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简单的数学作业,我和娃却做了好久!

 果妈说教育 2022-09-30 发布于河南
图文:果妈Nicole
排版:咿呀
微信公众号:爸妈频道

进入小学以后,果果的数学,我们是完全跟着学校进度在走。
教辅也只用了下面这两本,
一直以来,大多数父母们普遍认为,课外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分两种,
一是拉进度
二是搞奥数
话听起来是没错,可对于果果来说,进度倒是能拉起来,但校内的扎实度,就没有时间保障了
奥数做做浅奥还可以,但高思、大白本什么的,就有点打击孩子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了。
所以我家小学数学的学习方针就是:
保扎实,保兴趣。
学校学乘法,那我们就练基础计算,以及去做举一反三能对应起来的巧算。
学校学时间,我们就做相应的拓展阅读,以及用拓展过的思维去换一种方式思考它。 
 
比如果果最近有个数学作业是:自己动手做一个钟表。
每个学校应该都有这类作业,要求做,但做的怎么样,谁做的,以及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是不管的
这些作业,说实在的都是教研组精心设计出来的,但最后往往因为没有时间,就不再做任何讲解和复盘了,反而失去了它原本能够发挥的作用。
就比如做钟表,做之前,果果和我都认为:太简单了!
幼儿园都了解过钟表,一年级下课本上还专门学过钟表,
做个表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个小时。。。
做完后,果果有点不好意思的拿来给我看:“哎呀,我做不下去了!”
猛一看,果果做的表还挺好看,
但仔细看时,时间画的着实有点糙。。。
果果说,“刻度我画了好几次都画不好,最后想用珍珠贴重新贴一遍,但越贴越乱!”
时间怎么画都不准!
还有,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
为什么又有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
一个小时为什么是60分钟?不是100分钟?
一分钟为什么是60秒?不是100秒?
一连串的发问之后,果果总结:
这表谁发明的啊,这么难画!不科学!
我一边笑着附和:就是,太难画了!
一边心里惊讶:一年级下半学期不是学过认识钟表了吗?做题会,怎么自己做个表就哪哪都是问题了?
一边开始和果果聊她吐槽的这一连串疑问。

Q1:一分钟为什么是60秒?一个小时为什么是60分钟?为什么不是10或者100?以及12小时,24小时,为什么这样定呢?
A1:
果果的第一个疑问,其实是进制疑惑。
10也好,12也好,60也好,这些都牵扯到计数的问题。
古时候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今天采回来一堆果子,是要大家分着一起吃的,你家分几个,他家分几个,这就得有个数。
怎么计数呢?
于是人类不约而同地望向了自己的手,这10根手指头,太能派上用场了啊!
分一颗,掰一根。
分两颗,掰两根。
分十一颗...
好吧,再掰一轮。
这就是我们最最最熟悉的十进制。
那12又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分果子的人长了12根手指?
当然不是的,不妨让娃试试下面这个游戏,
第一步,张开左手。
第二步,移动大拇指放到食指最上面的指节上
并默念:1,然后向下移动大拇指,放到食指中间的指节上;
默念:2,再向下移动,再默念:3。
第三步,移动你的大拇指,放到中指最上面的指节上,并默念:4。
......
最终,你会成功地数到12。
这就是十二进制。
学过乘法的孩子,以及对钟表非常熟悉的娃,到这里一定就明白了,
如果左右、右手结合起来,五乘以十二,就能数到六十了。
这就是六十进制!
一分钟算做60秒,一小时算做60分,其实就是人们采用了六十进制来计数
而一天有24个小时,则是人们通过天文学,通过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来确定的。
为了方便计算及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科学界就人为地统一规定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一天为24小时。

Q2:钟表为什么难画?
A2:果果在画钟表的时候,是参考着教具和老师给的流程画的,
第一步,找个圆底的东西描一个圆。
第二步,通过对折的方式找到3、6、9、12点。
第三步,依次画出剩下的时间。
第四步,装上指针。
通过对折的方式,的确是很容易就能找到3、6、9、12点,
但不知为什么,其它时间点,果果总是画不好,
宽的宽,窄的窄,心里明明清楚要画5段,但画到纸上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她自己也急得一头汗,怀疑眼睛出了问题,怎么看到的,和画出来的不是一回事呢?
我建议她,要不先拆解,
然后用“间隔问题”的角度去想想怎么画?
段数和点数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间隔问题中的植树问题
可能是拆解之后思路更清晰了,
也可能是换成间隔问题之后思路更清晰了,果果很快就均匀地,将时间依次画了出来。
以上就是我们就学校的一项作业而拓展的一些内容,可以说没什么难度,孩子学起来也开心。
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果果通过这一轮轮掰手指,是不会再忘记一小时是60分钟,一小格是12分钟之类的了,
她也知道了这些看起来无聊的数字,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
她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比如有没有20进制?
我国古代一直用的是10进制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

小学数学就是如此,简单倒是简单,但是为什么?怎么来的?能怎样用?
则是需要花大量零碎时间一点点琢磨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出现:听懂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不一定会应用或把模型做出来。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会说,“数学没用,反正又不当数学家去解题”,
也有很多人说:“学数学,不是为了解开数学题,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这些话都没错,数学背后的思维,
不仅能开拓我们的眼界,建立正确的常识,
还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少走一些弯路,有更多更多的选择。
但在学校教育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基础的概念普及,和做对题就很不容易了,更多常识的普及,思维的训练和思考,则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了

1. 写字吧,泛读吧,预习吧!~

2. 想象力有多高,它就可以有多高的树屋,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被引进了。 


3. 永远经典的神奇校车,桥梁书和章节书都来了。 

01 数学启蒙合辑      02 英语启蒙干货分享

03 英文之磨耳朵      04 英语动画那些事儿

05 甜心英语精读      06 资源类分享大合辑

07 中文书单分享      08 艺术启蒙的碎碎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