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以后,果果的数学,我们是完全跟着学校进度在走。 一直以来,大多数父母们普遍认为,课外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分两种,话听起来是没错,可对于果果来说,进度倒是能拉起来,但校内的扎实度,就没有时间保障了。奥数做做浅奥还可以,但高思、大白本什么的,就有点打击孩子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了。 学校学乘法,那我们就练基础计算,以及去做举一反三能对应起来的巧算。学校学时间,我们就做相应的拓展阅读,以及用拓展过的思维去换一种方式思考它。 每个学校应该都有这类作业,要求做,但做的怎么样,谁做的,以及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是不管的。这些作业,说实在的都是教研组精心设计出来的,但最后往往因为没有时间,就不再做任何讲解和复盘了,反而失去了它原本能够发挥的作用。 幼儿园都了解过钟表,一年级下课本上还专门学过钟表, 做完后,果果有点不好意思的拿来给我看:“哎呀,我做不下去了!”果果说,“刻度我画了好几次都画不好,最后想用珍珠贴重新贴一遍,但越贴越乱!” 一边心里惊讶:一年级下半学期不是学过认识钟表了吗?做题会,怎么自己做个表就哪哪都是问题了? Q1:一分钟为什么是60秒?一个小时为什么是60分钟?为什么不是10或者100?以及12小时,24小时,为什么这样定呢?10也好,12也好,60也好,这些都牵扯到计数的问题。古时候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今天采回来一堆果子,是要大家分着一起吃的,你家分几个,他家分几个,这就得有个数。于是人类不约而同地望向了自己的手,这10根手指头,太能派上用场了啊!并默念:1,然后向下移动大拇指,放到食指中间的指节上;第三步,移动你的大拇指,放到中指最上面的指节上,并默念:4。学过乘法的孩子,以及对钟表非常熟悉的娃,到这里一定就明白了, 如果左右、右手结合起来,五乘以十二,就能数到六十了。一分钟算做60秒,一小时算做60分,其实就是人们采用了六十进制来计数。而一天有24个小时,则是人们通过天文学,通过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来确定的。为了方便计算及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科学界就人为地统一规定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一天为24小时。A2:果果在画钟表的时候,是参考着教具和老师给的流程画的, 通过对折的方式,的确是很容易就能找到3、6、9、12点, 宽的宽,窄的窄,心里明明清楚要画5段,但画到纸上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她自己也急得一头汗,怀疑眼睛出了问题,怎么看到的,和画出来的不是一回事呢?
间隔问题中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是换成间隔问题之后思路更清晰了,果果很快就均匀地,将时间依次画了出来。以上就是我们就学校的一项作业而拓展的一些内容,可以说没什么难度,孩子学起来也开心。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果果通过这一轮轮掰手指,是不会再忘记一小时是60分钟,一小格是12分钟之类的了,她也知道了这些看起来无聊的数字,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小学数学就是如此,简单倒是简单,但是为什么?怎么来的?能怎样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出现:听懂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不一定会应用或把模型做出来。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会说,“数学没用,反正又不当数学家去解题”,也有很多人说:“学数学,不是为了解开数学题,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还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少走一些弯路,有更多更多的选择。但在学校教育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基础的概念普及,和做对题就很不容易了,更多常识的普及,思维的训练和思考,则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了。2. 想象力有多高,它就可以有多高的树屋,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被引进了。

01 数学启蒙合辑 02 英语启蒙干货分享 03 英文之磨耳朵 04 英语动画那些事儿 05 甜心英语精读 06 资源类分享大合辑 07 中文书单分享 08 艺术启蒙的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