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六十四卦的四个基本卦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跟我学易经 一德)

 一德老师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爻”又是“卦”的体现和局部或个体性表述。

论“爻”而不涉及相对应的“卦”,就会流于无的放矢与空想。

由于“爻”的变动,就会引起整个卦象的变动和变化,所以卦和卦中的爻有着不能也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爻变,卦就变”;

“卦变了,一定存有与其相对应的爻的变化”。

卦有“交互”之现象,爻有“通情”之关系。

它们的认识与表述的法则,不外乎“阴”“阳”两种类型爻象的更易而已。

所谓“交互”现象,实质就是对应所指的卦体变化的一种,也就是一般常说的“互卦”状态。

一个六爻卦体中,去掉它的初、上两个爻,以余下的中间四个爻为其卦体的取材对象,就会重新形成由四个爻组成的新卦体。

其中:

三、四、五爻组成的“经卦”为“上(外)卦”;

二、三、四爻组成的“经卦”为“下(内)卦”。

比如:

火风鼎卦的“交互”卦是其中间四个爻组成的夬)卦;

风地观卦的“交互”卦是其中间四个爻组成的剥卦;

“交互”卦,就是指“互卦”的概念。

《易经》通行的六十四卦,各有“交互”关系。

除乾为天卦和坤为地(里)卦“交互”为自身,水火既济卦与火水未济卦“交互”为彼此而外,其余六十卦都与其他卦相互为“交互”卦。

但是,一卦“交互”两次后,则又基本会回归成乾为天卦、坤为地卦、水火既济卦与火水未济卦这四个基础卦的卦象上来(反本复原)了。

为什么会出现“交互”卦的这些回归现象呢?

一个六爻卦中间的三、四两爻,是其“交互”变化的关键根据。

一个六爻卦,“交互”两次后,会形成什么卦?

这完全要由其原卦中三、四两个爻的阴阳性质与位次的搭配而定。

三、四两爻都是“阳爻”时,则“交互”成乾为天卦;

三、四两爻都是“阴爻”时,则“交互”成坤为地卦;

三爻是“阳爻”,四爻是“阴爻”时,则“交互”成水火既济卦;

三爻是“阴爻”,四爻是“阳爻”时,则“交互”成火水未济卦。

由此归纳可以断定:

乾为天卦、坤为地卦、水火既济卦、火水未济卦这四个卦,是六十四卦产生的最基本(根本、基础)的状态。

故《易经》由“乾”、“坤”两卦开始,而由“既济”、“未济”两卦结束。

因此,三、四两爻还有“心易”之说。

“心”变,则象变、“象随心变”等说的道理就在于此。

故而,就一个六爻卦三、四两个(中)爻来说,它们对卦象的确立与变化、易理的确定等意义与贡献,将是很大的,是六爻卦组合结构对未来进行分析判断表述时的基本根据。

就是用其比于人事的话,也是如此。

不论是精神与物质的交互演变,还是德业利用之“消息”,若是需要辨别其前因后果时,都需要在其(事物的)内部去寻找原因。

就一个六爻卦来说,由其内部内在的(中间)三、四爻的因素变化,就能决定其外部外在的一些相应的结果。

所以《易传》才说: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