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希锐
发布 | 陶然纪(ID:taoranji2022)
勤学善思; 格局远大; 懂得团结。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


“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
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
《为什么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格局远大。
“(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看到全貌而非局部; 看透结构而非表象; 看到变化而非静止; 条例清晰而非杂乱。
《从菜鸟到军神,因为毛泽东的思维方法太厉害》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
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
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
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不是空话,而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说,是一种必然。
“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同毛泽东指导作战的战略方针根本不同。
蒋介石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力图先夺取重要城市,进而控制交通线,分割解放区,再进行“分区清剿”,以为这样就可以消灭解放军,变解放区为国民党统治区。
毛泽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一时的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只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指导方针,根植于双方代表的不同社会力量,几乎贯穿在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结局。”
“你知道吗?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
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这是主要的一面。
不过,蒋委员长也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产党总部已被捣毁,现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这样,也就可以挡住外来的干预。
不过这只是蒋委员长自己的想法,是他个人的打算,并非公论。
但此人的特点就在这里。他只顾想他自己的,而别人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须知,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毛泽东看得有多远?》

“毛泽东同志也承认工作方式和态度的不对,并且找出来错误的原因。过去军政关系的不甚好,是做政治和做军事的人对立了,缺乏积极的政治领导的精神。”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对我感叹地讲:'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
他在遵义会议以后,有很大的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
“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
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
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故提议如上。”
“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34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
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


勤学善思,是为航船提供源源不断前行的驱动力和发动机; 格局远大,是指引我们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的罗盘和指南针; 懂得团结,是让我们在航行时多一些友军助力,少一些海盗来捣乱,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也许,你曾经不够努力,所以学历低; 也许,你可能像毛主席一样,因为各种阴错阳差,最终没有再提升学历; 也许,你可以完全不能适应学校的教育体系,所以选择早早离开;
“抱怨没有意义,人生早晚都要靠自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点开始?
选择决定命运,只有你选择努力,你才选择了自己未来更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