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纤毫毕现|《董其昌莫是龙墨迹合册》,丰神独绝!

 不易齋2 2022-09-30 发布于美国

如果将莫如忠莫是龙父子视为“云间书派”的先导,那么董其昌则是“云间书派”的核心人物和宣导者。将莫氏父子放在明代书法流变中去考察,可将其视为继苏州“吴门书派”式微之后,松江“云间书派”兴起的先导,给松江地区书风注入新的活力。

董其昌则发扬“复古”书风,使“云间书派”成为一个可与“吴门书派”抗衡的流派,以及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对后世影响深远。董氏书法得晋唐神韵,承宋元遗风,以禅入书,追求禅意境界,创造了以俊逸、虚和、淡远为特征的一代书风。其晚年行草书更是天骨俊逸、丰神独绝,加之帝王推崇,以至风靡全国。

莫是龙书法则承魏晋风韵,诗意交织。董其昌以东晋王献之视之,将莫如忠、莫是龙父子二人尊为“当代二王” ,赞曰:“然吾师(莫如忠)以骨,廷韩以态。吾师自能结构,廷韩结字多出前人名迹,此为甲乙,真如羲献耳。”可见推崇。

今有浙江图书馆所藏董其昌《寿诗册》莫是龙《山居杂咏诗册》二册合为《董其昌莫是龙墨迹合册》,原色原大出版,并附精选放大,纤毫毕现,以飨读者。

清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曾跋其墨迹曰:“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居士,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崇祯四年(1631),荣封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崇祯七年(1634),为躲避党争,告老还乡,被赐予太子太保头衔。

在长达四十五年的仕途中,董其昌曾多次隐退,潜心于书画。半仕半隐的生涯,使其有机会饱览内府所珍藏的历代书画名帖,以及散落民间的遗珍。

清代陈奕禧在《绿阴亭集》中有云:“董文敏负绝世超轶之姿,又加之以数十年览古博雅之功,含英咀华,开来继往,为有明三百年之殿。且天生后福,贵重拟于右军,此亦夙世所种,非常人浅薄者可望。”

不仅如此,其画论和书论也流布甚广,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浙江图书馆所藏董其昌《寿诗册》,绫本,行草书,共十开,计一百五十一字,页纵高二三点四厘米,横宽一二点二厘米。首页钤朱文印“汪恭真赏”和“越园藏书”二方,末页钤白文印“淮南刘慎鉴赏” “朱二”“圭儒”和“云桥”四方。

汪恭,清乾隆、嘉庆年间画家,字恭寿,号竹坪,安徽休宁人。

越园”即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浙江龙游人。

刘慎”即刘慎旃(1909—1991),字慎旃、刘慎,安徽巢县人,原浙江图书馆馆员。

款识:“右寿高中丞之作,董其昌书。”“高中丞”即高出(1574—1633),字孩之,号悬圃,山东莱阳人。

是册由三首诗组成,前两首录自《寿高孩之宪使四十四首》(董其昌《容台集》),后一首录自《题画赠周奉常》(董其昌《容台集》)。

此册应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整篇以宽舒之阵排列,行气以连绵之势密布,疏宕秀逸;结字古雅,灵秀中蕴含洒脱的平和之气,给人以儒雅出尘的印象

正如康熙所言:“观其结构、字体,皆原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摹《阁帖》,于《兰亭》《圣教序》能得其运腕之法,……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

其用笔虚和取韵,侧锋、翻笔、绞转,得心应手,飞动中又有停顿,摇曳生姿。如“开处剑生花” “称元老不似” “云出山化为”等字,更是将“一笔书”发挥到了极致,线质刚劲挺拔,犹如“曹衣出水”,点画圆转飘逸,又似“吴带当风”,枯润相生,天姿迥异,丰神独绝。

紧密相连的几字后,必有一字特别舒展,如“”“”“”“”“”等字,墨韵神气,萧散简远,特别是“帝”字的竖笔,似断非断,犹如神来之笔,将墨韵从实到虚,在绫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俊逸、淡远至此,近乎天骨,应有的风神、韵格毕集于此。

董其昌凭借超人的天资和对禅学的精深体悟,书法脱去前人窠臼,渐老渐熟,归于平淡,是“二王”帖学的集大成者。

放大部分原图放送:




明万历十年(1582),四十六岁的莫是龙怀着“再次赴试落第”的复杂心情写下了《笔麈》 。其言:“人生最乐事,无如寒夜读书,拥炉秉烛,兀然孤寂清思,彻人肌骨。坐久佐以一瓯茗,神气益佳,……晚凉箕踞,临池数酌,设笔墨摹古帖一二行,援琴而鼓之,神游羲皇矣。”

这种逍遥物外的诗意栖居,或许是其慰藉心灵的最好归宿。仕途的不得志,让其“更无复有人生之怀”。此后,他隐居山林,随遇而安,远离尘俗,潜心释道,寄情于书画,所作风神潇洒、豪迈有态。

莫是龙(1537—1587),字云卿,更字廷韩,号秋水,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岁善属文,以诸生久次,贡入国学,廷韩有才情,风姿玉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有“神童”之誉。其父莫如忠(1508—1588),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莫是龙出身仕宦之家,却未能跻身仕途,而以贡生终。

其书法宗钟繇、“二王”及米芾,上追晋唐,出入宋元,行草书自成一格。董其昌有赞:“廷韩则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 (董其昌《容台文集》) 王世贞亦评其 “行草豪迈有态”。著有《画说》《石秀斋集》《莫少江集》等,与其父刻有《崇兰馆帖》。

浙江图书馆所藏莫是龙《山居杂咏诗册》,纸本,行草书,十二开,计一百七十六字,页纵高二六点五厘米,横宽一二点五厘米。

首页钤白文印“石秀轩”一方,末页钤白文印“莫氏廷韩” “天放闲人”二方。
款识:“庚辰十月廿五日,书于石秀斋中,莫云卿为瑞庵书。

此册录莫是龙为顾玄言所作《山居杂咏二十二首》之七首,诗题依次为《顾令公祠》《龙谷关》《回赏寮》《苍松障》《沃亭》《慧台》《曲引》(莫是龙《石秀斋集》)。

此册作于1580年,莫是龙时年四十四岁。整篇作品风神潇洒,有米芾的矫健酣畅,极尽纵逸奇宕,给人以天真烂漫、自然洒脱的美感;章法舒朗大气,结字紧密俊美,蕴含从容不迫的气度;用笔清健爽利,笔墨饱满。

如“”“”“”“”“”“”“红亭”“”“”“”等字,点画凝重、爽劲有骨,给人以力感,似风樯阵马,有横扫千军之势。又如 “关门蔼真气”“苏还”“云不飞”“闲堕”“鼓吹落岩”等字,点画率意开张,新奇迭出。

莫是龙的用墨也是十分精彩的,一字之中有枯润,一行之中有浓淡,如“琴堂”“岩壑”“情弥”“四面开芙蕖”“际霞”“然苍”“兹遘”“斋中”等字,墨韵纵放飞逸,随势幻化,苍与润、雄与秀巧妙地融合在连绵的笔致中,似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意味隽永,豪迈有态。

放大部分原图放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