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眼中的荆芥:九大功效、十种用法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22-09-29 发布于海南
荆芥,一名假苏,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升散,主入肝胃二经,行气而兼能和血,功擅轻宣、发表、祛风、理血、解郁、升和,临床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更能变化多端,有得心应手之妙。

兹将本人临床运用荆芥的一些体会分述于后,以供参考。

图片


荆芥的主要功效


1. 祛风解表


荆芥穗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祛风而解表邪。

凡风寒束表而致头痛寒热、无汗、周身痛楚之表闭证,用之最宜,常配入复方应用,如荆防败毒散之类。

因其温而不燥,疏风之功擅长,故又常以之配入大队辛凉疏解之品而治风热感冒初起,如银翘散用之以加强疏风散热之力。

此因其配伍而异其用,可谓通治感冒之良药也。
图片

2. 清头目,利咽喉


荆芥体轻升散,上行于头面空窍,而有清头目利咽喉之功。

凡风邪上犯头目诸窍,而致头目眩晕、头昏鼻塞、耳目不清等症,无问其有无寒热身楚等全身症状,皆可用此以除风邪,风邪去则头目清,诸窍清利矣。

至于咽喉肿痛用之者,亦取其疏风利窍之功也,如清咽利膈汤、六味汤等即是其例。

图片


3. 散风胜湿以治痹痛


荆芥本为疏风圣品,此人皆知之,而又专能胜湿,则为人所鲜知矣。古云:风以胜湿,洵为至理。

凡风邪阻于脉络,湿邪困阻气机,证见周身痛楚,项背强直,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等,用此有一举两得之妙。

至于某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已成热痹者,则当于凉血活瘀配入本品,庶免其寒凉凝涩之弊,又无温散助热之虞。决不可为了“消炎”而纯用苦寒之药。

4. 治风热瘾疹,皮肤瘙痒


若风湿之邪入于营分,蕴郁化热而发隐疹,奇痒难忍,夜间尤甚,搔之不已,皮肤遍起片状红疹,治疗必须疏风祛湿、凉血活瘀,荆芥既善疏风,又能胜湿,既入气分宣郁,又入血分通络,故为治疗隐疹必用之品。

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谓血行非指纯用血分药,乃令血行流通之意耳。风药自可通络宣郁行滞,故不可缺也。

5. 除颜面㖞斜


颜面神经麻痹而成口眼㖞斜,考其原因甚多,总属阳明经络受病,以阳明之脉上行于面也。

若单纯风邪袭于阳明络分,则当用荆芥以散风邪则愈矣。

若阳明腑实,大便秘结而致口㖞不遂,必俟其积滞化,腑气通,病当向愈,方中宜加用荆芥穗以助其活络之功,则收效更捷矣。

故曰,荆芥为阳明行经之药。凡头面诸疾属阳明经络受病者,用荆芥自能行诸药直达病所。但若属肿瘤压迫颜面神经,则荆芥无功矣。

6. 助脾消食


荆芥辛温芳香,故能醒脾开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司消化之职。若中州湿阻寒凝,脾胃运化失职,胃不能纳,脾不能化,诸病生矣。荆芥辛温芳化,温以通阳,芳以化浊,为醒脾开胃之品。

凡湿邪困阻中宫,用此得心应手,其效超过甘温补中之品。若属湿阻中宫,胸闷不畅,肺气不宣,中满而气逆,用散药、补药、化湿等法皆不效者,于对证方中加入本品,用之甚灵。

图片


7. 治诸出血证


荆芥炒炭用而能入血止血,故为止血要药,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候。

如:①肠风便血:肠风者乃风邪留恋于肠中而致便血不止,荆芥善除风邪,炒炭后入于血分搜剔肠络中之风邪,故治肠风便血,其效甚捷。

若便血之由湿热下迫者,用之尤良,以风能胜湿故也,当配黄柏、山栀,则下焦湿热必去而愈。

②吐血盈口:多是胃热上迫,或肝郁逆上,用炒荆芥既能疏风(火郁发之),又能止血(血见黑则止),且有疏解肝郁和血之效,故治吐血有效。

唯肝硬化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胃大出血,及肿瘤出血则当从外科处理,不可延误。

③崩中出血:妇女非经期,子宫忽然大量出血名崩中,其原因甚多,若因暴怒之后,气郁且热,下迫胞宫而致崩中者,除用止血凉营之剂外,必须配以疏调解郁之品以和之,荆芥可为首选,况其又具入血止血之功。

妇人带下而用荆芥即是升和疏肝之意,与崩中证虽不同,其义有相通之处。

8. 破结解毒,为疮家圣药


疮疡之为病,全是气血壅滞,热郁不散,结聚成毒,轻则为痈肿,甚则为疔毒。推究其病机,一言以蔽之曰“结郁为病也”,若郁开结散,则何毒之生?

荆芥开郁疏调营卫,有开郁散结之功。

凡疮疡初起宜宣解热毒,不使增重,重者清热解毒,然无论热郁轻重,皆当疏调开郁为法,故以荆芥为要药。

若是后期已成虚疮者,自当补益气血,然纯补须防其留邪为患。

故疮家早、中、晚各期均宜酌情配以荆芥:故曰疮家圣药也。

9. 升阳


一般认为,升阳药物当选柴、葛、升麻之属似乎已成定局,然不知凡是风药,则每有升阳之意,况荆芥入阳明气分而疏调升和,入厥阴血分而解郁和血,性温而不燥,通三焦而和荣卫,非若柴、葛、升麻升散之太过,麻、桂、羌、独而辛散者过烈也。

故欲升阳者,当选荆芥,不亦宜乎?

图片


荆芥的临床配伍应用举例



荆芥是辛苦温、芳化升和之品,以辛走气;炒入血,既解郁,又通阳,芳香疏化,升和醒中。

不论表病里疾,在气在血,皆可应用,配伍得法,其效甚捷。举例如下。

1. 荆芥配黄芪


既能益气固表,又能疏调气血,荆芥助黄芪补中而兼化湿郁,使益气而无满中之虑,补益而无恋邪之患。

2. 荆芥配防风


防风辛甘微温,解表升浮,搜肝泄肺,为祛风要药。

二药相伍则疏散风邪之功更捷,凡风邪为患,皆当荆、防并用,以收除风之效。

又因其皆能搜肝泻肺,故又用于肝热日久,肺热郁结,上焦风热所致的肝热头痛、风火头眩、肝热目赤等证。病虽为热证而不避其辛温者,取其善能解郁,所谓火郁发之也。

图片


3. 荆芥配羌活


羌活味辛苦性温,气雄而散,味薄而升,入少阴厥阴气分,配荆芥以理游风,祛风湿而利关节。

羌活专行气分,荆芥兼能入血,俱善祛风胜湿,合用则有协同作用,而为风湿痹痛之要药。肝经郁热时又可疏散其郁结。

惟当注意实热或虚火时慎用。

4. 荆芥配黄芩


黄芩味苦,泄中焦实火,酒炒上行于肺,郁热在上焦,风湿阻于中上二焦时,以荆芥配黄芩用之最妥。

以其既能疏风清热,又能泄火热、祛湿邪,故能表里两解,而治风热化火,郁于中上二焦者。

5. 荆芥配木贼


木贼体轻而中空,味苦微温,能发汗,擅退目翳。

目翳的产生,多是肝热郁火,上蒸于目。目为火户,肝家主之,风热入于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必用木贼祛之,配以荆芥者,以其入肝而善祛风热也。

6. 荆芥配地榆


地榆苦酸微寒,性沉而涩,入下焦,凉血分,主治肠风、崩中、血痢等因热郁下迫血分而致出血之疾。

凡出血之证,清则血止,过凉则寒凝,甚则血分瘀塞,为害非浅。

如配以荆芥,既能清血分之郁热而止血,又能调和血分以畅气机。习惯上炒黑用之,如有荣卫不和或湿邪留恋,则不必炒用。

7. 荆芥配大黄


大黄大苦大寒,走而不守,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因其性猛,故号将军,又入血分,有化瘀生新之力。

配以荆芥,能倍增其力,且将其引入气分,既能温以化瘀活血以通络,又能避免其功之过猛,故有表里合用、气血双调之功。

图片


8. 荆芥配白术


白术味甘苦温,燥湿健脾,补中益气,常与参、苓共为补中之剂,今配合荆芥,旨在防其滞膈满中之弊,因荆芥善能宣郁化湿、疏调气机、疏化升和,故能醒中阳,消痞满,助运化,增强参、术的补益作用。

9. 荆芥配川楝子


川楝苦寒入肝经泻火解郁,常用于肝经郁热所致的胃脘痛、少腹痛、疝痛等,惟其病机属热者方宜,若寒痛则不宜用。

川楝为厥阴气分之药,配以荆芥,借其升和疏调之力,能增强疏肝解郁之效,更能解除湿邪郁热,故用金铃子散时,加入荆芥炭,则收效更佳。

10. 荆芥配片姜黄


片姜黄苦辛性温,入脾肝经,为血中之气药,有下气破血、除风消肿之功,亦为行气开郁之物,故升降散用之以升降气机之用。

若配以荆芥疏肝解郁,则开郁疏调,流通气机之力益增,二药配伍,广泛用于诸郁不开。

如气郁、湿郁、痰郁、食郁、血郁、火郁及寒凝、冰伏等因药误所致郁结不开之证。

笔者临床用荆芥一药多有效验,故述之以助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