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块钱拍的片,看完直接爽了

 影探 2022-09-30 发布于山东

花了一个小时,品味一部电影。

是我阅片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徒手掰飞机;

屁股蛋呲血;

直升机扫射;

这特效设计,这镜头语言,这剪辑节奏,我就是一整个愣住。

先别急着笑。

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

绝对不是在阴阳怪气。

做五毛特效,因为他们真的只有五毛。

关键词:贫民窟,动作片。

一部电影成本不足千元人民币,这群人在乌干达掀起电影浪潮。

昨天

乌干达,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位于非洲东部,横跨赤道,工业落后。

存在感不算强,直到出了个暴君,总统伊迪·阿明·达达。

据传,阿明统治期间,共有30万人惨遭处决,尸体曾堵塞尼罗河,他还肢解妻子活吃人肉,给英国女王写信要闻她的小内内.....

STOP!

阿明本人

阿明政权被推翻后,乌干达几经动乱。

如此环境下却未浇灭他对电影的探索——

导演艾萨克·纳布瓦纳(全名Isaac Nabwana),我们暂且叫他老艾。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乌干达有瓦卡莱坞

首都坎帕拉边缘的贫民窟,房屋低矮,臭水沟流经。

几间砖房组建了影视城瓦卡莱坞。

红门白漆,是老艾做的公司logo。

相邻两间屋,一间是家,一间是工作室。

工作室虽小,五脏俱全。

回收旧品组装的电脑,间隔两米可操控的键盘,是老艾用来剪辑的家伙什。

因为设备带不动,常常剪完一部就需要出去接着回收......

而且老艾自己也没有影片原始素材,因为内存不够。

剪完一部,就得删一部。

当然并不总是这么惨,毕竟道具可以无限循环利用。

道具室,师傅正在忙着制造武器,呲啦火星带闪电。

瞧瞧这用来发射火箭炮的巴祖卡。

全手工打磨,完美契合人体比例。

瞧瞧这仿《第一滴血》中的M60重机枪。

木头子弹是点睛之笔,形神兼备可以说。

《第一滴血》海报

接下来介绍重磅道具——

加特林机枪。

板机是个加速器,把手是从摩托车上拆下来,网子是从话筒上拆下来。

人类想象力的极致呈现。

自重不必说,没点肌肉甭想架起来,本身就是对演员身材管理的考验。

但瓦卡莱坞最引以为傲的道具不是加特林机枪。

而是架飞机。

虽然已经锈迹斑斑,却承载着老艾野心的重量。

在过去十多年间。

老艾和他的团队,一共拍摄了近50部电影,堪称高产。

题材涉猎广泛,战争、犯罪、警匪、玄幻,甚至僵尸,有时界限并不清晰,但是核心始终就俩字:

动作。

瓦卡莱坞部分电影海报

今天

老艾喜欢李小龙,喜欢《龙争虎斗》。

他集结村里人跟他一起拍动作电影。

《龙争虎斗》剧照

拍摄过程中没有剧本,堪称乌干达王家卫。

虽然是因为演员们识字率不高,没法看剧本,老艾心里构建个思路,便让演员自由发挥。

由于瓦卡莱坞只有一台二手摄像机。

为了多角度剪切,只能多拍摄几遍。

导演都爱“保一条”就是了。

野生演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有扎实的生活经验。

像这位老弟,以前是小混混,睡在水沟里。

他就说自己演混蛋小菜一碟。

防护措施简陋,受伤在所难免。

为了模拟出血效果,他们用避孕套装牛血。

将刀片藏在里面,拴上细线,等用时就拉线使刀片划开避孕套。

但也有演员因此破伤风。

后来他们使用色素调配成血包。

就像是他们自称的那样,这里是电影诞生的地方。

所有的一切要靠自己摸索。

所有的难题要自己找答案。

有时,上一秒卡啦OK的话筒,下一秒就握在了播报记者手里。

场景也捉襟见肘。

片里众人聚餐的地方应该是村里最好的饭店。

但,演员的演技在补足缺憾。

这情真意切的疼痛感表现,简直拳打小鲜肉脚踢资源咖。

而且演员还不需要片酬甚至是供餐,自己会从家里带饭。

这才叫为爱发电,为艺术献身。

老艾也不会糊弄事儿。

近远景蒙太奇,快慢镜头编排,BGM适时搞氛围,应有尽有。

甚至有的地方让我震惊:

这是怎么做到的?

好真......

老艾将素材剪辑完成后,会刻录成盘。

演员开始路演宣传。

他们穿上角色的衣服,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实打实走的群众路线。

2012年,老艾将影片《谁杀死了阿历克谢队长(Who Killed Captain Alex?)》上传到Yotube。

火了。

百万级播放量,IMDB评分7.9,豆瓣评分8.1。

许多人将目光投向这个贫民窟的电影城。

老艾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大家的关注。

并开展了一个活动:

即使来不了乌干达,如果你想“死”在电影里,你可以把自己被“打死”的视频发过去,就能参演这部电影。

更早版的“这背景也太假了吧”

“牺牲”在电影里的演员名单占了一面墙,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老艾还受到邀请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天

1979年,阿明下台后,战争紧接而来。

普通人继续遭受苦难。

晚上会有人闯进家门,抢走钱财,甚至掳走平民百姓。

老艾曾见过阿明,年少时又四处逃亡。

路过影院,他就会驻足。

直到30岁,才得以拿出全部积蓄学会摄影与特效。

剪辑则是完全自学。

乌干达人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岁,老艾开始拍电影时已进入人生后半程。

现在他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人,大小矛盾需要他调停,各样事务请他做主。

大家敬重他。

他也为乌干达人拍电影。

阅片经历塑造了他的艺术观,尚格·云顿、李小龙、查克·诺瑞斯,是他偏爱的硬汉。

血腥武打、美人蛇蝎,有人叫他乌干达昆汀分汀。

也有人质疑他在宣扬暴力。

老艾说这是孩子们可以接受的。

因为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在瓦卡莱坞,有位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习中国功夫。

仔细看,这不正是五步拳。

在瓦卡莱坞,有对电影最原始饱满的赤诚。

演员说:

“受伤没什么,我享受自己的事业。”

道具师说:

“我自己能做出来,因为我喜欢。”

老艾说:

“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如果此刻我想做,我就会去做。”

“能被整个世界认识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

老艾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认为自己不是第一个乌干达导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孩子们的身上,有电影的可能。

人类需要电影,电影需要人类。

无伦你是否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请攥住它,它便回拥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