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澳洲拾零(一)

 冬歌文苑 2022-09-30 发布于北京

澳洲拾零

2022年6月中旬我与妻子来到澳洲悉尼,为照顾外孙,我们将在这里待上一百来天,由于忙于家务,加上语言不通,我无法融入澳洲这个陌生的世界,不可能深入到澳洲的整个社会的深处探个究竟,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了解一些社会表面的现象,应家乡友人之约,把一些自以为值得借鉴的东西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

一、城市环境管理

澳大利亚的人居环境无疑是非常洁净雅致而优美的,我住在距悉尼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三角旗山(英文名pennant hills)社区,属霍恩思比(hornsby)郡管辖。该社区拥有多个方方正正周长约1.5公里的别墅组团,每个组团五六十来间别墅,每栋别墅占地在800——2000平方米之间,住房面积约有两到三百平方米左右,这些别墅都掩映在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别墅组团四周便是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

社区内每栋别墅的房前屋后树木的整枝打叶、草坪的修剪、门前的清洁卫生均由各户主负责。而公共区域的卫生由清扫工负责清扫。这里的清洁工都是年轻人,各种肤色的都有。他们清扫地面的工具不是扫帚,而是肩上斜挎一个功率很大的吸尘器,清扫地起来既轻松、又干净、快捷,那些清洁工在做清扫工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一副轻松而悠闲的神态。

这里的垃圾处理是把分类的责任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了家庭。这里的每个家庭有三个大小一致的绿色垃圾桶,分别有三个不同颜色的桶盖。红色的桶盖表明这个垃圾桶是放置不可降解的垃圾的,如电池、泡沫及塑料包装袋等等,第二个是黄色的盖子,表明这个垃圾桶是放置可回收的垃圾的,诸如饮料塑料瓶、玻璃瓶、金属容器、包装纸箱、书籍报刊等。还有一个绿色的盖子的垃圾桶是用来装庭院内整枝打叶残留的枯枝败叶的。这个社区每到星期二晚上户主们就将装有垃圾的桶子拖到路边上(这里的垃圾桶平时在住房院内),且将开口朝外,清晨人们尚在睡梦中,便有垃圾清运车开来,各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有不同的专车清运,每辆车只有一个人,到户主门口,垃圾清运车车身与车厢的结合处便伸出一个机械臂,将要清运的垃圾扣住,倒扣进车厢靠前的一个漏斗状的入口,待机械臂稳稳地将垃圾箱重新放回原处后,车便马上来到下一家。这里还规定,红盖垃圾桶每周都会回收,黄盖和绿盖垃圾桶则隔周轮流回收。

这里没有拾荒的,如瓦楞纸包装箱,这里要么就由户主自己把瓦楞纸箱拆解并改小后装入黄色垃圾桶内,要么自己驾车将这些纸箱送到指定的垃圾场。至于建筑垃圾,则必须由户主自己用车运到社区指定的场所去处理。如果建筑垃圾量较大,则由户主出资租大型垃圾箱,由专业公司运走。

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政府管理的,尽管产权属于户主,即使是在你院子内,你想要砍伐或者修剪那必须找出十足的理由,以文字的形式申报到政府有关部门,经工作人员考察并收到批准书后方可进行,否则,将支付巨额罚款。所以,在这个社区,你随处可见各种参差不齐的、不同品种的树木花草在这里同存共生,茁壮成长。

这里更是动物的天堂。在我所居住的这个社区,养狗的几乎占住户的一半以上,每天早晚我沿着社区的林荫小道行走时,看到的主要是各种肤色的遛狗人。但奇怪的是这么多人遛狗,无论是在哪条人行道还是林荫道两边的草坪上,都看不到一泡狗屎。我开始留意观察,终于知晓了其中奥秘。这里的遛狗人无论是男女老少,牵狗绳的手上都额外带着一个不大的塑料袋(后来我知道了那是超市专门出售的狗屎袋),只要自己的狗拉了屎,主人马上用那个小塑料袋包着手,抓起狗屎,再翻转过来,将狗屎装在袋子里。完成这一切后,他们便继续牵着狗,提着狗屎,回家后将其扔进红盖垃圾桶,交垃圾分类处理部门填埋。

由于树木花草繁盛,这里的鸟类品种多,生活得很悠闲自在。每天无论是早晨还是夜里,总能听到各类鸟的欢叫声,我们家有一群特殊的鸟,外形看上去,那鸟的头上都长着带钩状的冠,像八哥的模样,它的羽毛全身洁白,叫声非常的嘹亮且悠长。我们家有一棵橙子树,一棵橘子树,七八月间结满果实,这几只鸟每天都在这里摘果子带到其他地方去吃,尽管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但从不打扰它们。

我有一个老乡家的后院长期活动着约二公斤重的两只火鸡,它们以刨食树下落叶中的小虫为生。为此,这两只聪明的火鸡在树下用落叶堆了一个直径约三米的“养殖场”,专门“养殖”小虫。每隔几天,它们便刨开落叶吃虫,吃完后又将落叶堆起来。这里的户主从不打搅它们。

环境有天然的成分,更是人打造的结果,如果我们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做到珍惜和爱护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一定也可以像这里一样,每天在这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环境里享受生活。

二、就业及从业状况

澳洲国土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到目前人口约2600多万,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矿业、旅游业、服务业。

这个国家国土面积排在全世界第五的位置,而人口仅两千六百多万,还不到我们湖北省的一半,所以这里的就业与从业状况总体上是乐观的。

首先说,用工荒永远是这个国家的常态,以一个简单的现象就可以说明这里的人工是稀缺的。由于方方面面的局限,我只能待在家里观察,通过现象来判断。在我居住期间,女儿家换了一台电冰箱,她家原来是一台单门的电冰箱,是从二手市场用三百元澳币购得的,当时拖家里来,人工花了二百澳元搬运费,几乎和购二手冰箱的价格相当。用了两年后,决定换一台容量大一点的双门冰箱,于是用二百元将旧冰箱售出,买主自然也是找搬运将冰箱拖走,来的是一个从台湾移民过来的年轻人,他仅一人用一个专制的推车将冰箱拖到他自己开来的货车后面,然后又将车厢后专用的一个升降设备轻而易举地将冰箱送到了车厢里。他告诉我,接这个单报酬是以小时计算,一个小时是200澳元(相当于人民币约1000元)这个单约需一个半小时,对方要支付他300澳元。我不由得叹息道:这个人支出买冰箱的钱还低于搬运的钱。他笑了笑直点头。在这里,修理安装水电设施,做泥瓦匠等只要是涉及人工,都昂贵得令人咋舌,女儿家一次只叫人换了一个灯泡就花了50澳元。人工如此昂贵,足以说明人员的稀缺,但是这里的就业宁缺毋滥,十分规范,不管什么职业都必须经过培训结业领证,持证上岗。

因为人员稀缺,这个国家今年的登记失业率为3.2%,远低于全世界其他国家,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次澳大利亚还是一个鼓励移民的国家。因为各种层次的人员都匮乏,澳洲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鼓励移民的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澳洲的移民门槛是最低的,高精尖人才作为人才引进成为技术移民,每年大有人在,不用赘述。我女儿在第二胎刚出生时实在无人照顾,请了一位大嫂帮助做一餐饭,每天须支付200澳元,她来自大连,与丈夫都是初中毕业,是通过劳务中介介绍过来的。当时澳大利亚理发师缺乏,出台了鼓励理发师移民的政策,正好她两口子在国内是从事理发的,于是就移民过来了。现在两口子已取得澳洲身份,也不再从事理发,其丈夫主要从事建筑行业,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工头,她以打零工为主,三个小孩,目前已拥有自己的小车,连体别墅的住房,也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澳洲每年都根据国内需求推出一些的职业给市场,如今年以来,根据国内幼师比较缺乏,就降低了这类人员移民的门槛。根据当前用工荒严重的情况 ,该国政府提出了由过去年移民5万增加到20万的议案,该议案通过议会讨论决定今年准予移民18万人。

第三,从业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也没有职业歧视。大家知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尤其是像澳洲这种政治与权力意识十分的淡薄的国家。在薪酬待遇上,这里的白领和蓝领的收入差距是不大的,甚至白领的待遇反而低于蓝领的待遇,据统计,澳洲蓝领平均周薪高达1229澳元,而白领的平均周薪为1085澳元。而且如果只要你拥有了一门技术(电工、水暖工或泥瓦工等)年薪拿到15万到20万澳币也不是不可能的。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现在就是在澳洲做普通建筑工,已拥有自己别墅,生活也十分阔绰。

前不久,我到离社区不远的一个理发店理了一个发,为我理发的是一个来自东北退休女工,她是一个典型的东北人,说话快言快语,声音也很脆,她告诉我:“她儿子在这里,她已经移民6年了,好在是在家有这门手艺。现在一周可以挣一千多澳币,生活还算是过得去。”而这也是我在周边找到最便宜的一家理发店,尽管一个发不到5分钟就理完了(只推不刮不洗不吹),花了12澳币,其他店同样的工序,标价是20元澳币。

第四,白领在我们国内备受追捧,但在澳洲人眼里,白领也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而已。我有个朋友,儿子就在悉尼税务局做事,每每与他说起这个职业来,他一笑,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一个饭碗而已,根本上感觉不到职业的优越感。他告诉我们这里,作为税官你去企业查税兑账,白开水都必须自带的。

所以,这里无论是在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眼前都是些衣冠楚楚、精神奕奕,脸上写满 阳光与自信的各种肤色的人们。

第四,澳洲的人们从业的方式尤其是白领上班一族的从业方式与国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要接送小孩,我无意中结识了一些来自中国的与我一样前来带孙子的退休老人,他们的儿女都是已移民到了澳洲,也有多数老人也随儿女移民了。他们的小孩基本上都是白领。由于疫情的原因,这里的上班族80%是在家里办公,工作全部在网上完成,很少到公司去上班,更不用说还需要每天打卡之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描述了自己儿女们同样的上班状态。

(未完待续)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刘景岗,湖北仙桃市人,中文专业大学本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过中学教育,做过市委机关文字工作,担任过镇及市直机关主要职务。在市人大副职岗位上退休。其间在多家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万字。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