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寿命几何

 泰阳汉子 2022-09-30 发布于北京

《封神榜》系列的影视剧,拍摄了很多部,内陆和香港的演员也有很多都加入了其中。

无论是哪个版本,在大多数观众心中,姜子牙永远是唯一的主角。

很多中国人在认识这一角色,基本都是通过“愿者上钩”这个成语。

从历史角度来说,姜子牙也是非同一般的形象。此人是大器晚成的典范,虽然有一身本事,但是却无人问津。

直到过了古稀之年,才遇到了伯乐,这才开始他的传奇生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就是讨伐商纣王、辅佐周天子了。

不过,这样一位高龄历史人物,活跃的时候已经过了七十岁,如果不长寿,又怎么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呢?其实,关于姜子牙真正的寿命,历史书上也是有说明的。今天就一起走进这位,神话和历史兼备的传奇人物。

姜尚其人要说姜子牙在七十岁的时候被人熟知,其实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姜子牙,他的祖上可是大禹皇帝的部下,有这样的功劳,作为其后代,姜子牙自然不会是普通人。

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姜子牙的祖父和父亲这一辈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因此家族的那点荣誉,也慢慢地消失不见了。

到了姜子牙这代,基本上和普通的庶民没有什么区别了。

姜子牙在之前的生活中,一直是一位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因为家族到了这一代和朝廷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他和普通的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于思想境界之上。

虽然每天要过着“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但是姜子牙一直非常关注祖先的功绩。一来他觉得如果不干出一番事业来,就无颜面见祖先;二来,姜子牙本身也非常关心民间疾苦,他也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姜子牙从小就保持每天学习的习惯。

他所涉足的知识领域非常广博,无论是五行八卦,还是帝王之术,亦或是兵法等等,这些都是姜子牙感兴趣的知识。

不仅仅只是关注这些领域,他还会做研究,到了中年时期,他对这些知识已经非常精通了。

只不过,周围的老百姓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踏踏实实种地,老老实实秋收才是一个庄稼人应该做的事情。

而姜子牙整天研究那些有的没的,总是会错过最好的播种时间,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不务正业。

姜子牙这边也是时运不济,一直都没人能够发掘出他的才华,他一直过得平平淡淡,连种庄稼也不如人。

只不过,在治国理政的能力方面,他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精通,只是需要个一步登天的机会而已。

幸有伯乐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瞬即逝的时光,在姜子牙身上留下最多的痕迹,就是年龄了。当年嘲笑姜子牙的那批人,基本上都已经去世了,而他还没有等到自己的机会。

七十岁的姜子牙,每天都在渭水边垂钓,也不带鱼钩,他主要目的是等人,等一个伯乐来见识他的本事。

就在某一天,姜子牙终于碰到了自己的伯乐——姬昌。

姬昌本来是商朝大臣,但他的父亲功高盖主,被冤死了,按照朝廷的制度,姬昌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但之后商朝君王的统治越来越暴虐。

姬昌本就和商朝君主有杀父之仇,加上他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因此他暗地里一直在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姬昌心里清楚,要想完成大业,寻找有能力的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按照当时的习俗,在办大事之前人们都要求签问卦。在某次出行之前,姬昌按照惯例问了一卦,结果卦象显示,此次出行他会有贵人相助。

姬昌顾不得收拾赶忙出行,当他们一行人走到渭水河边的时候,就碰到了姜子牙。这位钓鱼不用鱼钩的老人,立刻吸引了姬昌的注意力。

他连忙上前攀谈,交谈的过程中,姜子牙不俗的谈吐和言论震惊了姬昌。

本着求贤若渴的态度,姬昌请求姜子牙成为自己的军师,而姜子牙终于碰到伯乐,也是非常高兴。

就这样,两个人合作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开启了周王朝的治理。

姜子牙的真实年龄在帮助姬昌建立政权之时,姜子牙当时已经过了七十岁。而在周政权稳定之后,他还是以辅佐者的身份陪在姬发的身边,之后姬发去世后,他依然是朝廷的顶梁柱,继续辅佐后来周朝的君王。

这样看来,历经了几代王权的姜子牙,年龄至少超过了百岁。

其实,关于姜子牙的真实年龄,也不难推算。

按照他当时古稀之年的年龄作为基数,在姬昌之后,儿子的江山坐了二十年。而随后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加起来,总共四十三年有余,姜子牙才驾鹤归西。

这样算来保守估计,姜子牙去世的时候已经133岁了,这在古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高龄了。

当然,真实的历史记录之中,对于姜子牙的年龄也有着明确的记录——139岁。

姜太公的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总是在神话故事中,寻找姜子牙的身影。但是从实际来看,他对我们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无论是任何年龄,只要生命还在,就不应该放弃追求、放弃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