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想成功,关键要养出一池好水!判断一池水的好坏,除了观察的水色、透明度,还有就是数据的反馈。这里所说的数据反馈就是四大指标—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数据往往是最真实、最直观反馈水体是否健康的标准。 pH就是酸碱值,它的数值介于0-14之间。在水产养殖中,pH最佳数值为7.5-8.5之间,一天当中,pH值也是有变化的,太阳出来之前,pH值最低,下午四五点pH值最高,每天波动的数值在0.5-1之间,若超出以上范围表明水体有异常情况;
1、pH过高,晴天上午补充有益菌,通过菌藻竞争,抑制藻类的活力;加酸性物质中和,例如乳酸钙、有机酸等,有条件的直接换水; 2、pH过低,泼洒生石灰、解毒、增氧、多改底,多开增氧机加快藻类的分解。(注意根据水体藻类的情况适当加肥,保持好藻类的营养、活力); 养殖过程中氨氮产生于鱼类的排泄,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80-90%为氨氮,微生物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二级产物。氨氮含量不应该超过0.2mg/L,氨氮超过2.0mg/L出现中毒;
氨氮,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水温密切相关,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1、解毒并且泼洒抗应激的药物; 2、泼洒光合细菌; 3、培育藻类; 4、开增氧机爆气; 5、控制饲料的投喂。 亚硝酸盐是池塘有机物缺氧状态下分解生成,是氨转化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氮循环阻断);
1、勤改底,提高溶氧; 2、开增氧机增加上下水体的交换; 3、有条件可以换水(需要注意外来水源的亚盐含量); 4、培育藻类。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