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关系7:人际关系场景之社会

 王肖杰 2022-09-30 发布于山东
人际关系除家庭、职场之外就是社会关系了。社会关系往往是因为一定机缘而形成的,比如带“同”字的:同学、同行、同好、同乡等等;再是带“友”字的:校友、战友、书友、酒友、驴友、钓友等等。这类关系最大的特点是以情感为纽带联结,亲密度取决于感情的厚薄。
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就是朋友关系,宽泛一点讲,社会关系就是朋友关系。朋友相处之道有以下几个要点:
1.随缘就势。
不是想跟谁交朋友就能够跟谁交朋友,交朋友靠缘分。缘分是各种偶然因素综合的结果,非常奇妙。
缘分有深有浅。想想自己的同学,是跟每个人关系都很好吗?肯定有几个特别好,有些一般的,还有些是自己讨厌的。
缘分有长有短。大学时,同宿舍有8个同学,朝夕相处,打呼噜说梦话都知道。现在回头想想,有些同学30年没联系了,甚至有可能今生再也无缘相见。而我一位初中的同学就住我家附近,经常招呼到他家去吃鱼,这种缘分可能保持一生。
缘分也有善有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给自己带来好处。朋友之间有时候会相互借钱,而很多人借钱还不上。有的金额达几十万,还不上也就打水漂了。《论语》里记载,孔子有个朋友叫原壤,孔子评价他说:“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小时候不知道孝悌,长大了没做出一点值得称道的事,老了不早点死,还在这浪费粮食,说着说着不解气,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既然缘分我们无法控制,那么交朋友最好的原则就是随缘就势了。
2.少讲得失。
如果一个人特别小气,不会有太多的朋友。看看周围,谁经常请客,他的朋友就会多一些;从不请客的人,朋友恐怕就少一些,交情也会浅一些。《大学》里有一句话叫:“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民”在先秦的时候通“人”,后来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把“民”改成了“人”。钱财都聚集在自己的手里,周围的人也就散了;把钱散出去,那围拢过来的人就会更多。
3.志同道合。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志不同道不合,最好不要交往。《世说新语》里有“割席断交”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两人是朋友,一次锄草时看到了金子,管宁视同瓦石,华歆拾起来看了看才扔掉。一起读书时,有大人物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扔下书本出去看热闹。于是管宁把坐席划开,与华歆断交。孔子也说过:“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意思是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但是未必能志同道合。
朋友有志同道合者,也有酒肉之交者。酒肉没了,朋友也就结束了;志向变了,朋友也做不成。孙中山跟黄兴都是反清义士,但后来在建党原则上产生了重大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4.情感支持。
朋友的核心是感情,没有情感支撑,也就称不上朋友。朋友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特别是失去亲人、失恋之类事情发生,一定要给予情感支持。甚至不用说什么,只要陪伴在左右就好。
朋友是在背后说你好话的人。当有人在背后诋毁你的朋友,如果你了解他,要为他澄清。比如说“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干不出那样的事,这个事肯定有误解”。反过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你的朋友,就看他背后怎么说你。
5.制造回忆。
朋友是有共同回忆的人,一起撸个串、赶个海、喝个酒、露个营等等,交情越深,共同的回忆就越多,反之亦然。失恋的人为什么会感到刻骨铭心的痛?就是因为共同回忆太多。从这个角度反推,如果你想跟他交朋友,那就多多的跟他“制造回忆”。追女孩子的人都懂得,制造浪漫时刻,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比天天给她打饭更有效果。
6.保持距离。
子贡问孔子交朋友之道,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忠告”就是说实话,“善道之”的意思是好好地说,即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方法。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要停下来,否则不仅朋友做不成,还有可能自取其辱。
因为朋友是缘分决定的,所以好说好散。朋友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不用为他负无限责任,尽力就好。这就是分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