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园史又爆猛料,123年前的今天,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电影院在此开业(附,张园十最~中国首例老虎咬死...

 风信子3782 2022-09-29 发布于上海

《百年张园  让我再看你一眼》系列报道之十七

图片

     张园史又爆猛料,123年前的今天,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电影院在此开业(附,张园十最~中国首例老虎咬死人之地及其它)

                          

       一百年前的张园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说不到张园等于没到上海?百年张园是不是浪得虚名,只有当你读了《孙宝暄日记》的游张园记载后,才会恍然大悟。

图片

    几天前,为写张园,特从网上购得全三册的《孙宝瑄日记》,读后才知道,这位清末民初的张园达人孙宝瑄 ,在四年中游张园次数达69次之多,相当于每周要去张园2次,而这一切,他都记载在他的《孙宝瑄日记》之中。 而我在《孙宝瑄日记》中还发现, 123年前的今天,189764,当哈利·韦尔比-库克在张园首次对华人放映电影时,地点就选在安垲第的大厅。

图片

    当晚,晚清文人孙宝瑄就在场观看。他还在日记中写下观影记载:“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滕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这短短五十余字,有时间,有地点,有记实,有观感,当是中国人所写最早的影评文字了。 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123年前的今天,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电影院在张园开业。

图片

  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电影院在张园  

      一直以来,在史学界认为,上海第一次放映电影是1897522周六晚上在礼查饭店放映的。放映商是美商哈利·韦尔比-库克,票价均为成人1元,儿童和佣人5角,共放映了20条电影短片。    

图片

       上海图书馆资深研究馆员张伟对于张园史和中国电影早期的发展这一课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一场《张园—最早向中国人展示电影魅力的场所》的文化讲座中指出,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电影院是在张园。如果说,上海第一次放映电影是1897522周六晚上在礼查饭店放映的,但他的放映对象是在上海的外国侨人。

图片

    而在同年64日,哈利·库克开始移往张园,继续他的放映活动,而这是电影在上海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它的无穷魅  64起,因礼查饭店场地局限,放映移师静安寺路张园 (又称张氏味莼园,今南京西路以南、泰兴路以西的区域)。这次场地变更,于1897530首次在中文报纸《新闻报》上登出广告:“新到爱泥每太司谷浦以前在礼查演做,今因看客拥挤,择期五月初五日 (阳历64),借张园安垲地大洋房内演舞。计价每位洋一元,特此布闻。”随后,在6164《新闻报》上也有张园的放映预告。

图片

    这天晚上的放映中,张园看电影的人索价最高,达一元,儿童与仆人只要半价,其余则按座位等级从15角不等。虽票价不菲,观众却颇为踊跃,放映效果良好,此后,张园便时常开映电影。

图片

      据专家张伟考证,1897522, 美商哈利·库克在礼查饭店放映了26条电影短片, 这是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上海的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观众主要是旅居上海的外国侨民。    

      在礼查饭店为外国侨人放映的是26节短片。189764在张园为华人放映的是20节短片,而且片目也略有不同,礼查饭店放映的泅水、打铁、翔舞、船厂等片,在张园没有放映,而张园放映的大餐、雨景、酒店等片,则礼查饭店没有放映。

图片

       一周以后,一篇由中国人撰写的,更完整生动的《味莼园观影戏记》分两次刊发在《新闻报》(611),分上、下篇两次刊登,上篇所记为观影实录,下篇所写为观影感想,文章长逾3千字,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篇正式影评。作者感叹道:“此种电机,国置一具,可以仰邀宸览,民隐无所不通。家置一具,只须父祖生前遗照,近接形容”。又言:“夫戏幻也,影亦幻也,影戏而能以幻为真技也,而近于道矣!”也许这就是国人首次目睹电影这一“十九世纪奇迹”之后最原始、最生动的感受。

图片

      而百年前的张园,有幸成为电影由西人向华人营业转向的首个场所,值得后人们深深铭记!

  百年前张园到底还有多少个之最呢?

     “从1885年到1918年,张园辉煌了三十年,三十年中,张园的地位在全上海无可取代。”  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如是说。

图片

      在我的张园史中,张园可分为两个时代。前张家花园时代,为鼎盛时期。(1862--1909)。后张园时代,为张园石库门博物馆时代。(1919年至今)张园全名叫张氏味莼园,是晚清富商张叔和于1882年兴修的花园。这里仿照西式园林风格兴修了洋楼、大草坪、花卉、绿树、水池等,同时也兼顾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诗壁楹联等中式元素,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

图片

      1892年,张叔和还专门请来英国工程师景思美建造了一座高大洋房安垲第“Arcadia Hall”,意为世外桃源,可容千人,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当时的安垲第内还有名为韬华阁的阶梯,如鸟道羊肠,盘旋而上。登其巅则是名为高览台的角楼,是当时上海最高建筑。在此举目远望,不但园中胜景一览无余,且南见龙华,东望海关,眼下东西马路棋局纵横,申城景色尽收眼底。

      而在《孙宝暄日记》中,这位清未民初四年中游园次数达69次,每周2次的张园达人,就记载了当年张园的盛况,并登高望远。   

图片

       如日记中所写:1898930,阴。驰车至味莼园。余携之嬉游园中,且登安垲第之角楼俯瞰。马车骆驿至,四望烟树蒙密,天犹沉阴,雨已止矣。”

    190199,睛。哺,至味莼园登高。”

图片

       他还在190174《孙宝暄日记》中对张园的评价是:“上海闲民所麇聚之地有二。昼聚之地日味莼园,夜聚之地日四马路。是故味莼园之茶,四马路之酒,遥遥相对。”

图片

     而在中国第一篇对张园进行系统历史考证的文章开头,张园史专家熊月之这样写道:“在晚清上海,张园是市民各界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园赏花,张园看戏,张园评妓,张园照相,张园宴客,吃茶,纳凉,集会,展览,购物……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片

    熊月之还这样描述张园最辉煌的时代:“如果那个时候的上海是全中国的皇冠,那么张园毫无疑问是皇冠上的明珠;如果那时候上海是全中国最时尚的城市,那么张园是上海中的上海;如果上海是当时全中国经济的高原,张园就是高原中的高峰;在思想文化方面,当时引领中国进步潮流的是上海,如果找一个地方代表思想巨人的大脑或者心脏,那么毫无疑问也是张园。”

图片

     可见,张园从1885年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来这里看戏、照相、宴客、品茶、纳凉、看展、购物,甚至是登热气球望远,可谓当时上海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西方传来的新奇玩意,在张园也是应有尽有,上海的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第一场话剧、第一个降落伞表演等等......

图片

    前几年,为了证实我们张园在清末民初时期在上海滩'海上第一名园'的盛景期地位,我举了张园开园初期创下'十个之最'的例子,曾写过章回体《张园十最~中国首例老虎咬死人之地及其它》,现作为附记。

--------------------------------------------------------------------------   图片

附记

      《张园十最~中国首例老虎咬死人之地及其它》

     最近,有人质疑,说不到张园等于没到上海是夸大其词,那我只能对这位先生说,那是你'奥脱'了。为了证实我们张园在清末民初时期在上海滩'海上第一名园'的盛景期地位,我举张园开园初期创下'十个之最'的例子吧。

     前不久发生的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应该说是惊心动魄的吧。但对我这个张园人来说,这用不着大惊小怪,早在130多年前,我们张园就发生过一起中国首例老虎咬死人的事件。

   因为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滩,张园一直是当仁不让,首屈一指的市民娱乐'新天地'。  如果说上海滩一直是各路人马前来登台亮相中国的文娱大码头,而张园这个当时上海的新天地就是大码头上的大舞台,给予各路文青展示才华的机会。

        就拿本文中将提到的六大文娱青年都是在张园亮相后,才一炮打响,从而成为京剧大师,国画大师,月份牌广告画大师等。

       从1909年,拳击大师霍元甲在张园,首次摆下与洋鬼子打中外拳击擂台,威震四方。1913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登上上海滩大码头,在张园唱堂会,而后从1400银元的三牌配角,一跃成为京剧界一线头牌。1914年在杭州混得不得志的文娱青年郑曼陀,只身来到上海,在张园展览厅展出中国第一块月份牌广告画,从而奠定了他在上海广告界的大腕地位。1917 年,文娱青年刘海粟,率上海美专在张园举办中国首届裸体模特画展,因其中有若干裸体模特素描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刘海粟“艺术叛徒”的称号也因此而伴随了他一生,从而成为中国美术界一代大师。

       这些中国,沪上之最的轶事逸闻都来源于清未民初时期的张园,给张园增添了不少情趣,更给这座海上名园绘上了极其丰富的色彩,且听阿庄用章回体编年史的讲法,一一为你道来。 

目录

第一回 '安垲第'成申城地标 不进张园枉到上海

第二回 老虎咬人中国首例  夜半张园惊魂一刻

第三回 花季少女张园演讲  首创女性亮相论坛

第四回 4万公众集聚张园   剪辫大会震惊全国

第五回 西式婚礼新潮男女  张园首开婚俗先河

第六回 万国大会设邮政局  张园诞生最早邮戳

第七回 霍元甲张园摆擂台  吓退外国拳击斗士

第八回 梅兰芳上海拜码头  张园堂会首战告捷

第九回 杭州文青闯进张园  月份牌广告一炮响

第十回 中国首届裸体画展   张园设展引发狂议

图片
 

第一回 '安垲第'成申城地标不进张园枉到上海

        申城的最高地标建筑,解放前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是24层楼的国际饭店占据首位,再后是是东方明珠,到今日的上海中心。可在清末民初时,我们张园的“安垲第”就是当时最高的地标建筑,成了市民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图片

      上海开埠后不久,约在1872年至1878 年之间,张园的旧址是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的私人花圃。1882 年无锡富商张叔和将其买下,取名为“味莼园”,在园中按西洋风格修建园林假山、亭台楼阁,到1885 年正式对外开放时,已脱胎换骨成为当时沪上首屈一指的园林,并带有了浓重的张氏印记,此时人们就已习惯于称其为张园。

      当时的张园称得上是上海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因其不收门票,只要你有兴趣,入园后可以从中午一直玩到深夜,那些天,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全都蜂拥而至,一时间,张园门口守候的马车排成长龙,汹涌的人流如同大潮,留着长辫频频地穿越题为“烟波小筑”园外柴扉的才子佳人与普通市民,全都兴致盎然得如同春天粉蝶。 

       到1892年,张叔和请来上海第一家西方建筑事务所有恒洋行的景斯美等英国建筑设计师,出巨资让他们为其打造一幢五层高的大洋房,那洋房大厅,一次可聚会千人以上。张叔和用Arcadia Hall对其命名,中文谐音便是“安垲第”,是世外桃源的意思。

        因“安垲第”在其时上海数一数二的高度,凡到上海来的男女,无论中西,似乎都要登上它的五楼观景台作一瞭望,看看晚清末期上海逐渐展开的那派盛景。虽说十里洋场还没完全成形,但东方那里,高楼已摩肩接踵,放眼周边地区,由越界筑路而来的那些马路亦让上海褪去了曾经的农家色彩,越发地显出了现代化感觉。图片

         那么,张园为何如此红火?

        “安垲第”自然是原因之一,登高望远,极目之下的心胸肯定十分愉悦。除此之外,张园还是近代上海时尚生活的发源地。在张园这个绿草如茵的环境里,游客除了在园内赏花、看戏、宴客、购物外,还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新奇游乐设施,如弹子房、电气屋、照相室、网球场、抛球场、动物园,放焰火、过山车、热气球等新鲜玩意。图片

        如此众多的好处、妙处,让张园从1882年到1909年。成为晚清上海一个最大的私人花园,上海地区最早的夜总会,也是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娛乐业的新天地。而这个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见证了新老上海百年间的起落和沉浮图片

第二回 老虎咬人中国首例 夜半张园惊魂一刻

        大家都听说过今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大多都是举家前往游玩的人们。下午3点多,一辆自驾行轿车在动物园猛兽区停车,一位女性因晕车中途下车,想与丈夫换位。随后身后老虎突然出现,将女子拖走。车上随行同伴救助时也被攻击,造成1死1伤。

         没想到吧,早在130年前的上海张园里,就发生过这种事。

       据园主张叔和的后人张子彬回忆说,他的曾祖父曾引进多个外国马戏团,到张园来献技卖艺,娱乐嘉宾,招徕游客。图片

       因为当时一些开埠后由西人带来的新节目,如魔术马戏等也常驻张园表演,1910年7月,美国魔术师尼哥拉在张园开演,每晚9时开始,票价为最低五角,头等三元,二等二元,三等一元,幼童半价,尼哥拉的节目令沪上观众大开眼界。魔术之外,马戏也成了市民喜爱的新表演。安垲第前的大草坪则是西方马戏团在沪首选的演出场地。国外享有声誉的哈姆斯登,伯赛克·喜伯度老美等马戏班均在此展演。马戏班在大草坪上搭建表演大帐篷,也设头等,二等包厢及头,二,三等位,节目表演有马术,象,獅,虎,豹,熊等猛兽及其他动物的表演。图片

        而谁沒料到的是,就在这段时期里,发生了中国大城市里首例老虎咬死人的事件。

       接下来,该说老虎吃人故事了。

       在有一天的半夜三更,有一头马戏班的猛虎不知怎地冲出关押的樊笼,一路冲出张园大门,在张园的对面桥堍下,即今天的泰兴路口,有个黄包车夫在打瞌睡,老虎猛扑上去,把黄包车夫咬死了。

       当时,黄包车夫临死前的惨叫声 惊醒了张园的四邻,马戏团管理员发现老虎逃走,知道闯下了大祸,连忙报巡捕房,等大批巡捕赶到时,那只老虎正昂首阔步,耀武扬威地走在南京路(静安寺路)上,即今天的南京理发公司门口,不停走来走去,寻找第二个猎物。图片

       时将天明,怕老虎继续伤及早上的路人,巡捕只好开枪把吃人老虎开枪击毙。

第三回 花季少女张园演讲 首创女性亮相论坛

        1900年,沙俄在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中 ,武装抢占中国东北三省。次年2月,沙俄提出约款 12 条,企图全面剥夺中国对东北的主权。1901年3月15日,在《中外日报》的号召下,上海绅民近二百人聚集沪西张园,共议拒俄方法。3月24日,各界人士近千人再次集会张园,汪康年、吴趼人、温宗尧、黄宗仰、周雪樵等十多人相继发表演说,他们声泪俱下,向民众晓以大义,号召出死力相争,并于会后电函清廷和各地大吏,要求“力拒俄约,以保全局”。这就是被称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集会——张园拒俄大会。图片

       正当会场中群情激动之时,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从容地登上讲台,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据《中外日报》所载,她的演说大致如下:'中国败坏的原因在于居官者但求一己之富贵,没有爱国之心。普通百姓又若幼小之婴儿,对国家的存亡漠不关心。官民之间不能齐心协力,所以才受人欺侮。而英美和日本的官民则不然,无论为官为民,皆视国家为己之产业,视国家之事如己身之事,上下之间连为一气,人心团结,国势强盛,所以外人不敢欺侮,因此国势强盛。唯今之计,当联合全国四万万人,力求政府撤换主持中俄合约的大臣,另派明白爱国之大臣前往议和,俄国人胁迫的事才可能得到解决。'图片

        薛锦琴的演说充满了爱国热情,是有史以来中国女子第一次在公众集会中发表演说,她的演讲,犹如一声春雷,立即引起上海舆论界的震动。

      登载此演说的《中外日报》评论道:“薛女士在张园演说,实为我国从来未有之事……若人人能如薛女士,又何患国家不强也。”而沪上的西人报纸《字林西报》也惊呼:“此女子对大众演说,洞明时势,通晓事理,热心爱国,慷慨陈说,实足令我西人钦佩者”。日本的女权运动的创导人福田英子甚至致函薛锦琴,把她比作是“中华之贞德”(注:贞德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

      更重要的是薛锦琴在张园拒俄大会上慷慨陈词的英勇行为,开创了中国妇女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之先河,自此之后,女性于公众场合演讲者日益增多,议论时政,鼓动民众,宣传思想,蔚然成风。

       在参加张园大会后,她登台演讲受到社会关注,1902年,薛锦琴随小叔薛仙舟赴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学习师范专业,约1915年前回国,后活跃于教育界,先后在广西大学、岭南大学等学校任教,并从事妇女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薛锦琴去了香港,担任国华银行储蓄部主任。1960年1月19日,薛锦琴于香港九龙安祥逝世,享年七十七岁。图片

第四回 4万公众集聚张园 剪辫大会震惊全国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族乃女真人后代,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下令所有男人必须依满人习俗,剃发留辫。即把前颅、两鬓的头发全部剃光,后脑勺留下比巴掌小一点面积的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不从者杀头。由此开始了中国男人200 多年留辫史。

    自1842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在被外国侵略势力打开,由于中西方交通的滥觞,有了中西风俗的比较,最早开始与外国人接触或最早触及近代工业文明的某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蓄辫是一种陋俗。大约从19 世纪50 年代起,定居于海外的华人中最先出现了剪除辫子、改易西服者,但均属于个例,没有形成风气。1898 年1 月,也即农历除夕,新加坡华人组织华人剪辫会,并登报倡议集体剪辫。此一举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也引起了争议。1898 年夏,主张维新的康有为大胆地向光绪皇帝提出断发、易服、改元的主张。
图片

    1910 年10 月3 日,作为清朝新政产物的资政院第一届常委会开幕。开会不久,一名叫罗杰的议员便提出了《剪辫易服与世大同》的议案;接着,来自湖南的议员周震麟又提出《剪除辫发改良礼服》的议案,资政院议决时认为“两案之主旨,皆以中国辫装妨碍运动,朝廷整军经武,非剪除辫发,改制冠服,不足以灿新天下之耳目,改除骄奢之习惯”。最后,以大多数议员赞成获得通过。资政院关于剪辫易服的议决案一经通过,消息传来,不管清廷是否批准此案,民间的剪辫便“一时风发云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清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911 年1 月15 日),由前刑部侍郎,出使美、秘、墨、古的大臣伍廷芳发起,上海各界四万余人在张园举行规模空前的剪辫大会。会场设于园内安垲第大厅,“中设高台,旁列义务剪发处,理发匠十数人操刀待割”。先由演说者痛斥留长辫之非,继而让愿剪辫者一一登台现身说法。“但闻拍掌声、叫好声、剪刀声、光头人相互道贺声”,当场剪辫者千余人。伍廷芳因故未到场,特致函云:“侍郎发辫,已于昨晨在寓所剪去。”同月二十三日,又召开了第二次剪辫大会。

参会者中,除上海政商学界人士外,数十家外国媒体的记者也在现场采访,摄影。西人阿,劳罗1911摄制的短片强行剪辫,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影摄影活动之一。图片

    张园剪辫大会的召开表明人们反对封建政权的决心,表明人们的观念、思想逐渐改变,不再受封建思想束缚,亦是改革社会风气之所在。

第五回 西式婚礼新潮男女张园首开婚俗先河

      晚清新式婚礼的诞生,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诞生于张园的“文明结婚”新礼式。这桩婚事是1905 年1月廉隅与姚女士在张园举办的结婚庆典。图片

      按照1903 年编制的《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廉隅字砺卿,江苏无锡人,1900 年9 月赴日留学,入东京法学院,为官费生。因学校年终放假,归国结婚,时虚龄21 岁。其兄为已移居上海的晚清名士廉泉,1902 年创办了文明书局。廉隅的新式婚礼被报刊冠以“文明结婚之名”,与其兄的出版事业有关。女方姓姚,为安徽桐城人。而廉泉的夫人吴芝瑛正是出身桐城望族。姚女士的学业状况未见报道,但从上海务本女学堂校长吴馨与夫人葛尚平分别担任男女宾客代表的情况看,则姚氏或许为该校学生。这样一对新人的结合,颇近于晚清“学堂知己结婚姻”的新潮理念,故被同时代人誉为“创新婚礼”之先声。        

    婚礼于月日午后三时开始,张园园主张叔和为主婚人,负责宣读证书,致祝词,海务本女学堂校长吴畹久及其夫人分别担任男女宾客代表人,分颂祝词,廉隅代表新人致答词。

     当时可谓热闹非凡,中式的婚礼习俗一概不用,而是由证婚人宣读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介绍人、证婚人宣读颂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一时颇为热闹。

这场被赞为"一堂新礼,彬彬可观,实为文明结婚之先导的"文明结婚",最引人注目处莫过于婚姻礼式的改变,全套礼节分为三节。图片

第一节为行结婚礼,新郎官与新娘子交換饰品后,即对立行鞠躬礼。第二节为行见家族礼,先谒尊长叩头;再同辈;次下辈,彼此鞠躬行礼毕。第三节为行受贺礼:男女宾代表人读颂词后,各执一花插于新郎、新娘襟上并鞠躬。然后新郎官与新娘子 行鞠躬礼答谢宾客。此后可进入宴饮阶段。

    张园所举行的这一场文明结婚仪式,实为中华大地引进西式婚礼习俗之先河,使清末民初时期的婚姻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西俗东进后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具体事项,也是男女平等这一女性解放思想引导下的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体现,因而具有非凡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叔和本人也是一位文明结婚的倡导者,不仅屡次为新人主婚,他的六女儿张爱墨与夫君赵月潭成婚也同样是采取新式婚礼。图片

第六回  万国大会设邮政局 张园诞生最早邮戳

     晚清上海,张园还举行过一次影响颇大的慈善义卖活动,时在1907年春。当时,中国江淮等地因水灾造成严重饥荒,急需救济。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各界纷纷举行活动,募集善款,救济难民。1907年5月,由上海的一个外国宗教组织“圣保罗会”牵头发起,决定举办一次万国赛珍斗宝大会,会期三天,陈设各种展览并有新颖游艺活动,还举行捐赠之物义卖,全部收入充作善款救济难民。经当时的南洋大臣端方批准,这次慈善义卖于5月23日到25日在张园举行。

     据新闻画社当时发行的一份《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记载,这次活动内容丰富,规模很大,“园中空地遍盖棚厂,周悬五色电灯,陈列万国精美玩器、顾绣、绸缎以及各种新奇美术出售,并由各国官商及贵绅夫人、清客串戏、弹琴、唱歌,演放各国新到电光影戏、焰火、日本柔术、戏法,兼设博物院埃及古物,洵为数千年来遍地球所创见,亦通商六十载未有之盛举”。

     这次慈善义卖活动有一个特别的纪念意义,那就是中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在张园启用。图片

    当时,主办方'圣保罗会'在活动举办期间印制了类似邮票式样的签条出售,同时刻制了两枚戳记,均为“万国振济赛珍会”七字(其中一枚四周另有英文字样)。

     有学者认为,这两枚戳记是中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在 1907年出版的«时报»上的«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上的文字中有记载:'再北有德律风处,邮政局(可与外通信及寄物),并有寄包处。在此图下方和“内外德律风”(电话)并用一屋的就是邮局,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邮政局寄处”五个大字,显然,此屋正是这次慈善义卖活动的“邮政通讯处”。图片

     由于此图是严格按照会场布置绘制的,故这个困扰大家时日很久的悬案就这样宣布结案了:1907年5月在张园使用的“万国振济赛珍会”戳就是我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张园也因此而得以共享这一荣誉。 

第七回  霍元甲张园摆擂台 吓退外国拳击斗士

       大名鼎鼎的霍元甲分别于1909年和1910 年,在张园两次摆中外拳击擂台赛,吓退外国大力士,不战自胜。图片

     1909 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在北四川路52 号亚波罗影戏院“ 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言谈中,带多少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他还在报上登广告说:'肚子上能压八百斤的铁锤,望中国人勿要轻率尝试,以免丧失性命。'

      英国大力士狂妄的言论引起国人的公愤,于是沪上知名人士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霍元甲接到邀请,便携其徒刘振声于1909 年3 月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并商定在张园搭台,“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

       为啥要在张园比武?因为当时的张园作为上海滩上一个大型的公共空间,来来往往很多过客,其中不乏社会名流,陆续在园内举办了各种大型活动,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在此举办擂台赛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图片

       于是发起人开始筹措资金在张园内搭建了“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的擂台。霍元甲在擂台两旁的台柱上书有一副对联,上联:掌扫西洋强暴;下联:脚踢东瀛横蛮。

       霍元甲并在上海各大报纸的醒目位置登出广告:“病夫国之病夫霍元甲,今来沪设擂台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懦焉”。这分明是向奥皮音叫板,上海滩顿时轰动起来。

        奥皮音应邀而来,与霍元甲以英洋1000元为彩物订下生死书,准于12月4日下午两点正式比赛。但比赛当天,却因中西证人未到齐,捕房又以为时匆促,来不及发照会而另行改期。

      当日,奥皮音与霍元甲均在现场,奥皮音还提出将来角力时不准用脚勾指戳等严苟条件,则以为中国拳术之精华而不予应允。最后,比赛终因奥皮音的失约而不了了之。

       原来此人并非什么大力士,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来中国招摇撞骗的马戏艺人,听到霍元甲的真实本领后,这个所谓的英国大力士自知不是霍元甲的对手,自然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霍元甲不战而胜,威名远震,一时传为沪上街谈巷议的佳话。

        霍元甲惊走英国大力后,上海蓬莱路一带二元里的日本柔道馆挑选10余名优秀者,来与霍元甲比武。结果日本柔道会首领被霍元甲摔倒。臂骨折断,日方大败而归。李连杰电影《霍元甲》可谓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场景。

第八回 梅兰芳上海拜码头 张园堂会首战告捷图片

    1913年秋,梅兰芳张园第一次唱堂会,登上上海滩大码头。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专程到北京,邀请名角王凤卿和不足20岁的文娱青年梅兰芳到上海演出。          

王凤卿是王瑶卿之弟,初习武生,后改老生。14岁入四喜班,后搭三庆班,汪桂芬对其十分赏识,收为弟子,向他亲授了《朱砂痣》、《取成都》等拿手杰作,并指点他《文昭关》、《鱼藏剑》等戏目。王凤卿噪音宽亮,气势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选入清内廷升平署。至民国初年,他已经是南北驰名的须生了。而梅兰芳只是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青年。

     讲定王凤卿挂头牌,包银每月3200元,梅兰芳挂二牌,包银每月1800元。其实,起初许少卿对梅兰芳的艺术估价并不太高,只肯出1400元,但王凤卿是一位热心提携后进的名家,他坚持要加到1800元,并且说:“你如果舍不得这个价,那就在我的包银里匀给他400元”。许少卿听他这么说,才勉强答应。他们到达上海后,王凤卿先领梅兰芳一起去拜访了新闻界、文艺界的朋友,如《时报》的狄平子、《申报》的史量才、《新闻报》的汪汉溪,以及文艺界的吴昌硕、朱古微、俞粟庐、徐凌云等。

     在演戏之前,金融界的杨荫荪托人找到王凤卿,要他们在张园一个结婚堂会上唱一出《武家坡》。许少卿怕鲜头被别处抢了去,起初不肯答应,后经人周旋,才算同意。图片

堂会地点在张家花园,即张园。它地处南京西路闹市区,是一座私人建造的花园,园中亦有供人游憩的场所。堂会设在园中'安垲第'的一个大厅。这也是梅兰芳首次在沪亮相,难免紧张。

    但是,这个戏梅兰芳与王凤卿合作多次,甚是轻车熟路,所以他并不慌张。那天,台帘一掀开,台下就是一个满堂彩。那段[西皮慢板]和对口的[快板]彩声不绝。观众对做功看得也很仔细,出窑、进窑的身段都有叫好声。观众对这位陌生的角儿非常友善和热情。王凤卿的唱腔则更是受到台下的欢迎。图片

    这次张园唱京剧堂会的演出非常成功,可说是梅兰芳闯进上海滩大码头的首战告捷,也奠定了梅大师在京剧界的头牌地位。

第九回 杭州文青闯进张园月份广告首炮打响

     话说当年在杭州有个爱好擦笔水彩法的文娱青年郑曼陀,曾在民间师从王姓画师学画人像,后到杭州设有画室的二我轩照相馆作画,专门承接人像写真。图片

     他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传统人物技法与从书本中学来的水彩技法结合起来,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画法——擦笔水彩法。先用灰黑色炭精粉作明暗层次,再加上水彩画的淡彩,所以他画的时装仕女,面部立体感强,色彩淡雅宜人,肌肤细腻柔和。为使画上人物'呼之欲出',郑曼陀特别注意画人物的眼珠,使观众与画中人的视线接触时,产生“眼睛能跟人跑”的效果,顿时名声大振。图片

       可当时的杭州不及上海繁荣,郑曼陀身怀绝技难以在当地施展,于是决定挟艺来沪谋生。见过上海月份牌中的传统服装仕女形象,郑曼陀觉得他们远不及自己创造的新式时装美女形象那样悦目。人生地不熟的郑曼陀决定到社会名流经常走动的张园'安垲第'去试试运气。

当时的上海自开埠后,工商经济曰益繁荣,聚集了大量画家集聚沪地,据统计有七百人之多,尤以江浙两地为多。而当时的张园就是画家们亮相上海滩的先锋阵地,这里曾举办过法国名画,大日本水彩画展,常规性的还有每年一度的'金石书画赛会。还有更多画家将作品放在张园寄卖。

于是郑曼陀也在张园'安垲第'展览厅里挂起四幅用擦笔水彩画成的时装美女画,他的画作风格细腻润,造型准确,色彩鲜丽光洁,构图丰满充实,尤其是所绘少妇,婀娜动人,被时人说成是呼之欲出,眼睛会跟人跑而轰动。图片

正巧上海有名的善于经营的大商人黄楚九路过,他以商人特有的敏感发现这些美女形象如能用于商业广告之中,为自己带来商业好处,于是将郑曼陀的四幅美女画悉数买下,用来为他的中法大药房做广告。

    郑曼陀在张园'安垲第'一炮打响后,民国三年(1914年)他为审美书馆画了第一张月份牌《晚装图》,上面还有岭南派画家高剑父的题诗。后来他应客户的要求,陆续创作了《杨妃出浴图》、《四时娇影》、《醉折花枝》、《舞会》、《在海轮上》、《架上青松聊自娱》等描绘历史人物和摩登女性生活,脂粉气极浓的作品。初出茅庐便旗开得胜,郑曼陀的兴奋还未消退,便接到不少商家邀画的请求。原来黄楚九从郑曼陀那里觅得新式美女画的消息不胫而走,工商界看重了郑曼陀广告画所能产生巨大推动力,由此新画法一下子风靡上海,香烟公司、保险公司、印刷厂纷纷向他订画,他的约稿定金预收到数年以后。图片

    月份牌广告本身就是老上海的一种广告方式,郑曼陀擦笔水彩画法的出现更加促使它的迅速发展流行,因此吸引了不少画家从事月份牌画创作。这些画家都有一套原来的本领,有的是从画中国画过来的,他们就用勾线加色彩来画月份牌,众多画家也都先后采用此法来画月份牌。

    郑曼陀还与水彩画家徐泳青合作画过一些作品,如两人在民国13年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画的《秋色横空人玉立》,曾被评论者认为是早期月份牌画中较好的一件作品。中国早期擦笔水彩月份牌画家还有周柏生、丁云先、倪耕野等人,而郑曼陀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被公认为是中国广告擦笔绘画技法创始人,民国时最杰出的月份牌广告画革新者。

第十回 中国首届裸体画展张园设展引发狂议图片

      1917年,刘海粟率师生在上海张园'安垲第'举办中国首届裸体模特画展引起轩然大波,轰动中国。     

    刘海粟被认为是首个在中国艺术教学中引入裸体模特的人。

    话说 1912年末,年纪轻轻的刘海粟与几个志同道合的画友创立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也就是后来享有盛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将人体模特第一次带到画室,开创了中国人体艺术的先河,是早期中国的人体艺术。

    1917年,他在上海张园'安垲第'举办了上海美专的教学成果展,因其中包含学生人体习作,令许多人无法接受。当天,前来赏画者络绎不绝。可作品中有在校学生的人体习作,这在保守的年代里,无疑是伤风败俗之举。一时间,作为校长的刘海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根本无法忍受,最先唾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在她的带动下,时人纷纷议论。有人还撰文称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

    但刘海粟天生不是循规蹈矩的画家,不是温文尔雅的艺人,他的骨子里尽是“反叛”。面对冷嘲热讽,他索性以“艺术叛徒”的名号自称:“伟大的艺人,只有不断的奋斗,接续的创造,革传统艺术的命,实在是一个艺术上的叛徒!”就这样,刘海粟开始了他漫长的辩诬之旅。                                       

    没几天《申报》、《新闻报》就刊登了上海市议员姜怀素呈请当局严惩刘海粟的文章,将上海社会的淫靡之风归咎到刘海粟的离经叛道。还有上海县长危道丰下令禁止人体写生课的消息,“欲为沪埠风化,必先禁止裸体淫画,欲禁淫画,必先查禁堂皇于众之上海美专学校模特儿一科,欲查禁模特儿,则尤须严惩作俑祸首之上海美专学校校长刘海粟……”

     刘海粟毫不示弱回信驳斥,此事还惊动了五省联军统帅孙传芳,作为没落的封建势力代表的孙传芳最终还是选择了与法租界领事团交涉关闭上海美专,通缉刘海粟,但最后恰恰是领事团保护了刘海粟。

    1919年8月刘海粟又在静安寺“环球学生会”组织了人体画作的展览,就在老师和学生在布置览的时候,从外面闯进来两个年轻人,以张挂淫画为由强行关闭画展,不过,为了美专免遭关闭的厄运,刘海粟不得已作了让步,一时不再开办人体写生课。风波过后,刘海粟又明目张胆地开课了,并领着师生在上海、江西等地先后办展,遭到的压力和谩骂自然更甚。图片

    裸体模特风波前前后后持续了近10年,最终上海美专使用真人模特教学合法化。《申报》发表评论称,“刘海粟三个字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心头上,已经是一个凹雕很深的名字。在艺术的圈子里,他不但是一个辟荒开道的人,并且已是一个巍巍树立的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