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过程中,LEO如何处理自己的ANKI笔记? | 学习骇客

 学习骇客 2022-09-30 发布于江苏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115次

摘要:大家在使用手机版ANKI复习时,经常会对笔记进行处理,例如编辑、撤销等等。类似的操作都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景?背后都有什么样的原理?如何快速操作?本文将为大家做一次集中的解读。

前些天,一名新同学在和LEO结束半小时的电话沟通后感叹自己笔记做得很糟糕,其实这不在少数,很多同学都以为笔记添加到ANKI以后就一成不变了,也有一些同学只是知道修改,却不能熟练使用其他操作。

如下图所示,在复习界面的顶部,都会有一排快捷按钮,默认情况下显示的是添加、编辑等几个按钮, 这些按钮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使用习惯进行自定义。

安卓版的设置方法如下,在主界面自左向右滑动,打开设置栏,进入设置-复习-顶栏按钮进行设置。

iOS版的设置方法如下,在主界面点击右上角的齿轮,打开设置栏,进入设置-复习-顶部快捷栏。

编辑

当我们在复习时,如果发现笔记需要修改,可以点“编辑”进入修改界面。

笔记的本质是我们思考成果的巩固,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及时修改笔记就可以巩固最新思考成果,使得之后的重复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

有些同学并没有及时修改笔记的意识,一遍遍地原模原样地重复,不仅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状态,还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

表面看来,编辑笔记增加了学习时间,但是如果笔记能反映最新的思考成果,也会让后面的复习变得更容易,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

标记

标记的本质是一个特殊的标签,我们可以通过搜索“tag:marked”把被标记的笔记找出来。

如何理解标记功能呢?

就像“刻舟求剑”的故事一样,主人公正在过江,剑掉到河里了,现在不想下河捞,而是想等到靠岸以后再根据刻在船舷上的标记去找。

标记就是我们在学习时,不想立刻去处理笔记,先“刻”了一个标记,等复习任务完成以后,再通过这个标记去找出笔记。

为什么不立刻去处理笔记呢?

因为批处理常常会更高效。假如有10张笔记需要修改,在手机上修改可能每张笔记需要2分钟,一共需要20分钟。但是如果集中到电脑上修改,可能一共只要两三分钟。

暂停

“保留”这个词是iOS版的中文翻译,在电脑版和安卓版上称为“暂停”,原来的英文单词是suspend,鉴于大多数人都习惯称为“暂停”,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延续这种称呼。

暂停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条笔记以后都不会再主动出来复习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暂停?

当笔记已经很熟悉了,暂时不需要复习了,但是后期可能还需要再看看,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笔记设置为暂停。

例如,LEO同学从1月开始复习第一本专业课教材,到了3月,发现有一小部分已经非常熟练了,认为后面4月~10月都可以不复习,那就可以设置为暂停。等到考前两个月,再将这些笔记重新放出来查漏补缺。

如果不设置为暂停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都知道长期复习的任务很重,如果不能有区别地对待笔记,如果把未掌握和已掌握的笔记都一样地复习,那必然会很辛苦,可能还会将自己置于时间不够用的窘境。

如何取消暂停呢?

被暂停的笔记可以通过搜索 is:suspended 找出来,选中之后设置为取消暂停状态即可。

搁置

“延期”也是iOS版的中文翻译,在电脑版中叫“搁置”,在安卓版中叫“隐藏”,它的英文单词是Bury,习惯上我们还称之为搁置。

搁置是什么意思?

就是将笔记推迟到次日复习。

什么情况下需要搁置呢?

李笑来在《自学是门手艺》里讲到,我们在学习时常常遇到“过早引用”的情况,即为了学习1.1节这个知识点,可能论述中提前用到了5.2或6.3节的某个知识点。此刻我们并不能理解5.2和6.3这两处,这两处属于过早引用。

搁置就是用来处理这种“过早引用”的方法,当我们碰到过早引用的知识点时,选择“搁置”就会把这条笔记推迟到次日,等我们有了一点基础可以理解他们时,再选择去学习。

搁置功能可以反复使用,比如今天碰到某过早引用的笔记,可以点搁置推迟到次日,次日又碰到还可以再点搁置,可以一直点到自己觉得可以学习了为止。

如果觉得频繁选择搁置比较麻烦,也可以把笔记正常学习,但是故意把复习间隔选择大一点,等到下次出现时重置为新笔记(见下文)进行学习。

有些勤奋的自律的同学可能不太愿意用“搁置”功能,《学习之道》这本书也讲到过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我们的学习会用到两种模式,即“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通过专注模式,我们可以解决大部分学习任务,而有些难点则需要搁置起来,利用发散模式去解决。不幸的是,勤奋且自律的学习者往往会过度依赖专注模式,总是以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学习,常常忽略了发散模式的作用。

“搁置”也绝不是偷懒,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在长期的专注模式无果之后,在不经意间的发散模式下发现的,例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等等。

删除

如果是长期备考,最好不要删除笔记,因为2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并不代表10个月以后也没问题,如果删了还要重新记录。

尤其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根据“遗忘的干扰说”,这些新知识的加入可能会让原先已经记住了的东西再次遗忘。

如果是短期备考,并且这个知识点在第一次复习前就已经很熟悉了,那就可以放心删除了,就像一名历史专业的同学没必要在考研时去反复背诵中学时就已经牢记的“韩非子的思想内容”一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内容是我们复习了才知道,这种刚刚习得的知识不能因为自以为知道了就删掉,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间隔复习,知识才能从短时记忆的小盒子里挪到长时记忆的大盒子里。

如果拿不准该不该删,那怎么办?

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暂停”,我们可以把暂停理解为删除的“回收站版”,它比删除多一个反悔的功能。

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删除,当我们有整个记忆库在近期都不需要学习时,可以从电脑版单独导出到网盘进行备份,然后将整个记忆库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