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用毛笔:用一支笔 绘一座城

 景德镇瓷器 2022-09-30 发布于江西

千年窑火生生不熄,从出现瓷上绘画的那天起,景德镇,这座以手工制瓷而闻名世界的小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它,一代代制瓷工匠手执它,在光洁如玉的瓷器上,绘出了千里江山,万种风情。

瓷用毛笔,作为陶瓷的绘制工具,伴随并支撑了瓷业的兴旺发展,由于其机械不可替代以及从业人员日渐稀少,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式各样的瓷用毛笔

瓷用毛笔的历史溯源

有推测认为,瓷用毛笔的历史应该起源于元代。那时青花瓷问世,需要用含钻的的原料为着色剂在泥胎上进行绘画,而普通毛笔却并不适合,故而专门用于瓷上绘画的瓷用毛笔应运而生。到了明代,五彩的盛行,开始出现用于釉上画线条的勾笔、填色彩的填笔等。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了能使画面浓淡变化的青花混水工艺,于是出现了用来青花混水的鸡头笔。到了清康熙时期,粉彩和珐琅彩相继出现,瓷用笔类品种更加丰富,钩笔、填笔、单双料画笔、洗染水笔、金笔等等陆续充实进来。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创新,陶瓷品种的不断扩充、瓷用毛笔的品种及生产技艺也不断丰富和提升,相继衍生了上百种的瓷用毛笔类别,主要分为“水笔”“画坯笔”“画瓷笔”三大类。

即使战火纷扰、民生维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景德镇,也还有十几家制作瓷用毛笔的铺子,主要分布在毕家弄、汪家街、公馆岭及御窑厂前一带。从事这一行的人,多以江西临川人为多。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零散的毛笔店铺,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1954年瓷用毛笔小组成立,1956年组成了瓷用毛笔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瓷用毛笔厂,地址就设在马鞍山路,最高峰时厂里职工有近百人。

进入90年代后,十大瓷厂陆续改制解体,2001年瓷用毛笔厂宣告解散,瓷用毛笔又回到社会化分散生产制作的状态。

马鞍山路的集中地

画瓷不能没笔,生活还要继续。一些失去了单位的瓷用毛笔厂职工,就在单位原址所在地的马鞍山路上,租下一间沿街店铺,凭借制作毛笔的手艺,养活一家人。

时至今日,这条路上还零星分布着几家瓷用毛笔店,多数都是以店主的姓氏命名,如:陈记笔行、邵氏笔庄等。店里干活师傅还是毛笔厂的职工们,他们大多已经步入白发苍苍的老年,热爱和习惯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制作瓷用毛笔耗时长、赚钱少,年轻人没人愿意学,这项手艺渐渐面临后续乏人的窘境。

跨越百年的“盛记笔店”

盛松柏,是马鞍山路上笔店中年纪最长的老者。一百多年前,他的爷爷从抚州来到景德镇学习瓷用毛笔的制作,十三、四岁便跟着父亲学艺的他,如今已是87岁的高龄,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家中做笔,干了一辈子的手艺,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盛记笔店之前,盛家四代人都在瓷用毛笔厂工作过。女儿盛玉华、外孙女继承了老人的“衣钵”,这家跨越百年的“老字号笔店”也有了第五代传人。

资料图片

因为质量好、价格公道,盛记笔店的生意一直不错,每天来买笔的客户络绎不绝,更有来自广东、湖南、山东等地的客商和瓷绘一人慕名前来选购,用户们的需要和认可,是笔店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已成为文化符号

景德镇瓷器的品类繁多,用于绘制的毛笔同样庞杂。制作笔头的笔毛多采用动物皮毛,绘制陶瓷品类的不同,笔毛选料也不同,如,绘制青花需要弹性特别好的黄鼠狼毛,制作粉彩、新彩用釉上彩需要兔毛,用于青花分水的鸡头笔则采用羊毛制作等等。

处理黄鼠狼尾巴毛

每支瓷用毛笔需经过7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要求极高,从挑选毛皮原料到用石灰水浸毛去脂,从扎线晾挂到装入笔杆,都需要细致醇熟的技艺。其中,费时最长的是“扎头”工序。在扎上第一道线后需挂置一周,扎第二道线又需挂置45天。而制作青花笔必需的熏毛工序则难度系数颇高,要用竹片浸水,用暗火烘烤后的竹烟熏毛,以增加羊毛的弹性、韧性。熏毛通常要熏足9天,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泼水,以保持合适的湿度。熏后的羊毛呈微黄褐色,适用于青花勾线笔。

传统的笔头挂置

瓷用毛笔的客户范围相对狭窄,除了画瓷十几、几十年的老客户,就是被老客户介绍来的新画瓷人。口碑和信誉是笔店最为看重的,店里常售的毛笔多数价格335元不等,根据使用的频率和场合大概用到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近年来,毛笔制作材料价格上看涨,即使万根批量采购,黄鼠狼尾巴已经到了每根二、三十元,而一根尾巴大概只能做1-2只笔,算是利润微薄的行当。

即使这样,以“盛记笔店”为代表的老一辈手艺人仍在坚守着,绘制青花、瓷上汾水、勾线填色、描金题款……制作精美丰富的陶瓷,一支支瓷用毛笔不仅是不可或缺的绘瓷工具,更是无法替代的文化符号,一笔一划,描绘着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深厚的历史,蓬勃的现在和更加绚丽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