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宁波老外滩(七言律诗三首)

 小菜鸟诗歌 2022-09-29 发布于广东

摄影:龙眼看得清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的北岸江北区,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

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著名景观。

列强瓜分

列强火铳虎贪侵,一片寒光射眼深。

忽听惊雷鸣夜雨,定知唳鹤闻风林。

孤存身老寒衣薄,国破家亡夜烛阴。

往事不堪回首望,幽思横泪湿衣襟。 

【注释】

列强,本义是在同一行列中的强者,旧指在同一时期内瓜分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殖民地的各个帝国主义强国。峻青 《秋色赋·记威海》:“每次讲到列强瓜分 中国 的诸种不平等条约时,总是声泪俱下地提到了 威海 。”火铳[huǒ chòng],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可即於 金齿 、楚雄 、品甸 及 澜沧江 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銃为守备。寇来勿轻与战。”寒光,1.寒冬的景象。2.刀剑的光芒。3.月光。出处:唐 卢纶《难绾刀子歌》:“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翦成銛且翣。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惊雷,意思是指使人震惊的雷声,也可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出处: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轶骇电兮,缀鬼谷於北辰。”唳鹤,1、鹤鸣。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出处:唐刘禹锡《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就居求寒衣。”国破家亡,汉语成语,指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 ,亲友雕残。” 幽思,指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出处:汉 王充《论衡·知实》:“心怀望沮,退而幽思。”衣襟,指古代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或衣领、袖口。出处: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列强火铳虎贪侵,一片寒光射眼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忽听惊雷鸣夜雨,定知唳鹤闻风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存身老寒衣薄,国破家亡夜烛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往事不堪回首望,幽思横泪湿衣襟。

【译文】 列强武力入侵,贪得无厌,一片刀剑的光芒深深射入眼底。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夜雨中的霹雳惊雷,到处可闻风声鹤唳,惶恐不堪。孤独无依,身子老弱,御寒的衣服单薄,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夜间的蜡烛阴暗。天高身老寒衣薄,国破家亡夜烛阴。不堪回首指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痛苦,因而不忍再去回忆,一想起,就泪流如注,湿透袖口。 

【赏析】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这首诗描写的是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宁波老外滩。在那弱肉强食的时代,底层的百姓无家可归,不单身体上得不到自由,内心上也受到强烈的折磨,整首诗每一句都牵动着有正义的人的愤慨。表现了作者渴望独立自主的愿望。给给读者无限的反思,珍惜和平来之不易。

首联“列强火铳虎贪侵,一片寒光射眼深。”开篇直切主题,描写帝国主义列强暴力入侵,狼吞虎咽的情景,刀光剑影,盛气凌人。

颔联“忽听惊雷鸣夜雨,定知唳鹤闻风林。”描写列强兴风作浪,百姓惊慌失措。1841年,腐败的清政府,驭将无能,防备不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总兵力也不过万把来人,漂洋过海发动战争,却把清兵打得大败,然后签订了一系列的屈辱可耻的不平等条约。

到处风声鹤唳,惊恐不堪。“惊雷鸣夜雨”“唳鹤闻风林”可见突如其来的事件,对百姓的打击有多大。

颈联“孤存身老寒衣薄,国破家亡夜烛阴。”描写的是国家沦陷,无家可归,百姓颠沛流离的境况。每一个词语都催人泪下。

尾联“往事不堪回首望,幽思横泪湿衣襟。”抒写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风格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五口通商 

三江交汇此相逢,外水连天万国通。

五口争雄机不断,商场战事智无穷。

滔滔舟楫人来去,莽莽川原景大同。

无数邻船锚拔起,一声长笛浪花中。 

【注释】

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交汇,基本解释是水流、气流等汇合在一起。出处:汇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每遇河水大涨,水从外入,交汇其中。”万国,释义为万邦;天下;各国。出处:《易传·乾·彖》:“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五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后,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开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称为五口通商。是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之始。争雄,释义:争强;争胜。出处: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袁 孙 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 战事,与战争相关的各项事宜;特指战争。出处:《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滔滔,形)①形容大水漫流;②连续不断:议论~。出处:《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舟楫,(书)(名)船和桨,借指船只。出处: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出处: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川原,江河之源·指江河·河流与原野·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闻道,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江交汇此相逢,外水连天万国通。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口争雄机不断,商场战事智无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滔滔舟楫人来去,莽莽川原景大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数邻船锚拔起,一声长笛浪花中。

【译文】 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水域远方与世界各国相通。宁波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四个通商口岸展开商业竞争,商业机会源源不绝,商场如战场,这就要考验各自的智慧,其奥秘深不可测。源源不绝的船只,人来人往,无边无际的江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附近众多船只拔锚启航,一声长笛就消失在浪花中。 

【赏析】

《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后,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开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称为五口通商。是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之始。

这首诗描写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宁波口岸的地理位置,繁荣发达,同时又感叹商场如战场的机智与残酷。全诗以宁波港埠为中心,围绕“商”的活动,写得集中紧凑,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实无华,内涵丰富。

首联“三江交汇此相逢,外水连天万国通。”交代宁波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世界各国来往的方便性和流通性。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非常繁荣。自古以来明州(宁波)始终是一个极其优良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港口,特别是到唐朝,“海外杂国、贾船交至”。 

颔联“五口争雄机不断,商场战事智无穷。”描写“五口通商”的各个港埠既竞争,又合作,为彼此之间提供了大量的商机,促进彼此的繁荣发达。同时作者也感慨商场如战场,斗智斗勇。《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该五个口岸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被辟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史称五口通商。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改变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五口通商开创了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港的先例。

颈联“滔滔舟楫人来去,莽莽川原景大同。” 描写当时“宁波港”繁荣的景象。宁波自古就对外开放,它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放的历史。开放历史形成了开放意识,开放意识造就了宁波商人文化。在清朝,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被迫开埠,这个时期宁波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宁波商帮从一个旧式商帮转变为一个新式资本主义企业家群体,形成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尾联“无数邻船锚拔起,一声长笛浪花中。”作者似乎一直沉浸在历史的回忆之中,忽然感到好像港口的商船又历历在目,有无数的船只又要启航,“一声长笛浪花中。”描写得真实、生动。

畅游宁波老外滩

春光潭沲三江平,舟倚汀芦一叶轻。

心似闲云怀万里,身随野水世无争。

往还驻足缘堤恋,朝暮乡心就地生。

却忆昔年商贾聚,忽惊行处岁峥嵘。

【注释】

春光,指春天的风光、景致;指岁月,青春;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形容和悦的面容。出处: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潭沲[tán duò],意思是随波流动貌。出处:晋·郭璞《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沲。”李善注:“潭沲,随波之貌。”亦形容飘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舟倚,出处:宋 董嗣杲《舟宿湖口》“汀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一叶,1.一片叶子。2.比喻小船。3.一页。出处: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闲云,意思是悠然飘浮的云。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野水,意思是指野外的水流。出处:唐 韩愈《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晖,啄雪寒鸦趁始飞。”驻足,意思是指停住脚步的意思或立足。出处: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 缘堤,河堤。出处:唐 白居易《题王家庄临水柳亭》“ 弱柳缘堤种,虚亭压水开。” 朝暮,1、 清晨和夜晚。2、从早到晚;无时无刻。3、不久。出处:唐·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 乡心,释义为思念家乡的心情。出处:清·姚士陛 《月夜泊慈水》诗:“舟泊闻宵柝,乡心正郁陶。” 却忆,回想当年。商贾,商人。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春光潭沲三江平,舟倚汀芦一叶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似闲云怀万里,身随野水世无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往还驻足缘堤恋,朝暮乡心就地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忆昔年商贾聚,忽惊行处岁峥嵘。

【译文】 春天的风光随波流动,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风平浪静,小舟倚靠水边的芦苇轻轻摇动。漫步在江边,心境就像

天上悠然飘浮的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极目野外的水流,顿觉身子轻松,我也乐得与世无争。来来去去,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定是与河堤有缘分,依依难舍,日夜思念家乡的心情正是由此而生。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由回想当年商人聚集的地方,忽然惊现行走的地方,有着不平凡的年月。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游览游宁波老外滩时所见到的景色;写作者得心境,以及对老外滩历史得演变得遐思。全诗以自述和抒情为主,从总体上看,环境优美,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繁荣经久不衰,在此游览给人一种放松而不乏味得感觉。

首联“春光潭沲三江平,舟倚汀芦一叶轻。”写春天三江口风光旖旎得美丽景色。宁波正好处在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之处,漫步在岸边上,看到平静的水面,小舟倚靠芦苇丛,随着清波荡漾,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颔联“心似闲云怀万里,身随野水世无争。”描写作者的心境。就算有多繁杂的时,此时也会一扫而空,“心似闲云”,春风拂面,浩茫无际,胸怀开阔!步入一个与世无争的境界。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往还驻足缘堤恋,朝暮乡心就地生。”紧接上联,写作者自己游老外滩不由自主地行为和由此而生的心态。“往还驻足”,流连忘返,触景生情。作为一个游客况且能以他乡作故乡,深情而真切,何况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乡村父老。这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福地。

尾联“却忆昔年商贾聚,忽惊行处岁峥嵘。”这一联表面上看似乎与上面六句的内容脱节,实际上却有着很深的内在关系,这是整首诗最重要的部分。不管历史上的记载,还是现实的情况,宁波就是一个著名的商坞,如今到此亲眼一见,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首联写景,颔联、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游宁波老外滩”诗,却不局限于写“老外滩”。作者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时间上抚今追昔,博大深远的意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