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卫国英雄卓娅的母亲和中国知青女儿

 laoyu2012 2022-09-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卓娅和舒拉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两国同盟友好,亲密有加。苏联不少英雄故事在我国广泛传颂,其中《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编入小学教材,因而成了少年儿童的英雄偶像。

1953年,10岁的粤西湛江市少先队员陈少桃就看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小说和电影,受卓娅和舒拉的影响,她从小立志向英雄学习,走英雄成长道路,做有贡献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人。她怀着对苏联英雄崇敬之情积极学习俄语,在学校和老师组织起“卓娅俄语小组”,并和苏联索奇市的“刘胡兰中文小组”结成友谊学习小组。

图片

当时的苏联报刊登载的湛江市二中成立“卓娅俄语小组”的消息,前排右一为陈少桃。

六十年代初,青少年富有理想,充满浪漫。

1962年陈少桃给英雄卓娅的母亲写信,向英雄母亲表达深深的敬意和问候。没想到真收到了英雄母亲的亲笔信。

图片

苏联英雄卓娅的母亲给陈少桃寄来了女儿卓娅牺牲前的照片。

回信中,字行里间充满了母亲般的慈爱,并称少桃是她“中国黑眼睛的女儿”,信未署名是“你的苏联妈妈”。就这样两人建立起母女般的关系,从此鸿雁传信不断。

图片

前苏联英雄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妈妈与中国孩子在一起

1966年,中苏两党在理论意识方面的争论,两国关系恶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驱动下,陈少桃仍然不停写信给“母亲”,可每封信都如泥牛入海,再也收不到“母亲”的任何音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反修防修”断绝了少桃最后的幻想。

此期间,陈少桃已于1965年冬应党的号召到湛江市附近农村插队落户,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农村的艰苦劳动和磨炼没有什么能难倒陈少桃的。心中有卓娅和舒拉,有保尔等英雄形象,心中有一团滚热的火,有用不完的力量。在英雄的鼓舞和英雄母亲的鼓励下,她处处重活抢在先,不怕苦不怕累,像男青年一样使劲,深得乡亲们的疼爱。

图片

陈少桃与卓娅母亲的书信往来传开后,她被大家叫做“卓娅的湛江妹妹”。

1978年,陈少桃在报上获悉卓娅的母亲、自己的苏联蓝眼睛母亲逝世了,她热泪盈眶,鉴于当时政治气候,她望北嗟叹,泪水往肚着流。她清楚地记得苏联母亲于1966年3月6日的来信,询问“请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工作?你是否出嫁了?……”母亲啊,由于信息中断,您未能分享我的幸福喜悦啊!您中国黑眼睛女儿已于1968年调回城工作,并于1971年结婚,一家生活幸福美好。

图片

陈少桃与苏联妈妈、苏联英雄卓娅的妈妈书信往来原件

1987年岁末,陈少桃把自己与苏联母亲的通信经历用俄语写成《永恒的纪念》投稿到苏联《少先队真理报》发表,随后又接连在该报发表《中国又来信》、《来自中国的问候》等文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沉静已久的民间交往又恢复了,陈少桃不断收到苏联各地的4000多封友谊信件,信件互传极大地推动中苏两国人民友谊发展。1989年《苏联画报》对此作出极高评价。

图片

苏联母亲的“中国黑眼睛女儿”——陈少桃退休后仍致力中苏(俄)友好活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等报曾多次对陈少桃的事迹作宣传报道,实际上是一种褒奖,肯定和鼓励。

近年来,陈少桃一直活跃在湛江知青联谊会的各种活动中。

图片

图2011年陈少桃在湛江市知青联谊活动中进行武术表演。

陈少桃从小姑娘、小学生,到完成中学学习后去当知青,再回城工作至退休老人。虽然她对苏联英雄母亲情结不是始于知青时期,但知青生活磨炼,更充实她孜孜不倦与苏联英雄母亲和苏联(俄罗斯)人民的交往。她是我们知青中的佼佼者,是知青的荣誉与骄傲。

图片

年近八十的陈少桃近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