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家长:不做控制孩子的父母

 富书 2022-09-29 发布于北京

进化妈: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把掌控感一点点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在摸索中成长,让孩子觉得舒服、放松,从而最大可能地去做自己。

作者:青允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最近《亲爱的生命》热播,刚上映没几天,已经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特别是妇产科医生杜帝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从小在家庭冷暴力下长大,妈妈五十岁还想生弟弟……

有网友评论说:家里是有皇位来继承吗 ?五十多的年纪还生,生完了是不是还要老大去养,老大不养的话 ,是不是还要道德绑架?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深入骨髓的。

《原生家庭》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深入人心:我什么都不羡慕,唯一羡慕那些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眼里透着的自信的光,是我无论怎么弥补,都没有的。

难道遇到不成熟的原生家庭,遇到不成熟的父母,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豆瓣评分8.6的《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深度解说如何和父母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

作者琳赛·吉布森,是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20多年来对不成熟父母的破坏性本质和长远影响有深刻洞察,为拥有不成熟父母的成年人提供心理治疗。

她认为,对那些生活在不成熟的父母所带来的痛苦阴影下的人来说,最好的改变方式是自我联结,而并非自我纠正。

我们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在良好的原生家庭下长大。

父母深沉的爱,孩子招架不住

弗洛伊德曾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一定会以不同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日复一日错误的相处模式下,两代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拼命地想逃离家。

微博上曾有个小调查:“你的父母曾经打着爱的名号,对你说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

有几条高赞特别扎心,甚至被网友们归纳了类型:

引起负罪感:我要不是为你了!我早就……

激发内疚感:妈妈为了你把工作都辞了,为什么你还是进不了前三?

增加恐惧感:你如果非报这个专业,就别叫我妈了,我不是你妈!

父母爱子心切,容易用强烈的付出感浇灌出沉甸甸的爱,但这沉重的爱,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甚至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

父母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把所有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得细致入微,倾尽所有去爱孩子,但是孩子不仅不领情,还与你越来越疏远。

其实,父母太过深沉的爱,孩子受不了。最可怕的父母,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的人生。

孩子想穿这件外套,你说今天有点冷,换那件,不换不行;

孩子想吃火锅,你说火锅没营养,让孩子吃鱼,不吃就是不知好歹;

孩子想去学踢足球,你说打篮球能长个子,让孩子打篮球,孩子不喜欢就是不听话。

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认为: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是教导主任口中的“煤球”,被要求退学。

但是他的爸爸马浩文则认为:考试成绩只是代表目前这个学生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代表将来他会达到什么高度。

即使儿子现在成绩很差,他也一直鼓励儿子说“你是最棒的”。他在意的不是儿子的成绩,而是他的脑子是不是在睡觉,常常鼓励儿子要动脑思考。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非常扎心:

马飞妈妈:“我是他的妈妈,我是为他好。”

马浩文:“再也没有比'为他好’更恐惧的借口了。”

“我是你妈,我是为你好”实际上是在以爱之名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思想。

冰心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尊重孩子,才是真正对孩子无限极好的方式。

保持清晰的边界感,给孩子正确的爱,让孩子自由成长,才是成熟的父母。

原生家庭的伤,影响孩子终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原生家庭给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温暖的家庭可以培养出自信勇敢的孩子,而被忽视打压的孩子,很容易自卑怯懦,安全感不足。

犹如《女心理师》中的蒋静,被母亲掌控30年,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蒋静是一个已经30岁的人,不谈恋爱,没有工作,没有自由,从小到大一定要按照母亲的意愿生活,那种压抑的窒息感让她手足无措。

母亲因为婚姻失败丈夫离去,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她对女儿的教育和控制达到了失控的地步。

她每天强迫女儿练习不喜欢的钢琴,一遍一遍地重弹,从小到大经常羞辱和打击女儿,甚至连她剪什么头发,穿什么衣服,言谈举止方方面面都严格控制,女儿活得像个机器人。

她的步步紧逼令女儿窒息,不停地暴饮暴食再催吐,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对于孩子来说,家虽小但却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曾说: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仅是给孩子舒适的生活,而是每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

孩子在家里不仅能够学会生活技能,还能跟着父母学着如何为人处世。未来的人生观与婚姻观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在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时,不要忘记,我们也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

身边一位女性朋友,她认为摆脱原生家庭最快的方式就是和她的男朋友结婚,组成自己的小家。

可是后来,她和老公吵架,老公的一句话让她惊慌失措:“你怎么和你爸妈一个样子呢?”原来,她活成了曾经她最讨厌的样子。

黄仕明说过:不要疗愈你的原生家庭,而是疗愈你的内在家庭。

关于原生家庭,最让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是:“都多大了,还在埋怨自己原生家庭?”

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重建自己的内在家庭。

不让自己曾受过的委屈让孩子再经历一遍,不让自己曾走过的弯路让孩子再走一遍。

就像上面所说的《女心理师》中蒋静的妈妈,自己没有活明白,她就去折腾女儿。

如果她在丈夫离开后,努力进取,把培养女儿的那股劲用来打拼事业,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做好自己,争取做好孩子的原生家庭,才是成熟父母的核心重点。

不控制孩子,才是给孩子正确的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在“足够好的妈妈”中提到父母的分寸感: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所期望,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最终控制权与决定权一定在孩子手上。

在家庭中,我们往往既是孩子,又是父母,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尽力不被父母控制,同时也要尽力放弃控制孩子,否则,我们仍会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1、释放孩子的想法与激情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中说:当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激情时,内在世界就会枯萎。

父母太过压制孩子的想法与激情,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他们常常用轻视自我的评论来淡化自己的担忧,比如“我知道这很蠢,但是……”或者“这件事实在是太小了,我都不好意思承认”。

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合理的,强烈的情绪会让他们尴尬。

甚至成年后,会有许多人试图通过沉迷于各种人际关系和外部事件,来填补这种自我忽视所带来的空虚感。

2、释放孩子的情绪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应该有情绪,即使有,也是错误的。

特别是总靠“批评和打骂”处理问题的父母,孩子被“屈打成招”,孩子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终会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逐渐孩子内心越来越孤独,引发性格扭曲。

如果孩子长时间纠结在情绪之中,便会看不到其他,或者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妨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更可怕的是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地处理情绪的办法,漠视他人的感受,情绪感受力弱、情商低。

3、释放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决定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信念与决定:认为自己是谁,渴望一个怎样的未来。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特别自信,眼睛明亮,笑起来像朵花。然而眼睛的光却渐渐暗淡下去:

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很多父母不分场合地宣泄自己情绪、控诉孩子没出息的时候。

却丝毫没有发现一旁握紧拳头、畏畏缩缩、无所适从的孩子正遭遇着怎样的心理创伤;

孩子不小心闯祸时,家长大发雷霆批评指责孩子,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错,殊不知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中成长。

只要不是大错,不仅有利于孩子构建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味地压制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写在最后:

把小鱼放在鱼缸里,几年以后小鱼依然还是小鱼。

当有一天把小鱼放进池塘,没想到小鱼竟然疯狂长大;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教育是一种内在世界的追求,它受到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把掌控感一点点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在摸索中成长。

点个在看,好的父母就是定海神针,会让孩子觉得舒服、放松,从而最大可能地去做自己。

作者简介:青允,富书专栏作者,用文字激励自己,同时温暖身边人,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