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苏中有余 2022-09-30 发布于山东
    植筋锚固技术又称后锚植筋,是在原有混凝土构件上用专用的工具钻孔,然后在孔中灌注植筋胶并把钢筋植入已有结构物中,待粘接材料固化后,通过粘结锚固使钢筋能作为构造或受力筋使用的一种钢筋锚固技术。
植筋施工参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检测参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一、植筋施工的优缺点
1.优点:
施工现场植筋的地方很多,主要优点有:
1)设计的灵活性:根据需要可以在钢筋混凝土的任何位置,根据结构受力特征而设计植筋的数量及规格;
2)可靠性优于预埋件: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需要与其他结构连接处预留预埋件,但预埋件位置难以准确,调整功能后预埋件的位置难以改变且施工繁琐,而植筋具有灵活性,其可靠度与预埋件基本相通;
3)比一般的铆、焊法受力均匀,材料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如焊接时的热应力等),使植筋更耐疲劳;
4)承载力大,按计算施工的植筋完全能满足受力要求;
5)工艺简单,可大大缩短工期,往往在2-3d或更短时间内就可使用。
6)钻孔直径、深度范围广、施工灵活、抗高温、可近距离焊接施工;
7)基本没有滑移;
8)造价低:以应用植筋技术较多的填充墙砌筑拉结筋为例,Φ6、8、10、12等几种钢筋,其中植筋价格在1—2元/根左右,与其他的预留预埋、钢板焊接等相差较大。
2.缺点:
随着植筋技术的推广应用,施工水平参差不齐,暴露的问题和缺点也不少,特别是工作量大,工期紧、价格低等因素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体现在:
1)没有合适的专业单位或班组、价格不合适;
2)现场工作面少,植筋工作量小,专业班组不愿意干;
3)大植筋钢筋(Φ22),质量没有保证,可以施工无法保证拉拔试验通过;
4)不愿意找专业的人,自己安排人、买材料直接施工,简化成型或施工工艺,导致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5)工艺、流程、交底等都懂、并要求到位,但实际施工中无法保证:工人水平达不到、责任心不强、验收不严等;
6)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比如钻孔直径、深度、吹孔要求和标准等,植筋胶质量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7)同一个部位多个植筋(梁端),相互制约影响最终植筋效果,虽然拉拔试验可能同一部位选1—2根钢筋,但整体受力难以保证;
8)现场一般都进行拉拔试验,没有抗剪承载力检测,梁柱节点受力尤其是抗剪承载力非常关键,后期存在风险;
9)不进行拉拔试验或拉拔试验不合格,直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0)为做拉拔试验专门施工满足要求,大面积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后期发生问题暴露了植筋质量不符合要求;目前济南市质检站要求:所有的砌体、二次结构填充墙拉结筋、构造柱钢筋等严禁采用植筋施工技术,必须进行预留预埋或膨胀螺栓固定钢板等其他工艺。
3.常见的植筋施工
1)填充墙拉结筋(Φ6三级钢)植筋施工的;
2)门过梁、圈梁、腰梁、地梁、窗台压顶、构造柱钢筋(Φ6、8、10、12三级钢)等需要植筋施工的;
3)主体结构未施工或未预留的造型、线条、空调板、飘窗板、阳台栏板、门厅雨棚等挑梁、挑板,应与主体同时施工而未施工或后增加的,进行植筋施工处理;
4)竖向钢筋偏位、水平钢筋预留偏位或遗漏、加强或加固处理所需要的植筋施工;
5)主楼周边的裙房、车库未预留梁、板钢筋,后再施工时进行植筋处理,这个梁钢筋较大,下锚较多(屋面WKL:1.7LaE),后期风险较大;
6)前期已经施工的建筑物、车库,后期再连接施工的主体结构、车库等,施工缝部位采用植筋技术;
7)施工过程中重大变更:梁、板需要拆除调整、改造加固、重新增加梁、板等需要植筋处理,如增加墙、柱、梁、板、以及对应增加的结构等;
8)装配式施工的竖向预埋筋:未预留、偏位、不符合图纸设计等需要重新植筋的;
9)施工回填土区域防沉降措施:采取植筋施工的散水、台阶、坡道等;
10)施工过程中需要植筋施工的;
施工现场需要植筋的较多,施工也有较随意、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甚至有人认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未按图施工、重大变更等都可以采取植筋进行处理,其实不然,没有专业单位或班组、过程中不重视把关,不进行随机抽查检测,则风险绝对很大,甚至埋下重大质量隐患,曾经一段时间,公司严禁进行植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预留预埋,凡是需要植筋的,必须由专业单位施工,并进行拉拔试验,超过的费用转相关团队和主要责任人,有效地降低大家对植筋施工的依赖性。
二、规范要求
根据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相关要求(见下图),其中相关要求:
1.15.1.5中当植筋的植筋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
2.15.2.3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应按15.2.3公式进行计算;
3.15.2.6  承重结构的植筋的锚固深度应经设计计算确定;不得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家计算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4.15.3.1 当按照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Lmin应符合构造规定;

5.检测结果依据参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中C.5(检验结果评定)相关要求。

三、现场存在问题
1.一般填充墙拉结筋、其他一些小直径植筋,相对而言,质量有所保证,只要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交底、把关、验收、做实验等,其中试验必须是随机抽查,严禁提前或特殊加工应付拉拔试验。

2.框架梁植筋,重点就是框架梁植筋,存在问题较多,风险较大,主要问题有:
1)部分项目植筋的锚固长度没有经过设计计算确定,按照常规做法或网上查询相关数据进行植筋;
2)有按照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10d的,也有取15d的,施工中未对植筋深度进行检查;
3)框架梁植筋端部有扶壁柱时,其植筋锚固长度还可以满足,如果是剪力墙(200—300mm),则肯定是不能满足植筋长度,需经设计计算或重新出方案进行处理;
4)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植筋的影响,虽然规范要求: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但一些项目原构件混凝土外露时间较长,强度降低明显,严重影响植筋的质量和效果;
5)现场施工缝在植筋前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往往植筋后无法进行剔凿,否则破坏植筋的效果,若不处理则影响施工缝部位混凝土施工质量。原则上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采用高一标号微膨胀混凝土,实际施工中按照大面积普通混凝土施工,导致后期混凝土收缩裂缝、渗漏等;
6)工程技术人员通常非常关注构件的承载力、变形、裂缝等是否影响结构安全和是否满足正常使用因素,而忽略受力钢筋的锚固不足也会对构件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发生破坏,影响正常使用。构件的承载能力通过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完成,如果“握裹力”丧失,钢筋在混凝土中发生滑移熟称“抽钎”,构件就会发生较大的裂缝,钢筋和混凝土就不能共同工作,构件承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结构安全,即拉拔试验钢筋被拔出或混凝土产生裂缝、破坏等;

植筋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认为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重点难点,甚至找几个技工都能完成,针对屋面框架梁、悬挑梁、悬挑板等主要受力构件、重要的承重结构,一定要慎重对待,建议找第三方专业施工单位或加固公司进行施工,虽然可能要产生一部分费用,但是相对有保证,质量让人放心,如果不重视和对待,导致施工完成发生问题再进行加固和处理就得不偿失。
植筋施工技术有好多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需要技术人员重视和对待,仔细研究图纸和规范要求,凡是没有图纸设计或私自调整的,原则上不建议私自凭经验施工,经验虽然很好,往往吃亏就吃在没有理论基础和规范支撑的经验,特别是一些甲方为了追求速度、节约成本,施工单位铤而走险,最终导致质量隐患和风险,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