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知:闭关的日子,请拼命做大做强自己

 笔触拂晓主编 2022-09-30 发布于浙江

轻松一刻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春夏是万物生长最快的季节。巧了,这也是作为终身学习者的我们大量输入知识,提高认知的极佳时刻。经过一个寒假的内省和实践后的反馈,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老实说,肚子里货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货微乎其微,我想这一点相信很多公众号的关注者都深有同感。

     怎么办?其实,我们别无选择,“找正确而难的事情做”。而这件事是值得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3月初到7月初的日子,请拼命做大做强自己



01 | 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当年给远在家乡的弟弟写信,重点谈到了自己在京城每日读书、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交代弟弟要每日温习十三门功课,其中就有“读史”。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必须保持学习热度,别无他法,只有“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读书”与我们当下常常接触到的“终身学习”“长期主义”等概念的含义存在交叉。不同的是,读书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的事。曾听过某重点高校老师的讲座:“凡是要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我想说,凡是要做具体的事,并非喊口号式做一个抽象派的信徒。很多事只有干了才知道,很多人只有接触得深才能了解,很多经典书籍只有反复读才能尽可能读得透。

20世纪,有这么一位伟人,他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无一日不读书”。不错,是我们伟大的教员同志,是我们口中亲切的毛主席。不管遇到怎样的事情左右他,每日读书这一事项早已深深地融入他的骨髓。大学阶段,哪怕天再黑,哪怕气再寒,教员同志依然会保持着每日阅读的习惯。事实上,天色很晚,他常常一个人做在教室阅读;夜未央,他常常第一个坐在图书馆门口边阅读边等图书馆开门。

百丈之石,始于一石。无论多高的建筑,都要从准备石料,从地基打起。世间大事小事易事难事皆是如此。

02 | 做大,把饭煮熟

前段时间,我和昔日好友一起相约读书,有一段时间混在图书馆和书吧里,只为做一件事情,大量阅读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已知边界进而向未知领域进发,就像傅里叶级数,当你把相关知识面和跨体系的知识铺开,才能真正理解延拓思想存在的价值。有时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身边压根不会有人解答,即使有,答案也未必是出于我们的现实处境考虑。有时候,我们看山总以为是山,总想跨越看山不是山的那个境界或者自以为已经到达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做了不少与事物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工作,结果必然是不尽人意的。

大量的阅读是提升认知的必要条件,就像古时煮饭蒸米的锅下薪材,一根不能使饭煮熟,两根不能,三根,四根...总会将饭煮熟。

03 | 做强,把饭煮透

古代先哲对于读书这一件事大都有相似的认识:“广而求精。”广,就是大量阅读,把自己的知识面的基本盘做大,再做大;精,就是给自己的专业大厦选址,找准基本盘面上的奇点,不断深挖下去或者像前面所说的日复一日地搭建。逐渐地,盘就做强了。

只有把盘先做大,才有更多可能性,才能有更多选择。做精,也是这几年来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上所极力提倡和推崇的。

精,是社会所稀缺的,这早已取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如何在读书上做精?无外乎,多思考,多实践,抓住一个主题,不断演绎书中的观点,带着现实的眼光去证实这些带有权威光环的观点。此外,甚至可以从各个角度尝试解读,看能否得出不同的结论,就好比,这个世界至少存在三种视角,商人的视角讲求“个人成本以及效率”,法律的视角讲求“规则”,经济学家的视角讲求“社会总成本”,视角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个人对信息解读的偏差。

做强,唯一的法宝就是多思考,多实践。

04 | 我们只讲求加速度

很多人会惧怕读书,不是因为他们不识字,而是因为总觉得自己缺点什么?是时间,是精力.....这些原因甚至可以做个传,可是,可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翻开桌面上的那本书。

这里我想对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会说,自己读得书太少,面对一些书籍甚至看不懂,说白了就是觉得自己起点太低,自己底盘太小。但是,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有时度关注了我们的起点,却忽视了我需要以怎样一种速度前进。

不错,我们要关注的是前进的速度,研究速度离不开加速度。也许,也许,起点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能否再做事中离你的目标愈来愈近才是关键

所以,加速度,准备好了吗?



     朋友们,接下去将会不定期更新一些本人写的心得和记录,力求做到阶段性的最佳,做到100%原创,尽自己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