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古昆仑”在哪儿,时人已不清楚了。最少至司马迁老先生就已经十分混乱了。 《海内西经》有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此中有“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的记载,汉人皆以为在西北,临近西域,又认为“河水出东北隅”而把“昆仑”当作河源。因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后,以当时认定的河源把“昆仑”定位于西北,所以后人解读昆仑时,将河源与昆仑捆绑,导致相差几万里之遥,进而又导致后世其他山水胡海一系列的认知错误。 其实,前人也早已发现这个解读是有问题的,经中记载河流“出”于某山,大多是流经的意思,而非源头,这是很明显的,而今仍然有很多人据此来研究上古中国地理,实在是谬之远矣。 所以,此处仅仅为黄河在昆仑墟东北方向拐弯而已,如此反向一推,昆仑墟与黄河、龙门、潼关,积石诸地相对方位清晰自然,将原本传说中的疑团揭开。 昆仑墟就在黄河大拐弯之东南,这个大拐弯,就在潼关华阴一带,而华县一直到临潼一带的高耸入云的黄土大台塬,就是森林覆盖、虎啸猿啼的昆仑墟所在。 比如《海外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此处积石与上文积石乃为一处,如此一来,邓林位于华阴潼关至灵宝一带,聂耳博父国呼之欲出。 邓林,乃是考古遗址中赫赫有名的灵宝遗址,仰韶文化块儿出,横空出世。 《海内北经》记载:“昆仑墟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凌门就是龙门,阳污就是积石,清清楚楚。史籍中的河伯冯夷老家乃是华阴潼关,一点也没有错。 |
|
来自: 昵称7J77p1oT > 《不老长安城神秘昆仑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