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陈秋明创作行草长卷《洛神赋》:人书俱老,致敬经典

 新用户31232819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近日,书法家陈秋明创作了一幅《洛神赋》书法长卷。该卷宽70余厘米,长度达15米,由11张四尺整幅的宣纸书写而成。气势恢宏。

陈秋明向记者展示了该长卷作品。他以其特有的行草书体书写,用笔圆润灵秀,章法平和舒展,风格遒劲秀逸。该长卷洋洋洒洒,气势连绵不绝,体现了陈秋明对于书写性的理解和对线条章法整体的控制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书法清俊典雅的审美追求。

文章图片1
长卷局部

《洛神赋》作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词赋名篇,其故事迷离虚幻、文辞优美凄婉、画面唯美绝伦。历代书法家和画家都将其风采神貌付诸笔端,绘画如顾恺之的《洛神赋长卷》,书法有王羲之《洛神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虽仅存13行250余字,但在书法史上被奉为小楷之极则。

历代书法家都希望能把《洛神赋》中的文学审美与书法审美高度融合而流传千古。宋高宗赵构曾书《草书洛神赋卷》,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就写过无数传世版本,其中保存完整的两幅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

此外,明代的文徵明和祝允明均有不同书体来书写《洛神赋》。为了使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达到一致,陈秋明使用自己擅长的字体行草来创作,相得益彰婉转自然,平淡天真之气扑面而来。

就此,陈秋明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在陈秋明看来,文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正是书家理想的自由状态,是书法最高的书写境界。

文章图片2

【访谈】

在艺术的高峰期留下代表性长卷

羊城晚报:您创作这件作品的契机是什么?

陈秋明: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字帖,对《洛神赋》产生了兴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东书坛名宿麦华三先生曾临写“十三行”并撰识记以出版,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所追捧与传习,也让我对《洛神赋》的内容、书写有了初步的了解。

几十年来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学习书法,二是传承书法。我写洛神赋也是受到教学的影响,最近正好在教学生临赵孟頫版洛神赋。教学中有所感悟,有些心得,所以自己就想着也来创作一件《洛神赋》书作。

其实一年多前就考虑想写洛神赋长卷,但是比较有难度,因为字数很多,几次下决心想写,写了一半就放下了。今年就想完成这个心愿,到了这个岁数想创作一件长卷留下来,毕竟我们现在应该算还是艺术的高峰期,再过了就难说了。我认为我70岁以后的作品在质量方面还是会往更高的方向上努力。

从十几岁时就受到影响,又受到老一辈书法家的影响,最近又在教学生临写赵孟頫版,查阅了很多资料,所以激发了我一年前想做没做完的这件事,讲白就是创作激情到达了一定程度。

文章图片3
长卷局部

羊城晚报:《洛神赋》书法为历代书家经典。您觉得自己演绎有什么特色之处?

陈秋明:这篇赋这么经典,我们不同人用笔进行再创作,就好比一首好歌由不同的人去演绎,会产生新的效果。王献之用的小楷,赵孟頫用的行楷,于是我就用自己几十年的行书功底去“演绎”这部作品。

我在写之前做了很多功课,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第二要看几个版本有没有错字漏字。结果发现三个版本都有错字漏字。我就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查阅辞典原文,对照比较前人几个版本,逐一较正,补充了部分缺漏的内容。

王献之和赵孟頫是用小楷来书写的。我觉得用行草的形式去表现,书风比较流畅,可能与这篇赋的内容更相符,能表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意境,所以书写的过程带了我个人的风格。总体上书风书体跟内容相结合,可能就比较协调。

文章图片4
陈秋明对前人版本进行研究

羊城晚报:您这次在写的过程中有怎样的体会?怎样去克服其中的困难?

陈秋明:我十几年前就写了几个长卷,当时六十几岁,在艺术上还是比较成熟的,写起来的精力还比较充足。现在七十几岁了,精力虽然没以前那么好,但更加成熟老辣,人书俱老。这个时候的理解,对线条的把握,表现力方面都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我一般拿当天精力最充沛的那一段时间来写,状态很好,就写一部分,写完以后放下,第二天有空并且精神还可以,就再写一些,有时是分开来写的。

创作长卷的确需要一些经验,不同的长卷写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件2米×5米的大作品,就不可能在墙上或在桌上写,只能是趴在地上写。这个作品高度大概70厘米,刚好就可以放在桌面上,我就一段一段地写。

写之前很难找到像这样规格的纸,只能用4尺整纸一张张接起来大,共用了11张。最后拼在一起,效果、气度更连贯。

羊城晚报:您多次创作长卷。长卷创作的难点与关键在哪里?

陈秋明:长卷难在什么?首尾一致。整体风格、精神状态都要基本一致,不能虎头蛇尾,或中间脱节,那会影响整件作品的完整性。所以也考验个人的精力、功力、理解力等各个方面。

好在我以前写过一些长卷算是有些经验,计算和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每行多少字,大概多少行,大概写到什么地方等等都要考虑。

关键是行距要统一。太疏了感觉有点散,太密了也不好看,通常对行草来讲,行距的宽窄要把握好,事先要计算,四尺整纸究竟要写多少行,这就是谋篇布局。

我们可以在每行中进行调节大小轻重,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有重的地方、有轻的地方,看上去很协调。这点可以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它在章法上的协调是处理得很成功的。

文章图片5
长卷局部

羊城晚报:《洛神赋》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用书法去表达经典文学作品,书法家在其中是什么角色?

陈秋明:书法作品有两种,一种是书写自己的诗词,比如有的书法家也是诗人,另一种就是写其他人的诗词作品,运用自己的书写风格,尽可能让作品跟内容相协调。目前有大量书法作品都是书写前人的经典诗词歌赋。我们用现在的书风去演绎它。

要进行创作,首先我们要对作品内容有个了解,不是简单地抄下去。第二不能有错漏,正确运用简繁字,尽可能不要出现繁体简体混在一起出现,这是对文化修养的考验。另外我们在演绎时,挑一些相对靠近的内容去进行表达,让作品看上去尽可能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