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料控失剂及控失增效肥迎来发展良机

 昵称37581541 2022-09-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9月24日,主题为“集聚智慧·集合力量”的绿色智能农业与肥料增效剂推广应用座谈会在北京中科发展大厦成功召开。会议围绕“减肥增效”与肥料科技创新、绿色肥料控失剂及增值肥料推广应用展开研讨交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吴勇、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王道龙应邀到会作了专题讲座。

  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秘书长吴海兵、中国投资协会生态产业投资专委会副会长王小炎、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宋国成等嘉宾应邀到会。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绿色高效肥料增效剂(控失剂)创新应用事关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如何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在了肥料增效技术。

图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实现肥料增值技术的途径涉及多个方面,但重点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要关注作物布局;二是耕作栽培条件;三是未来肥料的增值除了提升农作物产量外,要更多地关注肥料在提升农作物品质与功能方面的应用。他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离不开化肥的贡献,得益于农业栽培技术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那么,土壤改良、耕地质量的提升、土传病害的预防、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和农业先进装备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在中国西北、东北地区土地能连成片,通过控失剂与控失增值肥料的应用,实现一次施肥,满足农作物全生长需要,既减少劳动力,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这类技术与产品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图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吴勇认为,农业增产“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对当前农业生产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土、肥、水被一起排在最前面,既说明土肥水对农业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又说明土、肥、水三要素密不可分,需要协调配合发挥耦合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效果。水肥一体化就是充分发挥了土肥水三要素耦合效应,在显著增产20%-50%的同时,实现“12345”的突出效果,即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有效提高综合效益。近年来,中国水肥一体化快速发展,年应用面积达到1.5亿亩,推动了水溶肥、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品种快速崛起,成为肥料市场耀眼的新星。近年市场上一些保水型功能肥、或者保水剂混肥底施等,也因为较好的协调了水肥关系,大量的田间试验都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以保水剂及保水型功能肥为代表的增效肥料在我国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已经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产能要跨上1.4万亿斤台阶,“节水增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是实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将“节水增粮”这个目标落地?吴勇处长说,节水增粮的潜力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在灌区推进传统地面灌溉向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发展,配合水溶肥、液体肥等,显著提高粮食产量20%-40%;二是在旱区通过节水、集水和调水,发展旱地补充灌溉,并倡导高效肥的施用,如含绿色肥料增效剂、控失剂及其控失、增效肥料,实现大面积增产30%以上;三是在旱地推广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水剂、深松蓄水等旱作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稳粮增产。西北东北1.7亿亩水浇地如果全部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理论上可节水超过100亿方,满足1亿亩雨养耕地滴灌补水需求。甘肃定西试点“山底小水坝拦水+光伏提水上山+山顶水池蓄水+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用水”模式,将撂荒地变成高产粮田,实现“引水上山、产量翻番”增粮效果,在黄土高原推广潜力很大。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符合节水、节肥、高效农业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具有水溶性好、见效快、利用率高、节水环保、有助于农作物品质提升等优势的控失剂及控失增值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要加大力度,研发、生产与推广单位共同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种植与传播方案,推进肥料控失剂及控失增值肥料在节水增粮中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

  “有了增值技术,农业'减施增效’就有了重要的保障。”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王道龙表示,发展增值肥料是解决传统肥料附加值提升用量减少的有效途径。他说,增效载体通常具有6大功能:调肥功能、调根功能、调土功能、调代谢功能、信息靶向功能以及满足生产关键需求的功能。增值肥料的核心技术是增效载体,所以,选对增效载体是实现增值肥料价值提升的关键。今天会议研讨的控失剂就是一种非常好绿色增效剂,添加量少,效果好、生产方便、成本低,环保高效,值得推广使用。中国农科院农业区划与研究所新型肥料创新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并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对比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增值肥料在粮食作物上的增产潜力为14%~17%,减肥潜力10%~30%。等用量条件下,增值肥料增产幅度6%~30%,减肥20%条件下仍增产4%~16%。“实现了从'减肥不减产’到'减肥增产’的跨越”。

图片

图片

  安徽中科帝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文到会致辞,研发总监陈天河做《新型肥料控失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报告。陈天河总监表示,公司紧紧围绕化肥养分控失剂、肥料增效控失剂、新一代肥效保持剂、肥料生物炭素、生物表面活性素等核心技术,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同时与国内相关高校院所形成战略伙伴,实施技术外延、交叉、集成等密切合作。“以水溶性的聚合氨基酸和复合氨基酸混合物、生物活性素、高能离子剂、活性碳能、螯合微量元素复配加工而成的液体制剂。具有减缓尿素水解和氨挥发速度,减少氮素分解流失,螯合土壤中铁、铝、锰、钙等高价金属离子,疏松土壤及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水保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陈天河总监强调,肥料控失剂是良好的螯合剂,通过螯合中微量元素,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根系生长和作物长势旺盛,减少养分的浪费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宁夏地区小米、土豆、山药、水稻上应用示范,示范区农作物长势良好,施用肥料控失剂的植株叶片大且呈深绿色,秸秆粗壮产量高。

图片

  宁夏为农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恒良作为《肥料控失剂在农作物上实际效果》专题汇报。陈恒良总经理是控失剂与控失增效肥料的推广人、见证人与实践者,他与妻子扎根宁夏进行肥料控失剂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推广示范,付出了艰辛,收获了成果,现在回头来看,所付出的一切值得欣慰!总经理陈恒良介绍说,沙地漏水漏肥严重但透气性能好,控失剂保水、保肥、营养功能弥补了沙地的缺陷,发挥了透气性能好的优势,再加沙土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阴雨天少,积温高容易创造马铃薯(亩产5—7吨),西瓜、玉米的高产量。控失剂的保肥功能在陕北内蒙地下水丰富的沙地碰到集中降雨的极端天气减少肥料流失,避免植物因缺肥造成早衰造成减产。

  “用控失剂的150亩马铃薯比没用控失剂的每亩增加了550千克的产量,按当时价格计算效益每亩增收1400元。使用控失剂的玉米活干成熟,穗粒饱满,整体长势良好,籽粒比未使用的多98粒,总重量增加168千克每亩。水稻长势良好,分蘖数、穗粒数、株高都好于对照田,预计增产591斤,等等。”总经理陈恒良认为,通过控失剂与控失肥料的推广应用让种田人可以以更少的投入得到更高的产出,得到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农产品,种田人赚更多的钱是他作为一名农资人的最大快乐!

  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秘书长吴海兵、中国投资协会生态产业投资专委会副会长王小炎、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宋国成也先后发言。

  中国投资协会生态产业投资专委会副会长王小炎认为,为农业技术服务搭建智库平台,力争在建言献策和咨询服务方面有所作为,是专委会应尽的责任。下一步专委会将在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做更多有益的工作。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秘书长吴海兵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中心在履行职能方面,加强了对农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板块的尝试,初步取得了明显效果,拓展了中心业务,激活了人力资源。今天成功举办绿色智能农业与肥料增效剂推广应用座谈会,对中心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下一步继续拓展平台,牵线搭桥,共同为中国“三农”事业做出应用贡献。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宋国成表示,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与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势在必行。而肥料的科技创新与施肥技术的创新是重中之重。

  会议由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主办,安徽中科帝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为农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