于患处或粘附于药线上而插入疮口内)、揩、煎漱、煎酒漱、嚼、纳鼻、点、贴、咋(啃咬之意)、擦牙、涂龈、塞耳、咬含、塞孔、燃熏、噙漱等。李氏在上述的许多外治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掺法,其次是漱法,掺法和漱法此二种方法一直到现今仍被广泛使用,目前临床上在囗腔科的外治法以含漱法、敷药法、咬法、充填法等最为常用。

Image


中医学对口腔卫生和疾病的预防历来非常重视。李时珍对采用某些药物来进行口腔保健是颇有成就的。他指出:“食盐,揩牙洗目,坚牙明目”;“川椒煎干揩牙,永无齿疾”;“旱莲草叶用青盐炒焦揩牙,乌须固齿”;“石燕子揩牙,坚固、止痛及齿疏”;“水芹,利口齿”等等,不胜枚举。李氏在《本草纲目》卷十一还专门谈到“海盐以百沸汤泡,散清汁于银石器内,熬取雪白盐花,新瓦器盛,每早揩牙潄水”,可以明目坚齿,更在使用上详细地加以说明。另外,在临床上龋齿者都有嗜好甜食的习惯,李氏在这方面也有论述。如《本草纲目》笫二十五卷述:“饴糖气味甘,大温,无毒,入太阴经……李氏曰:凡中满吐逆、秘结牙䘌、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生痰动火最甚。甘属土,病毋多食甘,甘伤肾,骨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特别着重指出牙䘌、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为口腔卫生和疾病预防作了符合科学性的论述。

李氏在治法上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分门别类,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药对一症,或配以一法,使用极为便利。他所论述的有关治疗口腔科疾病的一些药物和治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整理并加以发扬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