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中原——河南博物院11

 ldtsg1957 2022-09-29 发布于四川

泗水捞鼎画像石

“泗水捞鼎”一事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此“周鼎”据传是禹铸九鼎之一,《史记·禅书》:“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按张守节《史记正义》:“器谓宝器。禹贡金九牧,铸鼎於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馀八入於秦中。”荆山或为徐州城东北之荆山,徐州(古称彭城)亦禹画九州之一,秦始皇在彭城捞鼎未果因而徐州大运河(古泗水)一带有“不捞河”遗迹,捞出的石头在两岸堆成长长的石梁“秦梁洪”即由此得名。

整幅画面的中央刻有泗水桥,桥呈拱形,桥面上有护栏。在桥正中偏右处有一面建鼓,鼓上羽葆飞扬,鼓两边各有一鼓员执桴击鼓,人物呈现出节奏快捷的舞蹈状。左侧桥面处有一辆马车,车上坐二人,拉车的辕马在引颈嘶鸣,显然是受到惊吓而咆哮动怒。在泗水桥两端各有二人正拉绳提鼎,四人身体均向后倾斜,呈现出奋力拉绳的样子。绳子的下部已有缺口,表示断裂。桥下的水面有一龙跃出,龙头左侧有一倾斜着的大鼎,鼎的下部连着断裂绳子的另一端,象征着龙齿咬断了绳子。跃出水面的龙两侧各有一船,船上各有两人敲击乐器助威,似为惊吓出水之龙。此外,在泗水桥两边有轺车、行人、阙等,似街市。阙门上有朱雀、羽人[1]。从画像砖的内容来看,整块砖表现的是秦始皇泗水捞鼎的历史故事。

从这块画像砖所体现的社会思想来看,内容主要表现的是秦始皇得不到九鼎的故事,寓意强盛的秦王朝气数已尽,很快将改朝换代了。表现出汉代人对于秦亡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以及对汉得天命的肯定。

拜谒、二桃杀三士画像砖

东汉(公元25- 220年)新野县出士

画面左为车骑迎驾,右端为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左边一人手中捧桃,中间人伸手从案上取桃,右边-一人橫剑于胸,作自刎状。表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自恃有功,目空一切,国相晏子用二桃之计杀之的故事。故事显示了晏子超人的智谋,同时也澶染了“杀身成仁”的主题思想。

黄釉扁壶

黄釉舞乐扁壶是北齐武平六年制造,1971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高20厘米,宽18.5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胎质,通体施褐黄色釉,形状如蒙古族盛水用的皮囊,壶身两面有相同的图案, 名为“胡腾舞”,似为同模印出,中间一人举手, 抬头,耸肩,提胯,翩翩起舞,左边而人各持琵琶和铙钹, 正在演奏,右边一人挥动手臂,好像在是指挥,另一人吹奏横笛,一共五人,从其着装看,他们均为胡人,然而这是一件汉人用品,从此也可以看到当时汉文化和胡文化的结合。

刘根造像碑

魏正光五年(公元524 年) 文物,清代光绪年间出土于河南洛阳,碑长144厘米,高37.5厘米,厚14厘米,此碑中部线刻释迦说法图,左右分别刻造像题名和题记,题名中的侯刚、乞伏宝等人于《魏书》中有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豫博的每周一品

每周一品丨刘根造像碑

考古与历史

风云际会——汉魏帝都与帝乡

洛阳在西汉时为汉王朝的东方重镇,新莽时定为东都刘秀起兵于南阳,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之后曹魏、西晋、北魏晚期均以此为国都。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今许昌)。三国鼎立,魏霸中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洛阳、南阳、许昌作为汉魏之际帝都与帝乡,不仅演绎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而且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

大风起兮——庄园经济与文化

庄园经济是两汉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征,世族大家的庄园,既是财富的创造地,又是家庭成员的居所和抵御外侵的坞堡。

庄园之中亭台楼阁林立,人们相互拜谒,畅饮美酒,载歌载舞,在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彩的文化。在这些规模巨大的田庄中,农、林、牧、渔以及手工业、商业多业并存,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