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的镇江人

 镇江风情 2022-09-29 发布于江苏

最近看关于“俄乌战争”方面的新闻,据说截止到9月,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坦克损失已超过1000辆,突显了俄罗斯军队在六个多月的战争中遭受的消耗。

俄罗斯损失如此多的坦克,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国家提供乌克兰的反坦克武器非常先进,二是由于俄军战术运作不利而导致。

乌克兰士兵演练美式标枪反坦克火箭弹,当然,乌克兰向德国也采购了大量RGW 90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代弹药火箭专家”的镇江人吕去病。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角逐。志愿军凭借国产火箭炮等反坦克武器,打破了美军的坦克优势,迅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争得了主动权。

吕去病作为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专家,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大功。

图/抗美援朝期间吕去病(左一)与谢光选(中)等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

志愿军使用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

01

1915年4月19日,吕去病出生在镇江市丹阳县的云阳镇,他是大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的第二个孩子,长子起名去疾,所以次子起名去病。

1933年,吕去病就学于民国中央大学,国家贫穷、落后、受人欺压的历史,使吕去病立志专攻兵器专业,将来报效祖国。1939年他在中国军政部兵工大学部兵器系毕业后,又去美国阿伯丁兵工学校学习了8个月的轻兵器,1945年学成回国,回国后在军工部门工作。

1949年南京解放后,吕去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械部担任技术员和副课长。第二年,他听从组织安排,从山城重庆来到北国沈阳,在国家重要的兵工企业——沈阳五二工厂承担火箭研制任务。

这一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综合国力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差实在太远了,面对着敌军拥有的庞大坦克部队,拥有着快速突击力、机动力和强大火力、防护力的敌军坦克,志愿军伤亡严重。

入朝初期的前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没有专门的反坦克部队,更缺乏反坦克武器,怎么打仗呢?战士们主要使用火箭筒、地雷、集束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来进行反坦克作战。

地雷、集束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这些武器都需要战士们进行埋设、投放,危险系数太大,往往人还没靠近,就已经成为了敌人的活靶子。

一定的射程外的攻击,就是火箭筒了。

能否有效反制敌方坦克,成了志愿军争取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时的新中国,只有靠自己生产反坦克武器。

破局,是从一种美制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开始的。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战场上缴获了一批美制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具体型号为M9型。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带着这些M9巴祖卡“火箭炮”到了抗美援朝战场。

使用M9巴祖卡开火的美军士兵

这种美制巴祖卡火箭筒性能良好,威力大,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大量使用,成为了我军手中为数不多的反坦克利器。

但这些库存的几百门巴祖卡“火箭炮”很快就在战争初期消耗殆尽。面对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志愿军急需一种轻便的大威力的反坦克武器。

1950年10月,志愿军第40军在“坪洞战斗中缴获了几门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炮”,立即送回国内,交付给东北兵工局。

使用超级巴祖卡的美军士兵

1951年2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反坦克武器研制任务,东北兵工局的沈阳五二兵工厂承担了反坦克火箭弹和炮兵火箭的研制任务。兵工厂迅速组建了由吕去病担任组长的研制小组,开始实施逆向测绘仿制。

“超级巴祖卡”火箭筒配备的高灵敏度机械引信、大口径聚能装药、硬铝壳体、速燃发动机装药等技术门槛太高了,当时我们国内兵工厂的技术力量是不够的。要完成这项任务,吕去病心里确实没有十分的把握。接到命令后,他压力大得好多天都没有睡。

不过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态,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关。

图/吕去病在研究产品设计方案

02

吕去病突然想到,东北解放后我军曾接收过一批日式火箭弹的资料。那么,是否可以利用这批日式火箭弹的技术基础,来仿制美制超级巴祖卡呢?

日本的这批“四式”70毫米火箭筒技术是从德国弄来的,二战时日军遇到了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日本自己研制的反坦克武器性能极低下,无法对谢尔曼坦克造成威胁,于是日本请求德国支援新型火箭筒技术。在1943年夏天,德国通过U型潜艇把RPzB43型火箭筒的实弹和技术资料秘密运送到日本,随后日本以此为基础研制出“四式”70毫米火箭筒,并计划在位于中国东北沈阳的南满陆军兵工厂进行量产。

还没量产出来,1945年日军就投降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南满陆军兵工厂被我军从国军手中缴获,工厂里保存的“四式”火箭筒资料图纸也一并被缴获。

日本的四式火箭筒,口径为70毫米。

找到了资料图纸,吕去病就不焦虑了。

他带着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有时通宵达旦地干,没有人叫苦喊累。

三个月后,一款结合了美制超级巴祖卡和日本四式火箭筒的优点,使用美式超级巴祖卡结构的低档钢制发射筒,发射技术门槛比较低的四式火箭弹(135式90毫米涡轮式火箭弹)

这款火箭筒定名为51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新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筒就此诞生,随后51式火箭筒开始大批量生产,很快就生产了4800枚火箭弹,迅速发往志愿军前线。

51式火箭筒装备部队以后,极大地改变了志愿军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对美军坦克实施近距离爆破的状况。  

美国的火箭筒是硬铝合金发射筒,当时中国铝合金产能不足,51式改为了整体式的钢制发射筒,比较重,但用这种火箭弹打击敌方20-30吨中型坦克绰绰有余了。

战场上效果太好了,随后志愿军派了一个排来兵工厂厂坐催,东北军区炮兵司令万毅也来厂督促。工厂紧急投产,生产出一万枚送往前线。

又过了三个月,吕去病带着团队又研制成功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弹──241式90毫米单孔尾翼式反坦克火箭弹,采用单孔喷火发动机,最大射程780米,有效射程200米,破甲威力大增,能穿透152毫米厚度钢板。

这些反坦克武器投产后,就大量运往朝鲜前线,当年年底就完成了20万发的生产任务。

志愿军利用国产火箭弹和苏制反坦克炮,组建了各级反坦克分队,形成了完整的反坦克体系,使我军的反坦克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1年10月,美军发动了“秋季攻势”,集中了第72坦克营,韩国战车第31大队的全部兵力,一共40多辆坦克,企图攻占我东线要点鱼隐山。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组织了装备40支51式火箭筒的反坦克大队,志愿军带着这款反坦克神器,在三天时间里与美军的坦克部队交战十余次,击毁美韩军的坦克和战车多达38辆,而我方的反坦克大队的损失非常轻微。

有了51式火箭筒,美军的这次坦克劈入战就成了笑柄,鱼隐山成了美军的伤心山。

一个多月内,志愿军带着51式火箭筒击毁了美军坦克282辆,打退了敌人坦克群的猖狂进攻,打破了美军的“刺猬战术”,扭转了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向敌人坦克冲锋的残酷现实。

不久,吕去病带着团队又研制成功120毫米炮兵火箭运往朝鲜前线,这些火箭弹还曾在上甘岭战役中狠狠震慑了敌人。 

用中国自己生产的火箭筒,志愿军战斗英雄汪明山一个人就以5发火箭筒弹一举击毁敌坦克4辆,并缴获1辆自行反坦克炮。

被志愿军缴获的M36,至今还停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大型火炮少,为了提高小炮的威力,吕去病和研制人员把解放战争时期兵工战士制造的60和82迫击炮超口径炮榴弹,从结构上加以改进,设计、研制成120及150毫米直径的大头弹和长杆弹,将小炮威力扩大成大炮威力,大大提高了步兵作战能力。

抗美援朝期间七二四厂供应前线的产品。

对于七二四厂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用周恩来总理的话就是“抗美援朝不能没有七二四厂”,而七二四厂在火箭弹方面的研制,更不能没有吕去病。

1952年,吕去病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宴请,出席中南海怀仁堂的酒会。1954年参加国庆5周年观礼活动,他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合影。

此后,吕去病在军事攻关领域大展身手,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国防科研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64年吕去病采用增程窝,两次抛射和弹化吊伞等新技术,只用57天时间就研制成五百发气象弹特急任务。同年,他在中国精密机械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使用混合装药法配制强装药”和“二次预压铜柱的研究”两篇论文,并由部令推广应用。

1965年他负责研制成两万米宣传弹,精度与射程均超过制式,破碎率由30%以上降低到5%以下。

吕去病(左)与谢光选(右)

1978年,吕去病被特邀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合影。

2012年,97岁的吕去病逝世。

在吕去病等老一辈兵工专家艰苦创业的基础上,如今我军早已几经更新换代,基层部队的轻型反坦克武器有十几种。

这些常规武器是我国兵器出口清单中一张响当当的柬帖。

吕去病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的敌人: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财狼来了,

迎接它的是猎枪!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谢兰,那个在《大宅门》里演抱狗丫头的镇江姑娘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