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强圈(二)

 压力容器设计圈 2022-09-30 发布于江苏

补强圈不宜使用的场合

注:GB/T 150-2011,JB/T 4736-2002,HG/T 20583-2021里面讲的此处就不再复制粘贴了。

1⃣️凸形封头上的大尺寸接管处

由于凸形封头上任意处的开孔补强圈都应是两个方向的曲面板,对于该种位置的补强圈单靠在卷板机上成型是达不到要求的。对于小尺寸的补强板,可以通过锤击、冲压或其它方法成型,但对于大尺寸接管的补强圈,要采用上述成型方法达到比较理想的成型是比较困难的,除非在封头模具上成型,但实际制造往往又做不到此点。因此,对于凸形封头上的大尺寸接管,如果采用补强圈,则很难保证补强圈与壳体间紧密贴合,或即使能与壳体焊在一起,势必也是强行组装,焊后会造成很大的残余应力,容易引起焊缝开裂,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凸形封头上的大尺寸接管的补强,不宜采用补强圈,而最好是采用整体加厚封头或采用厚壁接管等补强方法。

2⃣️距离主焊缝较近处

 当接管离主焊缝比较近时,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的重合及局部应力集中的迭加,可能会出现应力峰值,从而容易在补强圈与壳体的外周焊缝上引起焊趾裂纹,进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斜切接管(尺寸较大情况)

 对于斜切接管,其开孔形状往往存在尖点,此处具有较高的应力集中系数。对于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峰会应力而引起开裂,并引起裂纹的延迟扩展。同时,由于进行补强计算时所采用的方法又是等面积法,对于这种情况该法的计算往往又是偏于补强不足。再者,此种结构采用补强圈材料浪费比较大,焊后焊缝的外观质量也不易保证。

4⃣️大开孔情况

 由于应力集中系数可知,开孔直径愈大,开孔一接管附近的峰值应力愈高。对于d/D>0.5的大开孔结构,随开孔率的不同其应力集中系数可高达7~8,而且应力集中现象也仍然是局部的。换言之,对于大开孔情况,其应力集中民仍然是小范围的,这与壳体小开孔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壳体曲率的影响,在开孔边缘引起的附加弯曲力矩恶化了边缘受力,正因此而等面积法对于大开孔是不能适用的,而补强圈存在补强分散,不能与壳体形成整体,会造成新的应力集中等缺点,因此,对于大开孔情况,如果再采用补强圈结构,很不利于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