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念是一坛老坛泡菜

 新用户07319132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思念是一坛老坛泡菜


       以前总跟妈妈开玩笑:如果有一天嫁到了很远的地方,我只要一样嫁妆,老坛泡菜。

        一语成谶。

       妈妈第一次来见猴子爸妈。特地给我带了一坛泡菜。这大概也是她不肯坐飞机(无法托运)非要坐高铁的原因之一。哪怕高铁票价更贵时间更长。

      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祖传的泡菜坛。泡菜坛水动则就上百年。只需要用其中一点作为引子,就可以重新复制一坛味道一样的老坛泡菜。

      我说装一点原液来就好。她怕我养不好新坛,还是"不听话"的提了一整坛,明明很重,偏笑着说:真的一点也不沉啊。

      父母的爱,最深沉,

贰、

      养泡菜坛子有讲究。红皮的胭脂萝卜放里面,泡菜水红彤彤的特别好看。大蒜一定要放新蒜,丢里面能把水养好。姜则是仔姜,泡出来才脆脆嫩嫩满口留香。辣椒更讲究,这次妈妈给我带来的辣椒是专门到重庆一个叫石柱的县城买的,矮矮胖胖泡出来没有辛辣味,炒肉丝的时候切两个就好。

      说到炒肉丝,我吃不腻的菜有两个:番茄鸡蛋汤,泡菜(泡姜泡辣椒泡萝卜泡大蒜随便)炒肉丝。

       妈妈不在我身边那些年,每年我去看她一次,每次要吃掉她半个泡菜坛子的姜。如果她来看我,包里一定装了一袋提前夹出来的泡姜。

       妈妈的拿手菜很多,最拿手的是我最爱的泡姜炒肉丝。

       按照我的喜好配比:一定要是她的老坛里捞出来的姜,姜丝要比肉丝多。土方法做的红薯淀粉加水,和肉一起揉捻到最佳状态,热锅下冷油,烧到油滚烫再下揉好的肉丝,快速炒变色,入泡姜,把握好时间,炒熟起锅,热气腾腾。夹起入口,肉感很嫩,泡菜的味道侵入到肉丝每一缕缝隙中。

       我通常可以吃掉一整盘。

       妈妈就在一边笑眯眯的说:"变成猪了怎么办。"


       我的父母比较另类。

       和猴子决定结婚那天先给妈妈打了电话,说:觉得他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只是现在生活还不太稳定,我们也没决定好未来去哪里。妈妈说:没关系,只要他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两个人齐了心,总能把日子过好。

        然后我又给爸打了个电话:
    
       "我决定结婚了噢!"
       "好啊!"
       "…我说我决定结婚了噢"
       "好的!"
       "就这样?…"
       "恭喜啊!"
        "…"

       亲戚们老说我爸妈不负责,做什么决定都不会考虑我。渐渐长大后,开始思考什么叫负责?辛苦操劳一生给孩子买车买房带小孩?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人生?

      我爸妈一直贯彻给我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走。首先是善良,然后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成长的过程当然会有不解孤单感到绝望的时候,但成人后很感谢他们没有为了我牺牲掉自己的人生。没有对我念:如果不是因为你…如果不是为了你……这样让人喘不过气的负荷。

       前些天看见某明星离婚了在人前还秀恩爱,被揭穿后说是"为了孩子,所以隐瞒。"觉得很不解,在中国,很多夫妻不爱对方了却说为了孩子一定要绑在一起。

       父母貌合神离在一起,或者总是在吵架,互相诋毁,小孩都能看在眼里。自己都没学会"爱"。却口口声声把"自私"当成爱。宁可承认自私、懦弱、胆小、狭隘、暴躁、也好过误认为自己在牺牲,用孩子当软弱的借口。

       刚离婚的那段时间妈妈为了让我适应没有她在身边的生活会狠心不接我电话,一周只允许我白天去她那里玩玩,晚上必须回爸爸那里,怎么哭都没有用。长大一些后妈妈才告诉我,那时她的公司效益开始走下坡路,她可能会离开我去其他地方工作,如果我不能适应没有她的生活,会很难熬。

       每次我走后,她也会难受。但是那时候的她意识到,必须让我学会去接受和面对生活的巨大变化。

      父母的爱,有很多种形状。

      我的父母是:摔倒了受伤了他们可能比你更痛,但不会伸出手。

      他们不"为了我牺牲",也不"给我指一条光明大道。" 他们信任我,因此也不干涉我人生每一次重大的选择,不会为我的人生铺路。

      长大后就懂了,能从父母那里学会互相尊重,信任和爱还有善意,就是父母最大的给予。

       回头想想,有这样看似"不负责任的"爸爸妈妈,才能让我任性的决定人生的每一步。

       每段路无论好与坏都能自己负责和面对。

       那些走过的艰难的路、回忆起来,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

    
       在中国有个亲朋好友关心的进程:"想考什么大学呀——找了什么工作呀——啥时候谈对象啊——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还不打算要小孩吗——什么时候怀二胎呢?"

       可能也到了"某个时刻,会突然觉得,有个小孩也不错的"年纪。偶尔会和猴子讨论,如果有小孩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差不多。
 
       "首先我们一定要互相尊重,信任,支持,恩爱。"希望小孩诞生在"非常有爱的,感性且理性的"环境里。

       这是我们俩的共识。

       父母做的一切,小孩都看在眼里。

       "任何情况下,我永远不会在小孩面前,说你半句不好。"

        这是我从爸爸身上学到的,他很忙,陪伴我和妹妹的时间很少,又因为各种原因,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但是我和妹妹跟他特别亲。

       "因为跟爸爸呆在一起,感受不到一点恶意。"

        他从不在我们面前辩解,不会讲曾经的伴侣半句不好的话,对亲戚朋友永远都很大度,不争不抢,他说的最多的是:"对方也有难处。"从爸爸那里,我们学到最多的是宽容,谅解,理解,原谅。

       父母的恶意,会让我们无法判断善恶。

       而父母的善意,大概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正能量。
       
       我们能看懂很多道理,而没有天生就明白的人,第一次做孩子,第一次做夫妻,第一次做父母。各自都在彼此身上学习,借鉴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去自省。知道错,也知道对。所有角色和人生大概都一样。不能重来,还是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每一天都是新的,在爱里,每一次都有可被进步和可被谅解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